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历史文化街区一一小娄巷

玉龙

<p class="ql-block">小娄巷、位于无锡市梁溪区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其范围东为苏家弄,西邻新生路,南邻崇宁路,北靠福田巷。</p><p class="ql-block">现存北面和南面的东半部,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小娄巷,历来是淡氏和秦氏与孙氏等名门望族的世居之地,始建于宋代,盛于明清。</p> <p class="ql-block">这里仍保留着大片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以及构件、遗址和碑刻,历史风貌十分浓厚。</p> <p class="ql-block">自宋代以来,这里曾有一位状元,十三位进士和十五位举人出自此处,是无锡有名的“才地”。</p> <p class="ql-block">小娄巷建筑群包括:福寿堂、淡氏宗祠、佚园、来鹤楼等。</p> <p class="ql-block">福寿堂备弄,位于福寿堂东侧,自小娄巷向北直达福田巷,近百米长,为无锡城中仅存少数备弄之一。</p> <p class="ql-block">备弄把秦家佚园、修俭堂、福寿堂等宅院连接起来,形成秦氏家族世居的整体格局。</p> <p class="ql-block">秦毓鎏故居为清末建筑,大门朝北,原规模较大,具有龙形围墙,中西合壁建筑。</p> <p class="ql-block">秦毓鎏是辛亥革命时期无锡县和金匮县,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佚园是小娄巷中秦家老宅的后花园,位于秦氏福寿堂的深处。</p><p class="ql-block">佚园、是秦毓鎏的宅子,建于民国初年。</p> <p class="ql-block">佚园的设计风格,典型地反映了江南府第园林的特点,坐北朝南,前院后宅,布局严谨,清新雅致。</p> <p class="ql-block">这座园林设计精巧,园内有假山亭台,湖石浅池的配置尤为出色,假山亭台设计依惠山之势,池沼波光粼粼,古树参天,营造出一种宁静和雅致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踏入园林,曲折的小径在绿树繁花间蜿蜒伸展,宛如进入世外桃源一般,宁静而美丽。让人神清气爽,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佚园会堂墙壁上,有孙中山先生题词石刻的“乐天”二字,此为1912年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手书“乐天”题字亲赠秦毓鎏。于1916年由锡邑名人邵晋康摹刻至佚园。</p> <p class="ql-block">小娄巷财神庙,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位于小娄巷东端,门厅高大。财神像,绯袍金带,冠服簇新。旧时每逢正月初五,锡城各界人士都会前来烧香祈祷,场面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淡氏宗祠,坐北朝南,为五造进深,四开间面阔,很遗憾没有开门。</p><p class="ql-block">小娄巷里的第一望族就是谈氏名人,淡氏在无锡的始迁祖先是“淡信”,从南宋开始,小娄巷就成了淡氏的始居之地。</p> <p class="ql-block">小娄巷内有一条少宰巷,前身原为少宰第。“少宰第”是古代高官的官邸。</p> <p class="ql-block">“少宰第”原在小河上(崇宁路52号),系明万历二年状元孙继皋的故宅。均由族内子孙相继居住,现少宰第主体建筑全部拆除,仅剩下后花园内晚清时建的辅房和来鹤楼。</p> <p class="ql-block">来鹤楼、在民国时期由其九世孙.孙揆均重建,是典型的中西合壁住宅建筑,是孙揆均故居,又称双锡山房。</p><p class="ql-block">现作为《小河上(小娄巷)孙氏历史文化展陈馆》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孙国璋故居(翼安堂),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孙国璋是孙继皋十一世孙。这座故居不仅是孙国璋的生活场所,也是他传播世界语的场所,反映了他在文化传播方面的贡献。</p><p class="ql-block">现已改建成“樊登书屋”。</p> <p class="ql-block">小楼有戏</p> <p class="ql-block">当前,小娄巷已成为人们了解和感受无锡历史文化的窗口,小娄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无锡城中历史风貌浓厚的建筑群,是无锡历史文化街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谢谢收看</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