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龙山祝圣宝塔:又叫“水南塔”。位于福清市龙江街道水南村。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建成七级,距今有906年历史,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十四日被大风刮坏。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0年)邑人黃姓,鸠金续之。现存的上三层为明代重修,下四层保存宋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适逢深冬周末,刚好诸事顺遂,闲暇时间,心无挂碍,便决定前往福清市龙山祝圣宝塔探寻。这是孩童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光,站家前东皋山山顶上,远远眺望,可见福清市双塔,加一古桥两连的美丽景色。而后,外出读书工作,二十多后重回家乡工作,再站老家山顶望,只见瑞云塔和利桥,再见不到龙山祝圣古塔了。因为这二、三十年光景,在祝圣宝塔周围修建许多多高层住宅,把古塔掩没了。今天,终于有时间,去探寻这古老神奇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驱车过福清市南门大桥,经过东百集团奥斯特加商业街,进入下梧村,映入眼帘是福清市第二实验小学和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初到,不知塔在何方,便右转进入分支路口,走到底可是第二实验小学校区,到顶,走不通。在这路的尽头,居然有一颗上百年的巨大古彬树,茁壮成长了上百年模样。这与德国建筑专家艾克在上世2 0年代初来融考察双石塔,描述水南塔周围有茂密参天大树相乎,这株大树估计是那片森林遗存。说明此处十分适合树木成长。</p> <p class="ql-block">离开古彬树,回到主干道,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约前200米,便发现有第二右转分支路,驱车转入,映入眼帘,是市物资局仓库,斜坡向上,进入收废品店,举头一望便可见古塔,甚是惊喜,终于找到了,问了废品店老板,怎么到达古塔,他指旁边小巷,沿小巷便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小巷口,有一公司,为博睿金属制品公司。从这小巷进去,便可到达古塔</p> <p class="ql-block">穿过狭窄的小巷,才在重重民房中找到了它的身影。这座祝圣宝塔屹立在南涧寺旁边,周围全被民房包围着,目前周边民房都在拆迁状态,所以略显荒凉。这座千年宝塔周边用警戒线围着,塔身周围用铁条围成册栏,并且加锁,以防文物失窃。作者未能近前细看,只能隔册栏,往里看。</p> <p class="ql-block">在风雨中屹立了近千年不久前,它“重见天日”从层层叠叠的民房包围中解放出来一朝惊艳天下知</p> <p class="ql-block">到古塔底下,不得不提一位外国友人古斯塔夫. 艾克。古斯塔夫·艾克何许人?熟悉中国明代家具的人,一定对这位德国人不陌生,他被誉为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艾克在厦门大学执教时开始研究福建石塔,他慕名来到福清,并细细观赏了瑞云塔和水南塔。</p> <p class="ql-block">《福清二石塔》中记载:“为人们所不复记忆,而匿于深林丘壑间者,尚有水南塔巍然存在,距龙江约半英里,位于龙江桥之对面。塔后屏背的青山,在旭日初升的时候,映着点点的紫色。这红色的石塔,正是精巧玲珑叶公塔的简单雄壮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建筑古塔,使用石块,富含铁元素,经过千年氧化,生成红色氧铁。福清境内,少有这种铁,估计这石材,从遥远他处,经龙江水远至此,这说明宋代福清龙江水运之发达。</p> <p class="ql-block">艾克描述到:“距龙江约半英里,龙江桥之对面”点出了水南塔的具体位置;“简单雄壮”,是水南塔最好的注解;“正是精巧玲珑叶公塔的简单雄壮的祖先”点出了水南塔与瑞云塔(也叫叶公塔,建于明万历年间)之间的先后关系。</p> <p class="ql-block">水南塔,又名龙山祝圣宝塔,始建于宋宣和元年(1119年)。宋建炎三年(1129年)遇台风毁坏,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修复;明代曾重修。塔高20米,仿木构楼阁式用花岗岩砌建,七层八角,下有须弥座,转角用倚柱,柱头用斗拱出(木昂)。经历千年风霜雨雪,傲然挺立于龙江南岸。</p> <p class="ql-block">艾克说,“瑞云塔的轮廓,虽然华丽玲珑,但缺乏整个的镇静的现象,而此小塔却是整个的创造。由基至顶都简朴非凡,无平座,无栏杆;除各角外无支柱,只有极大的石(木昂)伸出,表示一种整个的协调,那是任何建筑物优劣最后的试验”。在艾克看来,水南塔让他看到了“中国历来木质楣式建筑,亦有适用于石作之可能”。这是重大发现,展示宋、明工匠造诣深厚!</p> <p class="ql-block">对水南塔,另一位德国建筑专家也考察过。他就是德国建筑师、汉学家恩斯特·伯施曼。</p> <p class="ql-block">伯施曼说,福清的两座宝塔均为石块砌筑,工艺和装饰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在伯施曼看来,福清的这两座石塔是依照福州的宝塔(即白塔和乌塔)建造的。