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计划用一天时间游览普陀山,故在携程网上请了一位当地导游带领我们游览普陀山主要景区。</p><p class="ql-block">据佛教传说,很久以前,人类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没有人能够解脱。此时,佛祖释迦牟尼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拯救人类,他派遣观音菩萨来到人间帮助人们解脱苦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观音菩萨也被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具有救苦救难、庇佑人民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西堠门大桥总长2.588千米、接线长2.864千米,跨江部分长1.650千米。</p><p class="ql-block">西堠门大桥桥塔选用橙红色的“佛光黄”作为主色调,使大桥显得尊严、吉祥、线条明快而醒目,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舟山群岛的“海天佛国”这一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餐从宁波乘车出发过跨海大桥,穿越隧道,历时一个半小时,九点到达集合地点:舟山普陀区的朱家尖蜈蚣峙码头。</p> <p class="ql-block">去往普陀山还需乘坐游船前往。导游已提前买好往返船票及普陀山的索道票,只需携带身份证扫描即可快速通过。</p> <p class="ql-block">码头入口,进入拱门即是候船大厅。每年12月进入淡季,游客也不少,但不需要排很久的队。</p> <p class="ql-block">码头</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上岛的游船。乘船到普陀山只需十五分钟~二十分钟。</p><p class="ql-block">码头到对面的普陀山不到2000米,为什么不建座桥呢?导游告诉我们普陀山是彼岸,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讲的是“慈航普渡”众生到达彼岸,故尔要乘船前往。</p> <p class="ql-block">登上普陀山,来到观音菩萨的道场。</p><p class="ql-block">相传观音的出生地,在海南三亚南山,一个靠近天涯海角的地方。为何观音的道场在普陀山呢?</p><p class="ql-block">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本僧人慧谔,在五台山见到一木质观音像,庄严殊胜,心慕不已,欲请回日本供养,便不问自取。岂料行船经过普陀山海域时,海中忽然涌现十二朵铁莲花挡在船前,船无法前行,慧谔大惊祷告道:如果大士圣像与日本众生无缘,我应当顺从并建寺供养。祷告完毕,船便能行,至普陀山潮音洞边就停了下来。慧谔师父捧着观音大士像离船登岸,岸边一个姓张的渔民听慧谔师父说明来意,大受感动,献出自己的两间家宅,让慧谔师父供像安居,并改名为“不肯去观音院”。</p><p class="ql-block">传说,当年观音菩萨,就是普陀山对面海上一个叫洛珈山的小岛上,跨越莲花洋,到普陀山开辟道场的。</p><p class="ql-block">此后,观世音菩萨,屡屡在南海普陀山显化圣迹,此地普陀山,遂成为中国的观世音菩萨道场。</p> <p class="ql-block">导游推荐参观最有名的三大寺院,佛顶山最高处慧济禅寺,山腰处的法雨禅寺,山下的普济禅寺以及不肯去观音院,补恒紫竹林,最后参拜南海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乘坐景观车(每人十元)前往索道。</p> <p class="ql-block">普门万佛宝塔。</p> <p class="ql-block">到达佛顶山</p> <p class="ql-block">通往惠济禅寺的甬道地面青石板上雕刻各种莲花图案。</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进来迎面就有这么一幅石头的牌匾,叫「佛顶顶佛」。</p><p class="ql-block">在整个普陀山全部都供的主殿是观音菩萨,叫圆通宝殿。只有这个佛顶山慧济禅寺供的是释迦牟尼佛,叫大雄宝殿。因为观音菩萨的本师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他在佛教世界的师承关系。那么观音菩萨的根本道场在极乐世界,这是他在极乐世界的师承关系,他的师父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每次见到观音菩萨的形象呢,一定是在他的发髻上,有他的师尊阿弥陀佛的一个坐像。</p><p class="ql-block">那这么讲来,应该说是菩萨顶佛,怎么能叫佛顶顶佛呢?这个就有所不知了,观音菩萨属于果后行因的菩萨,说白了就是说他已经老早就成佛了,为了辅佐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所以又示现成一个快要成佛的菩萨,来作为上首弟子,合作弘化一方。所以观音菩萨早就成佛了,他的名字叫正法明如来。