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往事

草原骏马ds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边城往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 杜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说的边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城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行政区域面积为4356平方千米,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530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前苏联领导人奉行大国沙文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政策,趁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机会,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同时,又在新疆北部的伊宁、塔城地区,散发“侨民证”,诱骗边民外逃,策动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疆独”前身)发动暴乱,冲击党政机关,抢夺机密档案文件,夺枪袭警,杀人放火,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在一个多月里,外逃风潮蔓延到塔城地区管辖的额敏、托里、沙湾、乌苏等10多个县,先后有6.1万人逃苏,近30万头牲畜被带走,致60余万亩土地荒芜。</span></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种情况下,骑兵第一师于1962年8月奉命进疆,布兵于额敏、托里、乌苏、沙湾、精河一线,有效的维护了西北边疆的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骑一师进疆后,发扬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光荣传统,在做好战备训练的同时,积极支持和配合当地政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参加助民劳动、抢险救灾、为各族人民群众大办好事,很快使北疆地区社会秩序恢复稳定,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爱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6年春,乌鲁木齐军区指示由骑一师组成工作队,帮助塔城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简称社教)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骑一师立即组成了以师长路克杰、政治部主任殷福全、副主任李生荣、副参谋长张光辉等300余人组成的"社教"工作队,于1966年4月进驻塔城,帮助地方"社教"。我也有幸被选为队员,参与其中。工作队虽然身着绿军装,但是不戴领章帽徽,不带武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塔城后,骑一师领导与塔城军分区领导共同组成了社教团领导班子,骑一师师长路克杰任社教团团长,塔城军分区政委闫泽民任社教团政委。塔城军分区也抽调了部分干部与骑一师共同组成社教工作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塔城地区是伊塔事件的重灾区,社会情况比较复杂的现状,社教团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地方做好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加强地方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帮助城乡企业和公社农牧场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彻底肃清“伊塔事件”的影响,社教团还组织在"伊塔事件"中逃苏返回人员现身说法,教育广大群众认清苏修侵略者的本质,坚定热爱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作之余,我们还帮助塔城修筑了一条九公里的柏油马路,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路师长为了了解基层工作的情况,还专门派高炮营副教导员周能华和我,到郊区的博孜达克农场和一枝花公社去做调查研究。博孜达克农场在郊区,比较近,在这里主持工作的是炮兵团宋禄同志。一枝花公社比较远,周能华付教导员和我骑着自行车前行,一路上几次被牧民的狗包围。到一枝花公社后,我们俩就住进一家哈萨克族家里,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我们为领导进一步搞好农牧场社教工作提供了一些改进意见,供领导参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于纠正干部多吃多占、强迫命令、欺压群众等问题,和解决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半年多时间的社教,各族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社会局面安定和谐。</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社教工作即将完成的情况下,社交团决定召开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总结经验,宣扬先进,巩固社教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作为党政团推选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上图是这次会议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上方的题字是:《党政队出席社教团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积极分子大会代表合影留念 ——1966年12月3日於塔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党政队出席社教团学习毛主席著作会议的先进个人中,第二排右起第一人是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车书元,后排左起第二人是师政治部宣传科杜森,第三人是一团四连老排长郭汉忠。其中还有民族干部。持奖牌者是先进集体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特别高兴的是,在塔城社教团见到了四连二排长郭汉忠。虽然我是四连一排一班的战士,但是二排郭排长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爱兵如子的作风,对我印象很深,我从心里崇拜他。但是自从1963年我从一团四连调出来以后,多年没见过他了,这次在塔城相逢,令人格外高兴!所以对这张照片也很珍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这张照片后来怎么也找不到了!直到最近清理旧物时,才发现它在一本老相册的另一张照片下面压着,真让人喜出望外!于是也触发了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  19<span style="font-size:20px;">66年底,文革开始了。我们社教团于1966年12月底撤出了塔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离城那天,天气很冷,天上还飘着雪花。数千名群众一大早就自动聚集在塔城街头,夹道相送,与我们依依话别!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了,还看见送行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老风口下了暴雪,公路被严重阻塞,因此,我们在驻额敏的一团团部休息了一夜。当晚,路克杰师长叫我起草了一份发给师部领导的电报,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了,还看见送行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饭后,在养路工人用拖拉机推雪开道的情况下,我们的车队缓缓通过了老风口,回到巴音沟驻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加过社教的同志们归建以后,大多数人都在第二年的三支两军工作中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7年春天,全师共抽调3000多名干部战士,担负起从乌鲁木齐有关厅局和企业,到北疆地区的克拉玛依、独山子、塔城、乌苏、沙湾、精河、托里、额敏、和丰、奎屯农七师、石河子农八师等地的城市、公社、团场等单位的宣传队和军管会的“三支两军”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师的“三支两军”工作由师长路克杰、政委崔虎全面负责,崔虎政委和李正忠副师长负责克拉玛依军管,杨毅副政委和李生荣主任负责奎屯农七师宣传队,雎万金副政委在沙湾,刘喜宗副师长在乌鲁木齐重工业厅,向荣副师长在石河子。各团团长政委负责额敏、托里、和丰、乌苏、精河、沙湾等驻地的“三支两军”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骑一师1962年8月进疆到文革“三支两军”工作结束,部队通过战备训练、64年军事大比武、66年“社教”、67——69年“三支两军”工作、以及经常性的“拥政爱民、拥军爱民”、抢险救灾、为人民大办好事等一系列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北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新疆各族群众的幸福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幅照片前排左起:后勤部协理员吕国杰、后勤部部长海尚清、副师长李正中、秘书科长陆志英、宣传科长徐文轩;第二排左起:邢世凯、秦洲灜、杜森。除师首长外,大部分都是三支两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照片中的后勤协理员吕国杰,是1953年参加过骑一师天安门检阅的老同志。他有一个雅号叫“龙蛋”,据和他一起参加过天安门检阅的战友说,这个雅号也与那次检阅有关。他的老战友曾给我系列性地介绍过吕国杰同志的逸闻趣事,希望我能把这些记下来,写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6年塔城社教时,吕国杰同志被派往塔城中学工作,他性格诙谐,说话幽默风趣,有超强的记忆力,能把当时发表的毛主席语录和三十多首诗词倒背如流,在塔城中学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社教结束以后,他又被师里抽调到三支两军办公室,负责接待来部队进行拥军爱民活动的地方群众,包括红卫兵。他常常以风趣幽默的即兴演讲,让前来拥军的群众心花怒放,拍手叫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凡是到巴音沟拥军爱民的地方群众,几乎都会提出一个特殊要求:要见一见八零一零部队的“龙蛋”。吕国杰同志成了当时这个天山山沟里的名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