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被称为教育的“心脏”,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至关重要。2025年元月3日,聆听了原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甘肃省政府督学、甘肃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刘志老师所做的主题报告。刘志老师以《班级微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为题,通过四个方面引导我们梳理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明确了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历程。对学前教育课程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班级微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做了分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志老师指出,幼儿园课程是园所发展的核心,是幼儿园办园品质的灵魂,更是园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课程改革是幼儿园深化改革的关键。从一定意义讲,课程决定着幼儿园的形态,只有改变课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幼儿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回顾了自己从教三十五年以来经历过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嬗变的历程。让我们系统掌握了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明确了未来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随着教育质量发展的要求,幼儿园课程向下延伸,开始班级微课程的探索,课程领导力由园长转向教师,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与实施者。对照幼儿课程的发展脉络,刘老师提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要聚焦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幼儿园课程建构?二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我们的挑战是什么?三是我们如何建构适宜的课程,让课程适宜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从而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引导我们系统梳理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2010年——2020年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通过三期学前教育专项行动计划,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规模化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普及普惠任务。随着“十四五”的全面开局,我国学前教育进入新发展时期,发展的重点从“普及”逐步转向“提高”,普及普惠安全优质是今后一个阶段学前教育发展的总基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0-2020年既是我国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十年,也是全面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随着《规程》《纲要》《指南》的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主要表现为:以儿童为本的课程理念逐渐取代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观,以简单的照搬照抄他人课程模式到开始建构基于儿童发展需要的课程方案,从对课程文本的关注转移到指向内涵质量提升的课程实践成果转化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厘清课程、教学、游戏等基本概念的边界及其关系,把握幼儿教育的本质属性”“如何融合借鉴模仿国外与本土创新实践,将科学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程实践”“如何建构基于园本的中国式现代化幼儿园课程”等挑战。进入新时代,如何深刻把握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变革的内涵与特征,努力建构具有中国语境的中国式现代化幼儿园课程是我们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与核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引导我们对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1年——2020年)出台的重要文件进行了详细梳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第一条“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明确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保证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基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八条“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体从七个方面提出了“科学保教”的基本方向和要求,明确提出“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国家从顶层制度设计上确定了学前教育“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的双重任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定位,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已进入了以内涵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时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重大举措。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发展定位),“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基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新目标,要求普及必须坚持公益普惠的方向,质量提高必须以“安全优质”为基准。在基本原则中,强调”加强党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前教育领域深入贯彻,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学前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已进入了以内涵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时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就提出未来中国教育指向的总体思想,即八大理念:</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b><b>与此同时教育现代化对学前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也就是说,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有质量的普及,构建全覆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教育现代化对学前教育的刚性要求。并将《将“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作为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策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改革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明确提出“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以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驱动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2020年10月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今后一个时期包括幼小衔接在内的我国整个教育改革所勾画的发展蓝图和提出的根本要求,它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开始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1年——2020年)出台的幼儿教育法规进行了梳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本《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构架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框架结构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专业标准》具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第一,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第二,要求幼儿园教师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第三,充分体现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特点。第四,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第五,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教育部颁布《指南》首次从儿童的角度对学前教育提出了以儿童良好学习与发展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要求,帮助教师和家长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指南》一是重申和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习观和发展观,强调了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重申了幼儿的游戏和生活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第二,从五大领域提出了重要发展目标,并分三个年龄阶段提出了百余条基本发展要求和典型表现,明确了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重点和需要学习掌握的关键经验。