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也走了(二)

曦微w行走在路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哥也走了</b>(二)</p><p class="ql-block">四哥在我们兄弟姊妹十个中,排行第五,在男孩中则排行老四。四哥比我大十六岁,早年间,对四哥有确切的印象,是从家里给他准备结婚开始的。记得四哥马上要结婚了,按家里的惯例,需要找银匠,给新媳妇,我未来的嫂子,用过去珍藏下来的银元打一对手镯;也需要找木工给四哥他们打一个木柜。这些情况,五十多年了,我记得非常清楚,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事实是,也因有这个过程,我的脑子里,开始烙下四哥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哥将要小学毕业,也就是马上要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困难,这对四哥的个人成长带来很大障碍,可以说是一个妥妥的“拦路虎”。当年,由于生活所迫,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导致四哥没能走进初中的大门,不得已提前离开校园,早早回家帮助父母,协理家庭各样事务。</p><p class="ql-block">在村上,四哥参加生产劳动,表现很好,再说那时候能有个完小文化程度,在村上就算是“知识分子”了,所以,四哥因为得到大队干部的赏识和信任,很快就担任了大队会计。任会计时间应该不算太长,便巧遇县办园口煤矿招工,四哥有幸被选中,就此他离开璞地村,去了几十里外的尧头,走进深邃而漆黑的矿井挖煤,成为一名光荣而艰辛的煤矿工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澄合煤炭指挥部成立,即后来的澄合矿务局,园口井从地方上划为央企,组建了澄合二矿,归澄合煤指,即矿务局管理。在二矿采煤队,四哥一干就是八年,因为表现突出,还曾经被任命为采煤队队长。那时候的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干煤矿的人,都是提着脑袋下井的,煤矿工人每次下井,都有视死如归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四哥不畏艰险,没有在危险面前退缩,在二矿待了八年,也在采煤第一线坚持了八年。煤矿除了危险以外,还有一个职业病,即煤肺病的问题。所以,国家为了保护煤矿工人身体健康,规定煤矿生产一线,最多只能干八年,这是一个“大限”,绝对不能突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如果没有采煤工只能在一线干八年这个规定,大概率四哥还会在采煤队再干上几年。这没有别的原因,采煤一线固然危险,但那里相对工资高一些。当时四哥的工资具体多少,我不大清楚,只听说有时候能开到七十多元。这在大部分人三四十块的工资水平下,四哥当时确实是高工资了。</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虽然我对村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了碎片化记忆,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四哥在家里的基本情况,还有在生产队劳动的风采,还有在大队做会计的情形,包括他结婚以前的二十岁上下的样子等,我居然没有留下一丁点的印象。四哥的个人形象,最早进入我的“记忆库”,便是他结婚那天的样子,但也还相对比较模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哥结婚那天,记得是夏天,好像天气还挺热。四嫂娘家是移民,因为国家建设三门峡水库,他们家从朝邑被迁移到璞地村。我们家在西头,嫂子娘家在东头,同在一个“槐院”。当时农村结婚娶亲,最好的交通工具便是自行车,或许当时有啥讲究,记得娶亲队伍,十来个人,一人一辆自行车,带着礼物,一字排开,可谓浩浩荡荡。娶亲队伍没有直接从“槐院”穿过去,而是从“槐院”西头出村,经过村南的一条东西向小路,绕了一个大圈,然后于“槐院”东头再进村,这才走进了四嫂他们家。</p><p class="ql-block">结婚是家里的大事,所以我印象就深刻一些。平时四哥在矿上,偶尔回来一趟,回来大部分时间也不闲着,要帮家里干些零碎活,当然还有自留地里的农活。日子嘛,就这样一天一天过着,而且这是四哥很长时间的生活状态。我那时候更多时间在学校念书,与四哥的交集不是很多,所以也就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哥结婚的时候我还没有记事,结完婚就分家了,所以早年间的大哥,我彻底没啥印象。二哥农中毕业后,在村小学教书,我没上学前,就经常去学校玩耍,所以对二哥给学生上课的样子很有记忆。二哥啥时候结的婚,没印象,与大哥一样,二哥也是结了婚就分家,所以,对二哥早年间的生活状态,我脑子里并没留下多少痕迹。三哥在部队,婚姻一时半会不好确定,为四哥要先于三哥结婚,母亲在大姐夫的陪同下,还去甘肃永登,即三哥部队,专门征求三哥的意见。</p><p class="ql-block">因为五哥在五岁时候就送给了妈妈的舅舅家,五哥底下是二姐,所以,四哥结婚前后,弟兄们结婚出现了一段“空档期”,也因此,四哥结婚后没有分家,而是与父母和我们一起过了八年。这八年是我们家生活持续困难的八年,这八年又是四哥采煤队工作的八年。就因为这八年,四哥冒着生命危险,挣着看似比较高的工资,却从来看不出来他的工资有多高,那是因为四哥想小家庭少,想大家庭多,甘愿默默无闻去奉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爷爷、奶奶都还在,我们底下几个,老六、老七和我,年龄都还小,妥妥是老的老、小的小,吃饭人多,干活人少,生活十分拮据。四哥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八年,是非常关键的八年,是承上启下的八年。他没有嫌弃我们的拖累,在不知不觉中,帮父母做了大量事情,为家庭处理了太多难题。这正是四哥不怕艰险,坚守在采煤第一线的真正原因,生活所迫呀。</p><p class="ql-block">所以,多少年来,我们家有一个共识,而且每个人都必须承认,只有四哥为家庭做的贡献最大,其他人不好比,也不能比。从性格特点来看,四哥说话不一定多,但绝对是一个会做事、能做事、愿做事的人,是一个典型的“老黄牛”式的人物。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单位,四哥的这一做人特点,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淋漓尽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