<p class="ql-block">这两日,我与小姜深入探讨了他过度思考的问题。小时候的他总是乐呵乐呵的,见人就笑眯眯的,一副没心没肺的天真模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变得敏感、多虑,且极易感到疲惫。</p><p class="ql-block">小姜表示,他的过度思考源于极易共情。犹记得在 1999 年,还不到 4 岁的他,目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爆炸;2001 年美国“911”事件发生时,他也因共情而陷入沮丧和忧思,只是当时年纪尚小,无法清晰地表达,所以从未与我交流过。如今回溯往昔,才知晓在他幼年时就已埋下过度思考的种子。</p><p class="ql-block">如今想来,那么小的他就开始思考世事无常,该是多么无助,真让人心疼!看来我对他的确不够了解。但孩子并非如我们所认为的那般简单,或许每个孩子都带着独有的特质降临于世。所幸的是,我们一直尊重他的独特,不做评判与干扰。自小他就与众不同,看动画时,一集要看无数遍,直到全部搞清楚弄明白,才看下一集;听同一个故事无数遍,每次都提同样的问题,答案也不能有所变化;还经常头一歪,便进入了自己的沉思!小时候他拿着玩具自言自语、喋喋不休,在构建属于他的小世界;长大后,总是若有所思地在房间里踱步。高中时在图书馆里,只要看到他走来走去,大家便心领神会,不去打扰,深知他正在思考。</p><p class="ql-block">如今,小姜已然长大成人,在不断与自己和解、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他更加清晰地明白自己是一个容易过度思考从而容易疲惫的人,需要较多的独处时间和空间!值得庆幸的是,他在生活中逐渐摸索到了自己的“边界”,掌握“共情”、“思考”的度,维持平衡。</p><p class="ql-block">小姜说,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天赋,如同中医辩证之艰难,要敏锐捕捉每个人甚至同一人在不同阶段的状态,不断调整策略,从而促使来访者真正发生改变。心理咨询师不是神,不是来访者的摆渡人,而是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从而促使其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摆渡人,这才是心理咨询的使命!</p><p class="ql-block">小姜的每一次自我疗愈,都塑造出一个新的自己!他正将自己的独特转化成无可取代的优势,相信未来他定能依靠此在热爱的事业中闪耀出璀璨绚烂的光芒。</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