第三,为幼儿园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明确地提出了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途径和方式,指出了应该避免的误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5年1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园长标准》作为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幼儿园园长培养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为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园长标准》是对幼儿园合格园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引领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制订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对于推进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园长标准》中明确提出园长必须具备较强的课程领导与管理能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6年3月,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新《规程》在原有1996年版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规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旨在引领和指导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新《规程》不仅对幼儿园的性质定位、招生编班、组织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还特别通过单章单列的方式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安全管理、教育教学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它是幼儿园内部管理的重要法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十四五”学前教育新发展阶段:内涵发展质量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1年由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解决制约学前教育质量发展中的普惠资源、保障机制、保教质量问题,从优化布局、成本分担、师资培养培训、规范管理、安全保障、深化改革等十个方面下大力气,从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强化督导三个方面进行保障,从而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2021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步入高质量教育时代,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为了儿童后继可持续发展”的幼小衔接价值旨趣渐趋显现,从而使幼小衔接呈现出双重定位的架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进一步落实落细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将新时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要求具体化,为幼儿园更好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施指南和明确的行动指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政府统筹、坚持协同共育、坚持问题导向”四项工作原则,到“十四五”时期末,政府对协同育人工作的统筹领导更加有力,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建立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2023年7月26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将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效体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殊教育学生关爱、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行动综合改革攻坚等八大行动,八大行动共有25条具体内容,学前教育就有6条,要求“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推进优质普惠发展”: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二是健全成本分担机制,三是改变薄弱园办园条件,四是强化幼儿园规范管理,五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六是提升保育教育质量,在此明确要求“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高质量师幼互动,引领带动每所幼儿园不断提升保教质量。推动幼儿园与小学深度衔接,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的适应的有效性,严禁提前教授小学课程。深化学前教育教研改革。扭转功利化导向,扎根一线研究解决幼儿园实践问题,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2023年10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法》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主题鲜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该法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共9章85条,全面覆盖了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其核心宗旨是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规范学前教育的实施过程,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素质。特别强调:“幼儿园应当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展素质教育,最大限度支持学前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探索学习,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安全和劳动意识,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方面协调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基于上述内容的归纳总结,刘老师梳理了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幼儿园管理条例》(1990年2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颁布,2016年修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7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2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2015年2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2017年4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8.《新时期幼儿园教师十项行为准则》(2018年11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9.《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2021年3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0.《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2022年2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1《学前教育法》(2024年11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鉴于上述内容的梳理,刘老师引导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学前教育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再到教育部2022年颁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进入普及、有质量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认识到,只有高质量的课程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站在新时代肯景下思考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既是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和研究的反思,也是对幼儿园课程发展趋势的展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刘老师特别强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现代化发展建立了必要的制度规范,从而确保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主题报告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历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说: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到规范创新的发展历程,逐步勾勒出创新多元的新局面。幼儿园课程每次的变革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课程实践模式不断涌现,课程理念不断孕育更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模式是以学习前苏联教育模式为主,幼儿园也不例外。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确立了幼儿园实行学科课程和系统分科教学的思想。198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划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等八个方面,并将1952年颁布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中的“教学”改为“教育”,试图扭转当时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中以“教学”替代“教育”、窄化幼儿园“教育”内涵的倾向,提出幼儿园应采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多种教育手段,指出中国幼儿园现行的课程设置有: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六门,强调上课和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的六科课程主要通过“上课”的方式完成,并详细规定了幼儿园各年龄班每周的课时数。