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千米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千米,清东陵陵区在清代占地约2500平方千米,今管理占地面积为80平方千米(一说为78平方千米,其中前圈陵寝区面积约48平方千米,建筑面积7102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备、布局最规整、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清东陵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陵区南北长125千米、宽20千米。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了大小15座陵园(5座帝陵、4座后陵、5座妃园寝、1座公主园寝)。清东陵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1961年3月4日,清东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清东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1月,唐山市清东陵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10月,唐山市清东陵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东陵的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分为前圈和后龙两部分。前圈陵寝依山而筑,面积约48平方千米,建筑面积71020平方米。清东陵的诸陵寝除孝庄太后的昭西陵外,均以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顺治帝的清孝陵为中心。清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余皇帝陵寝则以清孝陵为中轴线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依山势在孝陵的两侧的昌瑞山南麓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辈份低的陵寝距主陵孝陵较远。具体帝陵布局为: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同时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同一朝代的皇后陵和妃园寝均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主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p> <p class="ql-block">定东陵是清文宗孝贞显皇后(慈安)和清文宗孝钦显皇后(慈禧)的陵寝。因位在咸丰定陵东侧,所以称定东陵。慈安之陵位于普祥峪,慈禧之陵位于菩陀峪。所以为示区别,慈安陵又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陵又称菩陀峪定东陵。清东陵景区现仅慈禧陵对外开放,慈安陵暂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定东陵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历时42年。建陵之初,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就派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理藩院左侍郎英元、左都御史全庆到东陵相度万年吉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两宫皇太后借谒陵之时亲临阅视,确定普祥峪、菩陀峪为两太后的万年吉地,并任命两陵的承修大臣。清同治十二年八月二十日两陵同时破土动工,历经6年,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六月完工。两陵并排,规制相同,中间只隔一条马槽沟。慈安陵用银2665743.82两,慈禧陵用银2275818.046两。清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慈安崩逝,同年九月入葬。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以年久失修为由,对刚建成16年的菩陀峪定东陵进行了重修。重修工程由庆亲王弈劻和文渊阁大学士荣禄主持。隆恩殿、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均拆除重建,并对其余建筑揭瓦大修,历时13年,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临死前几天才全工告竣。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发生了震惊中外、骇人听闻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慈禧陵墓内的金珍玉宝被洗劫一空。1979年和1983年,文物工作者先后对其地宫和内棺进行了清理。现慈禧陵地上建筑和地宫均已向游人开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定东陵两陵规制在孝东陵的基础上增建了神道碑亭和下马碑,用料讲究,在皇陵中属于上乘。特别是重修后的慈禧陵(菩陀峪定东陵),其隆恩殿及东西配殿木构架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梁枋彩画不做地仗,不敷颜料,而在木件上直接沥粉贴金,其图案为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殿内墙上雕有寓意“万福万寿、福寿绵长”的砖雕图案,并全部筛扫红黄金。三殿的64根露明柱子上全部盘绕半立体的镀金铜龙。封护墙干摆到顶,拔檐砖上雕有“万福流云”图案。大殿周围的石栏杆,无论栏板、望柱还是抱鼓石上,全部浮雕各式龙凤呈祥、海水江崖图案。</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伙同王绍义,穆树轩、贾正国、赵国正、李树卿、刘恩、刘继新等人,明目张胆地开始盗窃清东陵陵寝。整个清东陵陵寝几乎无一幸免。1952年,中国政府成立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清东陵陵寝进行管理保护。1978年,清东陵正式对外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裕陵妃园寝是清高宗弘历(乾隆帝)的妃园寝,位于裕陵西侧,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园寝建成后,因为要葬入纯惠皇贵妃,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进行扩建、改建,增建了方城、明楼、东西配殿,拆除了原来的三座门,在大殿两侧各建了一座园寝门。扩建、改建工程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完工。因此该园寝成为仅逊于景陵皇贵妃园寝的又一座高规制的妃园寝。裕陵妃园寝的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一孔拱桥及三孔平桥、东西厢房、东西班房、宫门、焚帛炉、东西配殿、享殿、园寝门、方城、明楼、大宝顶、小宝顶,环以朱垣。享殿、配殿、焚帛炉、大门、墙顶均用绿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裕陵妃园寝内共葬36人,其中皇后1人、皇贵妃2人、贵妃5人、妃6人、嫔6人、贵人12人、常在4人。死后遭贬的那拉皇后、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以及十公主之母惇妃等都葬在这座妃园寝内。纯惠皇贵妃地宫和容妃地宫现已对游人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