由于正法明如来现的菩萨,头顶顶了一尊阿弥陀佛,这就是「佛顶顶佛」的由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顶山是普陀山的道场,代表着智慧和寻找无量智慧,同时象征着对父母的尊敬和孝敬,孝敬父母是增长智慧和福报的最佳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慧济禅寺亦称佛顶山寺,建在佛顶山巅。其处绀殿崇楼,荫映山巅,瑞霭弥漫,祥云呵护,为香客游人向往之名刹,常有“三步一拜上佛顶”之虔诚信众。</p> <p class="ql-block">照壁镌“南无观世音菩萨”,道光二十年(1840)寺僧圣光立,苏州常熟草圣庵清本书。</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天王殿内四天王,弥勒、韦驮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僧能积创,光绪二十一年(1895)毁于火灾,僧源法、源顺等募资重建,僧静山募盖黄瓦。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旁阿难、迦叶;后面供“西方三圣”;两旁左杨技观音、千手观音,右文殊、普贤菩萨;两边靠壁“二十诸天”像,系1983年重塑。大殿右侧祖堂,内塑圆慧祖师像;壁间嵌有“历代佛祖像碑”,镌释迦佛、摩诃迦叶、阿难尊者、商那和修尊者、优婆毱多尊者、提多迦尊者等34位半身像;楼上大悲楼供千手观音座像;殿外壁间嵌“慧济寺助田碑”,系嘉庆二十二年(1817)住持登泉所立。</p> <p class="ql-block">西为观音宝殿,中供香樟木雕贴金重光观音座像;两边壁间嵌历代名家绘观音宝像碑,1991年无锡黄良起镌,住持妙善立。</p> <p class="ql-block">寺之西南有普陀鹅耳枥树,乃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是世界唯一的一株野生母树。</p> <p class="ql-block">摸摸葫芦,福祷常有。</p> <p class="ql-block">乘坐索道下山前往法雨禅寺。</p> <p class="ql-block">法雨禅寺亦称后寺,位于白华顶左、光熙峰下。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占地47600平方米,是普陀山第二大寺,也是中国现存规格最高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海天佛国</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建筑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院山门,匾额表蓝底金字,上题“天花华雨”四字。</p> <p class="ql-block">门亭西是影壁,原是砖雕三龙壁,上书梵文“唵嘛呢叭弥吽”,意即神力不可思议,十年动乱中被毁。1987年,在这里建立了九龙壁一座,宽12米,高9米,厚1米,全部用青石浮雕砌成,群龙飞舞,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法雨禅寺建筑布局图。法雨寺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面积大约9000平方米。全寺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印光法师纪念堂等。其中天王殿、圆通殿和大雄宝殿是三座主要殿堂。</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基宽200米,深235米。东边天后阁3间,阁下为山门,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院内古木成荫,昔有石牌坊1座、旗杆2座和镌有“唵嘛呢叭咪吽”照壁1座,均已毁。东、西石经幢各1座,高12米,称“尊胜幢”和“大悲幢”。</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中间第一重天王殿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入门,东钟楼、西鼓楼,均双层重檐。</p><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中,正面有弥勒,背面有韦陀,这与般的天王殿没有两样,而四天王的方位有异于普济寺。</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第二重玉佛殿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雍正年间改名御碑殿,内竖汉白玉雍正御碑,并供玉佛,均已毁。现供玉佛高1.6米,1989年从北京永乐宫请来。</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图</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内的第三层观音殿又称九龙宝殿,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是从南京明故宫拆迁而来。除此之外,还有朱元璋的皇宫拆迁改建而成的圆通大殿,因此法雨寺又被称为“皇家寺院”。</p><p class="ql-block">中间佛字下面的门为空门,是和尚出入,香客从两边侧门出入。