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教育部组织专家根据此纲编写全国统编幼儿园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全国幼儿园使用,因此1983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一编订的学前教育教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西方幼儿园课程理论及课程模式开始被大量引入到我国幼儿园,幼儿园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成为需求,幼儿园成为各种课程的试验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南师大赵寄石主持的以常识教育为中心的“幼儿园综合教育”实验,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幼儿园课程整体改革的先河,他明确阐述:“‘综合’是指顺应各教育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把它们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各因素在交互作用中积极发挥各自的功能,从而提高教育效益”。全国各地迅速展开了主题教育课程、活动教育课程和发展能力课程等,形成了多种课程形式并存的格局。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以“引导”“组织活动”等词语替代之前的“上课”,幼儿园课程内容强调“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更是从政策层面强调游戏价值、关注活动过程、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倡导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多样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90年代后是幼儿园课程规范创新发展时期。前期幼儿园课程改革围绕着1989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贯彻和落实展开,经过六年试行,国家教委于1996年正式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程》中采用“活动”“引导”等词取代了“上课”,体现了课程观念的转变。幼儿园课程内容强调“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彰显幼儿学习主体性,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生活课程、主题课程、一日生活课程等成为幼儿园课程主流。90年代中后期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加凸显幼儿主体地位,体现出幼儿园课程观念层面发生的深刻变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阶段(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一现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进入二十一世纪,幼儿园课程呈现出创新求变多元发展的新局面。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钢要(试行)》,强调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幼儿园课程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要求各个领域之间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进一步强调整合性,明确提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使用了“教育资源”的概念,拓宽了教育环境和材料空间。指出幼儿园课程活动以儿童主动学习为基础,要求在活动中应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使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之间的交往、探索和游戏中感受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师要以“指导”“支持”“帮助”代替“教育”,防止对幼儿“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课程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从重视分科转向强调整合,关注儿童学习,二是课程实施从“上课”范式转向“活动”,这一理念变革对于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推动了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进,园本课程、田野课程、主题探究活动课程、渗透式领域课程等成为21世纪本土化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代名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随着课程的发展,幼教工作者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也不断深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卢乐山,1991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经验"(王月媛,1995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冯晓霞1997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与教师指导下,为达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序的学习活动(傅淳1997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李季湄1997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我设计的蛋糕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的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虞永平2001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引导我们梳理课程在时期不同发展得出的基本观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幼儿园课程从上课到活动的转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幼儿园课程从分科到整合的转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幼儿园课程从预设到生成的转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是幼儿园课程从教师的教学到幼儿的自主学习的转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是幼儿园课程从面向集体到关注幼儿个体的转变等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主题报告的第三部分内容是课程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以刘占兰</b><b style="font-size:18px;">2021年发表于学前教育杂志《</b><b>当今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的状况与问题思考》一文为例,做了简要分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为了广泛深入了解园本课程实践的现实状况,“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突出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课题组近期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共收到来自园长、教师的有效问卷21603份,覆盖全国除青海、西藏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从一线实践者的视角较好地反映了园本课程的结构比例、课程编制、课程来源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现实状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调查结果显示,97.0%的幼儿园设置了自己的园本课程,极少数幼儿园没有自己的园本课程。可以说,如今园本课程在幼儿园已经“普及”,几乎是园园尽有。从园本课程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占比在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占74.1%,其中,有6.3%的幼儿园其课程全部为园本课程,有22.1%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占比在80%~90%,有18.1%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占比在60%~70%,可见,园本课程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比之高,可以说是想有多少有多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相关结果显示,相当多的园本课程存在简单模仿(占比81.6%)、盲目架构(占比68.3%)、随意拼凑(占比67.5%),形式主义和盲目跟风的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文本可以看到,大多数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并不是按照课程研制和开发的程序进行的,而是将教师的教案、案例、经验文章等汇集成册,缺少系统的思考,更谈不上按课程的逻辑研制园本课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一盲目性,表现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对西方课程的盲从,而实际上对这些西方课程的内涵、现状、操作实施要点只有一知半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把课程建设等同于教案编写,甚至简单地认为开发园本课程就是给幼儿园“加门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缺乏科学的建设理念和行动规划,甚至无视师资和环境实际,盲目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二随意性,表现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为了凸显园所特色,以特长为名,以牺牲幼儿全面发展为代价凸显、增强某一部分的课程内容,任意切割、取舍课程内容,造成课程内容残缺,使园本课程出现严重的偏倾和失衡,使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受到严重威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二不了解课程内在的逻辑起点与结构,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各个板块内容组织缺乏逻辑递进性,园本课程开发时随心所欲,课程目标出现了明显的缺损