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元旦假日有一日闲暇,在北京厚重的历史长河中寻一处响:“何不去菜市口的‘谭嗣同故居’?”于是乘上地铁,在菜市口站下车。步行数分钟,便见路口西南角“谭嗣同故居”。台阶下,一块石碑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浏阳会馆。</p> <p class="ql-block">谭嗣同故居,即浏阳会馆,坐落于宣武区北半截胡同41号,这里曾是谭嗣同1898年在京时的居所。谭嗣同(1865—1898),这位来自湖南浏阳的伟大人物,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倡导中国要强盛,唯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他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一系列变法维新的主张,用犀利的文字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杀,年仅三十三岁,成为世人所称“戊戌六君子”之一。</p><p class="ql-block">1986年,谭嗣同故居被列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后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故居门口保持着去年来看时即将拆迁的模样:红色门框上的屋顶仿佛被一块简陋的石棉瓦所覆盖,进门左右和前方错落的简易门户都上了锁,写着“已搬迁”。然而,那高大陈旧、写满历史沧桑的大屋子依然巍峨地挺立着,屋顶上的枯草在风中轻摇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屋檐木梁上的漆迹斑驳。大屋子西墙有一线天似的夹道,谭嗣同定是从这里走过;西北角的大树,谭嗣同定是见过它的春华秋叶;门廊间地上的大石板,头顶的厚木梁,一定见证过谭嗣同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1898年6月11日,在光绪帝的授意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为首的“戊戌变法”正式拉开帷幕,旨在文教、经济、军事、政治、社会等方面推行改革。然而,“维新派”的力量太过弱小,在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绞杀下,这场持续100余天的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所有参加变法的人被通缉。</p><p class="ql-block">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几天后,他将与另外五人一同被砍头示众。行刑前的一天晚上,大刀王五买通狱卒,冒死前往大牢营救谭嗣同,谭嗣同却大义凛然地说:“谭某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将血荐轩辕,以圆我忠君爱国之心。”无奈之下,大刀王五只能黯然离去。谭嗣同在监狱墙上题写七绝《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p><p class="ql-block">1898年9月28日早上,六君子被押往北京菜市口斩首。妻子李闰看着即将被行刑的谭嗣同,哭喊道:“结婚十五年,却还没有一子半女,是我对不住你,我太想为你生个孩子啊!”谭嗣同却淡定地说:“我的事业就是希望改变现在的旧制度,然而却失败了,所以若生下孩子,也只能成为旧社会的奴隶。如若日后有人能改变这个世界,只要你替我看一眼新世界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1914年,李闰变卖部分家产,在谭嗣同的家乡长沙府浏阳县(今浏阳市)创办“浏阳女子学校”,自任校长,后改名为“浏阳女子师范学校”。她邀请名流执教,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了许多新气象。1925年,李闰过完60大寿不久病逝,谭嗣同的生前好友康有为、梁启超二人送来一块横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巾帼完人”。后来,这块牌匾被悬挂于谭嗣同故居大厅,成为后人缅怀这对伟大夫妇的见证。</p> 鲁迅与绍兴会馆 <p class="ql-block">位于紧邻浏阳会馆西边的南半截胡同7号的“ <span style="font-size:18px;">绍兴会馆</span> ”,是京城著名会馆之一。绍兴会馆创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原称“山阴会稽两邑会馆”,简称“山会邑馆”。民国初年,山阴、会稽两邑合并为绍兴县,故会馆更名“绍兴会馆”。1912—1919年,鲁迅住在会馆“补树书屋”中,在此期间先后写出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等著名作品。1990年,绍兴会馆被列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后人缅怀鲁迅先生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青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住在“湖南会馆”。</p><p class="ql-block">湖南会馆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会馆坐北朝南,原主体建筑戏楼、文昌阁现已拆除,其余建筑保存完整。会馆中部庭院整齐宽敞,为平时集会场所。1920年,毛泽东同志曾在此居住,并在此召开湖南旅京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1984年,湖南会馆被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是“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幼儿园分园”,继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临街介绍“绍兴会馆”“江苏会馆”等,提醒人们今日之中国,是无数先烈前辈有识之士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湖南会馆所在的烂漫胡同,一群鸽子从巷子一边飞向巷子另一边,集体飞越冬日和暖的树枝顶端,在蓝天上翩翩画一个圆,渲染着巷子里无尽的美好祥和。</p><p class="ql-block">这些会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后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重要场所。它们承载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与奋斗,提醒着我们珍惜今日的和平与繁荣。</p><p class="ql-block">尤其是站在谭翤同故居前,思绪万千,可惜谭翤同才三十三岁,满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只能用生命的鲜血唤醒民众,真是可歌可泣可叹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