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绍兴的随拍

城南听雨

<p class="ql-block">  绍兴这个城市乌蓬毡帽黄酒醇香,至少在书面上的意思是这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往那里去过,那时的杭州,好像还没有“会议经济”的提法,但是有一些会议已经放那里去开。几十年过去,地铁绍兴一号线开通,连接杭州自由切换很是便捷,所以在2024年我便把绍兴做为拍摄基地,绍兴越城区,绍兴柯桥区,去过五六次。照片拍一些,有些用于图文作品,也希望能有进一步的把握,拍出这个城市带有地方特色的一些东西。这里提供照片七张,都是近几天拍的,好与不好吧,好歹算是新鲜出炉,放这里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 1、乌蓬船以安昌古镇那里的拍摄条件为好,那地方河面要宽一些,有桥有背景,船也多,河港里的水在冬天拍出来油亮油亮的,没有风吹叶落的杂物,水很清凉:</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红黑两色应该说是很搭,乌蓬船当然黑色,除了取景角度与镜头拉近的强调作用,我在拍完后才领悟到冬天拍这种照片离不开阳光的暖意。所以这三张照片中的第二张,虽然来自仓桥直街,也把它直接塞进去以形成比较。</p><p class="ql-block"> 2、下面这一张拍的是绍兴府山飞翼楼,绍兴这个地方,尤其是越城区,有山,山都不太高,山上有塔,有楼阁。新年第一天,我们过来玩,下地铁往西小路历史街区去。这一张照片是站谢公桥上拍的,下午两点半后光景,效果方面个人看看还行,近大远小,符合心意中的一些期待。柳色虽不青青,绿中带黄的那个架势也是很有层次,隐含对角线的拉伸作用。在这张照片中,山上飞翼楼为中心点,下面的民居白墙黛瓦也很配合,冬日阳光雾蒙蒙的,整体感觉看上去很有气象。水中倒影,柳枝左下部分的亮边也恰到好处,所以我想,就不必等春天了,这张这样看上去就行:</p> <p class="ql-block">  3、下面这三张来自鲁迅故里景区,属纪实照。我们由仓桥直街走过来已是下午四点,这是一天中拍照最出片的时候。这里我过去来过,熟悉环境,知道眼睛往哪儿看,鲁迅故里么,最好能按书中的意思来。第一张是在孔乙己酒家那里,看好角度端手机等了一下,人很多,拍一张看看不满意,那么再等。等第二张拍好,看看意思有了,孔乙己塑像的表情,尤其是眼神与路人形成对比,一个窘迫,一个坦然,这是一瞬间的事,能看出路人那一方的幸福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  毡帽大叔的景区形象你看看怎么样?虽然眼神硬一些,但总体把握方面好像还行。三轮车露出一部分,车牌挂前面,说明这是合法经营。再就是右面留出的那一部分,字母的白色与墙上的颜色使整个画面看上去气氛并不沉闷。更有意思的是,三轮车后面,墙体木栅栏上的那些指路ABC,像极了我们办公室里的归类文档……好的东西,也是离不开想象:</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里三味书屋过来后的这面墙,这是专门辟出供游人拍照用的,墙面上“鲁迅故里”四个字虽然不是先生亲笔,但它们作为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对鲁迅的敬仰和对鲁迅精神的传承。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用一支笔唤醒国人的民族魂,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我注意到摄影墙上的黑白两色画面有着木刻版画的流韵,在过去年代,鲁迅也曾选择版画做为启蒙工具,使版画承担起“改造国民性”的责任。很多人在此拍照留念,我拍的这一张,是带有纪实性的纪念照。</p><p class="ql-block"> (感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