或过度的重复,而是将教师的教案、案例、经验文章等汇集成册,导致课程育人目标的缺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三简单化,表现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无视教师的能力和儿童的现实状况,甚至无视课程资源和环境实际,原封不动使用他人的课程方案或照搬照抄他人课程方案,做忠实的“教书匠”,这样往往会造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落不下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有的幼儿园为了招生的需要,有的为了政令的需要,有的为了管理者政绩的需要,挂起“多元智能开发”“艺术”“科技”等五花八门的特色旗号,以为只要有了一项特色项目,编写了一些特色活动教案,就有了特色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无视《规程》《纲要》《指南》的精神,迁就各方面的各种不合理要求,出现“小学化”倾向和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产生问题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不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对幼儿园课程基本要素不清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不掌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不会处理幼儿园课程与儿童生活、大自然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不会处理课程与游戏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不理解为什么将儿童做为幼儿园课程的出发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不知道如何才能体现出幼儿园课程发展性与适宜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8.不掌握幼儿园课程建构的基本路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我们教育视角局限较大,没有把幼儿教育发展放在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之中整体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我们对于国家相关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法规没有学深悟透,没有建立起“课程落实全面育人”的根本要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我们没有建立起关于幼儿教育基本的哲学观点,表现在课程建构中盲目的跟风现象严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我们对于各种课程理论的学习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与反思,只是碎片化的学习与理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我们没有明确幼儿园课程建构基本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即我们为什么要建构幼儿园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对于高质量的幼儿保育教育内涵缺少认真的学习与思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主题报告的第四部分内容是:班级微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刘老师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她对班级微课程建构,实践与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明确幼儿园课程发展方向——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课程管理的基本要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掌握课程建构的本质要求,建构适宜的班级微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强化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课程建构的内涵要求与本质属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以课程建构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做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的基本的课程理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从一定意义讲,课程决定着幼儿园的形态,只有改变课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幼儿园。因此,课程改革是幼儿园深化改革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幼儿园课程的变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之前,刘老师提醒我们注意,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应当理清的几个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本质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为什么要把儿童作为课程的出发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与生活、大自然的关系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和游戏的关系如何处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如何体现出适宜性与发展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明确幼儿园课程发展方向——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课程管理的基本要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基本依据,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中国国情和特色,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终生奠基作用。普及、普惠、优质、多样是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现在课程建设方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幼儿园课程思想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儿童本位立场的坚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幼儿园课程目标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全面发展诉求的坚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幼儿经验与生活的回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幼儿活动与游戏的重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是幼儿园课程评价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多主体、过程性评价的推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掌握课程建构的本质要求,建构适宜的班级微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建构班级微课程的基本观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为本是当下学前教育有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变革中基本理念与要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一、儿童是班级微课程的起点,微课程的本质就是帮助与支持儿童更好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二、班级微课程必须建构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儿童世界基础之上,教师需要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未来的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三、班级微课程的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经验的生长点、儿童价值的获得感、儿童经验的整合力,课程要为儿童的生命成长奠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关于班级微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首先对课程特征进行了阐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特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班级微课程(microlecture)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方法、以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其中重要论断是“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作中求进步”,这是我们现在建构幼儿园课程秉持的基本态度:“以儿童学习经验为中心建构课程”的根本教育主张为基础,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的,追随儿童兴趣而不断构建的系列事件(活动),它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是班级保育教育高质量必然要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班级微课程的本质做了分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班级微课程是儿童发起的、教师拓展、师幼共同的学习与探究过程,是一种全新的儿童主导的生成课程模式,其核心表现为:其一微课程的内容来自儿童生活中真实的问题,起源于儿童的领域核心经验概念相遇的一个个真实的问题;其二微课程的结构具备生成性,追随儿童的兴趣与经验;其三微课程的评价采用鲜明的儿童视角,以学习故事来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鼓励儿童用多种方式呈现自己的所学所理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在班级微课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对此,刘老师从三个方面做了分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基于该兴趣点从幼儿行为表现中识别起有益的经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基于幼儿现有经验链接其最近发展区,分析幼儿的发展需要调整活动目标,充分调动和利用资源,制定进一步回应幼儿兴趣的计划与教学方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实施活动方案并随时调整活动进程,支持幼儿的兴趣持续发酵,主动学习探求,不断深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和激发每一个幼儿的潜能,使课程不断发生和发展,促进幼儿进行动态有效的学习过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班级微课程的基本特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班级微课程度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微课程源于儿童视角,以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切入点将幼儿一日生活或一日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情景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微课程目标指向较小且具体,由小及大,由一点到多元,便于渗透在幼儿喜欢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连续、灵活、渗透个性化学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微课程可以在不同的主题下构成若干个课程群,有效地保证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整体推进。