</p> <p class="ql-block">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赐“法雨禅寺”额时,批准法雨寺住持性统的奏请,仿明故宫九龙殿盖成,为目前国内寺院建筑上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p> <p class="ql-block">殿高22米,重檐歇山,黄琉璃顶,斗拱承托。殿内八根金柱的柱础是精致的雕龙砖。</p> <p class="ql-block">殿中供奉高6.6米毗卢观音座像,两旁善财、龙女;后壁为大型彩塑海岛观音群像,两边十八罗汉;</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图</p> <p class="ql-block">藻井是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的,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正中供奉毗庐观音像。图片来源网图</p> <p class="ql-block">第四重御碑殿,昔有“康熙蠲免钱粮碑”及雍正汉白玉御碑,均已毁。现殿中供奉千手观音。</p> <p class="ql-block">第五重大雄宝殿,俗称上大殿,以释迦、弥陀、药师三尊为中心,前有观音,前方左右有两尊立罗汉,再过去,右边为普贤,左边为文殊。</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普济寺,亦名前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赐额“普济群灵”,遂更名为普济寺。</p><p class="ql-block">普陀山普济寺主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普济寺中轴线上古建筑依次为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和藏经楼。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总体布局既采用传统的中轴线方法,又充分利用地形地段来安排单体建筑,集清代建筑之大成,为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都说普济寺正门平时不开,六十年一甲子或只有主持换届或圆寂时才开。</p> <p class="ql-block">从东门进入寺庙</p> <p class="ql-block">寺正山门又称万寿御碑亭,中竖康熙“御制补陀罗迦山普济禅寺碑”,东侧竖明万历二十七年御制“再赐藏经碑”,西侧竖雍正九年“特旨修建南海普陀山普济、法雨二寺碑”。</p><p class="ql-block">现任住持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院长、普济禅寺方丈道慈大和尚。</p> <p class="ql-block">第二重天王殿,殿内四大天王、弥勒、韦陀像均系1984年重塑。天王殿外墙两侧立有当代应行久、唐荣源等捐助功德碑6块。</p> <p class="ql-block">第三重圆通宝殿,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面阔7间,进深6间,建筑面积964平方米,重檐歇山,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钢鼎炉,高约4米,上铸,“普济禅寺”“千秋宝鼎”“光绪辛丑冬月吉旦”等字样。单层重檐歇山顶,千人进内而不拥挤,有“活大殿”之称,殿中供高8.8米毗卢观音座像,1981年福建老艺人詹振辉塑;圆通殿东西两壁又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中顶挂康熙三十八年御赐“普济群灵”匾;门内西侧关公立像,东侧韦驮立像。</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当年的妙善大和尚在民间募集善款修建该铜像,1997年10月30日,普陀山南海观音铜像建成开光。</p><p class="ql-block">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所塑造的铜像是天身,非男非女,为“飘海观音”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铜像端庄,面如满月,左手捧法轮,右手结施无畏印,顶戴弥陀,足承金莲。莲座下为两层方形殿堂,外墙用灰白色细磨花岗岩包饰,正面和两侧紫铜拱门精雕各色花卉图案。南海观音立像处,恰是当年慧锷留“不肯去观音”之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这座南海观音铜像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往紫竹林与不肯去观音禅寺</p> <p class="ql-block">补怛紫竹林</p> <p class="ql-block">海边岩石上的不肯去观音禅院。</p> <p class="ql-block">两幅砖雕刻画讲述不肯去观音禅寺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潮音洞</p> <p class="ql-block">遥望对面的洛珈山,尤如一尊卧佛静静躺在大海之中。</p> <p class="ql-block">行程匆匆,恍惚间已到下午四点,乘坐游船在夕阳下返回朱家尖蜈蚣峙码头,赶上回宁波的大巴,结束今天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