</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在伯施曼的观点中,“水南塔角柱上端以悬臂架加固,这极似哥特式的建筑理念”。说明了,在上千年前宋代,西方建筑理念已与东方交融,这座塔便是明证,唯有开放,吸纳世界先进科技技术,才能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福清市文体旅局局长杨锦嵩考察水南塔后,曾说:龙江街道祝圣宝塔文物保护片区周边零星房屋拆除征迁项目2023年8月中旬启动,涉及房屋拆除20栋,建筑总面积4270平方米。未来希望恢复福清大小两塔隔江对望的历史景观。成为福清市一个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水南塔,整座石塔由含铁量高的花岗岩砌建,风化后塔身呈红色塔底部,饰以精美的青石雕刻塔檐,由上下两层叠涩凸起承托起最上面一层出檐。最长的石条这层石条因长度和受力原因受损最为严重,需要及时修复,以保护古塔。</p> <p class="ql-block">古塔底部,有花岗岩雕刻,头顶贡物,它体现海丝文化,在宋代已经十分盛行。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有类似画面,是南海岛国国王侍者献上的“双手托举头顶举物”高规格奉献礼节,奉献的是当地产出的旃檀香、珠贝等。文物和宗教美术史专家判定,从塔底部现存的青石壁画可以看出,早在北宋,海丝文化已影响到福清龙江地区。</p> <p class="ql-block">精美佛像雕刻。</p> <p class="ql-block">当今,经过近千年岁月,水南塔年久失修,石构件风化严重,后期人为不当使用等问题造成塔身不同程度残损,亟待制定文物保护工程修缮设计方案,加固塔身受力构件,对每层塔檐缺损的石构件逐一制定有效修缮措施,成了当务之急。</p> <p class="ql-block">该塔下四层为北宋建筑,上三层为南宋建筑,风格迥异。塔高20米,仿木构楼阁式用花岗岩砌建,七层八角,下有须弥座,座径5.4米,周长14.8米,转角用倚柱,柱头用斗拱出锛,第一层塔门口置两尊浮雕武士。一至四层塔腹系八角直筒空心室,室壁悬挑石级呈螺旋状,无雕饰。五至七层,塔内作八角空心室,圆拱形门顶。塔壁各面设佛龛,龛内各坐浮雕像一尊。该塔龙首木昂、塔檐、塔刹等均严重损坏。</p> <p class="ql-block">塔周围,有明、清、民国时期建筑物,已十分破旧,需要及时修复。古厝不要简单粗暴拆毁,应该修复,以彰显不同时代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在古塔西边,紧挨着南涧寺,为福清市古代五大涧寺之一。有南、北、东、西、中涧寺。南涧寺位于现福清市龙江街道龙江社区。该寺始建于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1995年该寺重修,建筑面积453平方米。为二进砖混结构,第一进为大厅,两层;后一进为祀神大殿,单层。</p> <p class="ql-block">由山、閒构成的“涧”字,造字本义是山间夹杂的水流,即山泉汇入两山相夹的山凹所形成的小瀑流。</p> <p class="ql-block">这说明南涧寺旁应条小溪,小溪水应当汇入龙江。可惜现在小溪已经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南涧寺内有一个巨大的石臼,估计古寺院僧人用来水稻去壳之用。这么大石𦥑,说明寺院旺盛之时,僧人众多,需要的口粮甚众,乃备个大石𦥑,以应对众人的口粮。说明宋元明清之时,南涧寺是个大寺院。</p> <p class="ql-block">另外,还发现南涧寺内,有个古老的香炉,外观形似明代的,距离今也应该有四、五百年样子。也是镇寺之宝。香炉旁有个古井,年代也很久远,现在还在使用中。</p> <p class="ql-block">寺内立碑,记述重修于1996年。寺院最早建于宋代,与祝圣宝塔同时期建造,都有近千年历史。这是极其珍贵史料。1996年由爱国华侨捐钱修建,特立此碑,表彰捐献信士善男善女。</p> <p class="ql-block">南涧寺是道教、佛教共信的场所,主寺供奉三清大夫,旁寺有观音庙,供观音佛。</p> <p class="ql-block">南涧寺内祀三清天尊,为壁画像。附舍祀观音大王。旁边有龙首境。</p> <p class="ql-block">在南涧寺旁有龙首境,供奉土地神。这说明祝圣宝塔周围宋代起便有龙首村落,现在变为水南村。</p> <p class="ql-block">从周围民居、寺院、塔本身,考察,可以初步得出结论:1、龙山祝圣宝塔建造北宋,周边村庄人口众多,寺院旺盛,寺院僧人众多。2、龙山祝圣宝塔有三大功用:(1)、为佛教祝圣活动场所。(2)用于历代君主祝圣活动场所。(3)用于龙江来往船只航行标记物。</p> <p class="ql-block">石碑、石佛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古老而神奇建筑,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后人继续挖掘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今天考察结束,收获甚丰,写一美篇,抛砖引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