</b></p><p class="ql-block"><b> 第四、微课程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权利交给班级教师,让教师在倾听儿童兴趣与需要的过程中,与儿童共同成长,有效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课程观。</b></p><p class="ql-block"><b> 第五、微课程能有效将家长资源与社区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整体课程之中,有利于家园共育新突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班级微课程的价值——体现课程的适宜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更贴近不同园所、不同班级幼儿的生活、兴趣与需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更贴近不同园所、不同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更贴近不同园所、不同班级幼儿的学习特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更贴近不同特质的幼儿园、教师及家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班级微课程的基本框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班级微课程的基础——课程源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班级微课程的关键——课程审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班级微课程的核心——课程实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班级微课程的重点——课程反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对此,刘老师引导我们达成这样的的认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课程也许在幼儿一次偶然发生的事情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也许在孩子们的疑惑的问题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也许在孩子们的行动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也许在孩子的对话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善于捕捉的教师会发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日生活皆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呈现的这段话对幼儿课程的理念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强调了幼儿课程的生成性和生活化特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的确如此,幼儿课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源自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偶然发生的事件、孩子们的疑惑、行动和对话等。这体现了幼儿课程的多元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并捕捉这些教育契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善于捕捉的教师会发现:一日生活皆课程”,这凸显了教师在幼儿课程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幼儿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这种理念鼓励教师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自然、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成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源起——班级微课程的基础: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发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是通过环境资源、师幼互动、共同生活将自己的经验与教师的经验产生联结的,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儿童的生活,优化儿童活动环境,观察和分析儿童的行为,充分利用生活背景,生活材料,生活世界,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将儿童需要和兴趣,与课程资源及相应的活动关联起来应该作为微课程的起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审议——班级微课程的关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审议是通过商议的方式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课程审议渗透在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是对幼儿园课程中的相关现象与问题(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创生、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等)进行考察、分析、对话、协商,作出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课程审议具有理念分享、课程认同、策略催生、民主营造的作用,是有效提高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手段。课程审议在民主协商的过程中赋予教师课程领导权,让教师从幼儿园课程的“机械模仿者”和“忠实执行者”转变为“创新设计者和实践者”,课程审议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儿童发展的需要和体验,审议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删减,调整和重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8年以来,我们尝试在幼儿园成立课程审议机构,建立课程(主题)审议制度,开展常态化的课程和主题审议。通过审议,幼儿园的课程贴合了儿童的经验,贴合了园所的理念和资源,是实施班级微课程的重要途径,较好地支撑了课程的园本化建设与实施,是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审议是幼儿园的日常工作,能充分体现教师专业的自主性,有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准,还是一项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工作。”(虞永平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提醒我们,课程审议审什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审儿童经验,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点、兴趣点、生长点提取幼儿的主题经验,挖掘教育价值和契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审园所资源,以幼儿为中心的资源圈,让幼儿园的环境、空间等更好为课程服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审主题内容,主题网络遵循幼儿深度学习、思维发展、线索关联递进思路做重组,对内容进行必要的优化、删减,预留生成空间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审一日流程,以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重组时间、空间、将活动渗透到一日活动的不同空间,让环节自然过渡,保障儿童的自主的学习与探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审学习方式,提倡个别化、小组化、项目活动,鼓励幼儿自主学习。</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实施——班级微课程的核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儿童的生活过程、游戏过程、体验过程、整体化过程、情景化贯穿课程始终。里面最核心的就是生活化、游戏化、经验化。儿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方式,与同伴、成人及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不断积累新的经验,梳理与整合原有的经验,获得体验价值感,实现身心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课程实施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微课程建设的适宜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微课程框架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微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和全面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课程资源的多主体开发与有效利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主题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中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活动实施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游戏空间的规划与材料投放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8.