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熟地新桥话今昔</p><p class="ql-block"> 明月清风</p><p class="ql-block"> 期盼已久的船厂跨江桥年底通车了,引来城邑人的一片喜悦,感慨之余,勾起我难以抹去的记忆,开通后的第五天,趁着晴朗的天气,暖和的阳光,我来到曾经熟悉的地方,一睹新桥的雄姿。</p><p class="ql-block"> 江门船厂跨江桥的造型,名为“粤舞逐月”,取自广东省简称粤字首字母“Y”与圆月拱塔组合而成,桥塔线条流畅,桥南圆月拱门顶天,桥塔以弧线由南向北分叉延伸,构成优美的横向树丫形状,拱顶有多个方格通天透地,多条弧线像彩虹映衬在江门河道上,这是横跨此河道上的第七座桥,全长720米。为蓬江和江海两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桥南桥墩两侧分列站立两座高高的起重吊机,旁边是一排排幽深的旧船坞。想不到那时隔江而望的景物,现时成为最忠实的守卫者,见证此地的变迁兴衰。在桥北引桥旁边正是我曾经挥洒汗水的工厂所在地,在这里度过我人生最为难忘的、十年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 望着日夜向南奔流的江水,自然想起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往事,曾记得工余之时,与工友坐在江堤上,看着对岸有许多停泊的大小船只,起重机不时地来回运转,起吊物件,一起一落。有时上班或下班偶尔经过江堤时,还会看到附着轮船吊架上的电焊工人,点起一朵朵闪亮的焊花,尤其在夜晚,焊花特别耀眼,让人知道工人们又在船台上挑灯夜战,赶工抢修。对岸有时还会给人惊喜,十天八天前,船坞上还是一艘残旧的船只,忽然换上新装,原来被油漆刷新后,以鲜艳的颜色、亮丽的模样呈现在河面上。后来,就是那几个幽深而又充满神秘感的船坞,由船厂自行设计建造的铜质驳轮、拖轮,甚至是数百吨及千吨以上的客轮,就是从这里下水的,实现了从修船到自行设计建造船舶的跨越和飞跃。</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企的江门船厂,那时在都市人心目中,是工人老大哥的代表,肩负起城市建设者的社会责任,在八十年代末期,先后在胜利路五邑城侧和跃进路市体育场门口旁,建造架设两座人行铁桥,方便行人安全过道,受到市民的称赞。我在想,以前船厂为市民架桥提供便利,而今架桥通至船厂向往美好生活,可谓是一个美妙而又神奇的轮回啊!</p> <p class="ql-block"> 河道北岸不远处是农产品集散地堤西路,本地人称为果栏,四乡八里的农艇,经常穿梭往返在水道上,运载着甘蔗、香蕉、柑桔、西瓜、荔枝、龙眼或是各种蔬菜,前来蔬果市场进行交易,那时的果栏,沿江路段常常被装满蔬果的箩筐所占领,此地的行路难,市民或许留存着共同的记忆,也可见证昔日果栏的繁忙。</p><p class="ql-block"> 与北岸船厂对面的白沙公园,是那时我回厂上下班的必经之地,这个公园有九十多年历史,园内有陈献章立像、嘉会楼、棠荫亭、碑记亭、仰贤亭、龟蛇形状的假山石及长方形的池塘,还有曲径回廊和十多棵苍翠繁茂的老榕树。据说,明代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陈白沙曾在嘉会楼春阳台讲学授课,成为儒家理学的“江门学派”,声誉鹊起,献章先生被誉为“岭南一人”。以前在厂夏天时常常来这里漫步乘凉,而今重临故地,颇为感慨。</p> <p class="ql-block"> 数十年转眼之间,船厂之桥由北向南跨江而过,恍若昨日的梦境,与现实连接,承前启后,承北接南,寓意深长,陡然间感悟到另一种人生的境界,看到一个个桥墩自南向北延伸,到江边时,又一个桥墩向北岸来一个跨越,再从另一个桥墩向下一个桥墩连接起来,通向远方。我在问,这不是象征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吗?好像人的一生那样,从牙牙学语,到青葱少年,到风华正茂的青年,到精力充沛的壮年,再到步入鬓发花白的老年,直至垂垂老矣百年归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和暮年,就是一个个桥墩,以桥梁连接与跨越,从时间上说,也是一个年代接着一个年代相连接和跨越,组成每个人的人生历程。每个桥墩就是一个支点或节点,每道桥梁就是一个连接与跨越。</p><p class="ql-block"> 船厂跨江桥,警示人生,感悟人生,启迪来者,向往明天。人中之桥,桥中之人,务必筑牢人生每个桥墩,努力建造和架设每一座坚实稳固的桥梁,自立自强,生生不息,跨越时代的江海湖泊,通往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2日初稿、3日修改后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