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介入的时间与支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对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途径做了具体阐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生活融入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基本理念(生活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策略: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体验与探究——合作学习——表达表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环境浸润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基本理念(环境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环境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育无痕,润物无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策略: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体验与探究——合作学习——表达表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项目驱动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基本理念(项目式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自主活动,幼儿自主游戏,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愉阅、创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策略: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体验探究——合作学习——表达表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反思——班级微课程的重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反思幼儿经验的整合与生长,反思教师在互动中对儿童的支持与提升,反思资源的运用,其根本落脚点是儿童的发展,不仅要看儿童学会了什么,更要看儿童发展了什么,其目的是通过孩子的眼、孩子的手、孩子的心,建构对自然、对生活的全新认识,不仅仅让孩子获得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获得观察记录、表达创造、分享合作的机会,实现孩子与自我、自然、社会的无痕链接,让幼儿园的课程回归儿童本真,回归生活,回归教育的原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反思内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适宜性:目标的适宜性、内容的适宜性、文化的适宜性、课程要素的适宜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适宜性的有效途径:儿童观、游戏观、教育观、评价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作为教师,要以学习故事的叙事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方式:“注意、识别、回应”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连续过程中,第一是注意,即看得见儿童,发现儿童做为有能力的积极学习者行为中的“哇时刻”。第二是识别,即看得懂儿童,对儿童行为背后的意义、价值与发展需求能够做比较专业的解读。第三是回应,基于儿童的兴趣与需求,为儿童提供进一步的支持与引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学习故事的叙事评价方式,即“注意、识别、回应”,确实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和评价儿童的框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注意”是起点,它要求教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儿童的“哇时刻”,看到他们作为积极学习者的潜力与表现。这不仅是对儿童的尊重,更是教育智慧的体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识别”则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验。它要求我们不仅看到儿童的行为,更要读懂其背后的意义、价值与发展需求。这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准确把握儿童的成长脉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回应”则是教育的落脚点。基于对儿童的兴趣与需求的深入了解,教师应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与引导,帮助儿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之,“注意、识别、回应”是一个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过程,它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行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建构班级微课程的基本原则:真、美、情、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真实的生活情景、游戏情景、感知与体验、学习与探究,让幼儿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其基本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过程化,用适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方式去引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文化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伴随着课程生成与实施。在课程中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涌入到幼儿园课程之中从而涵养与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拓展儿童的精神自由,培养儿童审美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情: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过程质量与情感体验,教师与儿童共同生活真情交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达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充分唤醒儿童的潜在能力,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使他们不由自主入情入境,从而体验其中的无恨快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亲近自然给儿童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生成主动探索学习“力”,使幼儿的深度学习成为可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建构微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对幼儿园儿童来说,课程的学习就是生活过程,就是游戏过程。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儿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方式,与同伴、成人及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实现身心发展,这就是课程的过程。”(虞永平)从这个角度看,微课程实施的关键就在教师了,她们对于课程的理解水平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决定着课程的变革;教师的行动力决定着课程的推进。教师即课程教师的高度决定着课程的高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课程的本质要求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看见儿童完整的生活、看见儿童内生的力量,看见儿童成长的规律,认真践行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倡导“大生活观”下的多元课程文化,使幼儿园的课程立足于大自然、大社会、贴近幼儿现实生活,努力使课程建构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从而确保课程在文化与儿童发展中行走,努力让科学精神与从文精神成为孩子和老师们双重滋养,促进师幼可持续成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课程的本质要求,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应回归儿童本身,看见他们完整的生活与内生的力量。这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对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思想的生动实践。倡导“大生活观”下的多元课程文化,意味着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让大自然和大社会成为孩子们最直观的课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构建课程,既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也是对儿童成长需求的回应。这样的课程,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文化的熏陶中成长,更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课程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滋养,这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更高要求,也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之,微课程的本质要求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它让教育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儿童和生活的本真,为师幼的可持续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特别指出,我们应当清晰地明确:</b></p><p class="ql-block"><b> 幼儿园班级微课程的建构体现了老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体现,其建构过程体现了老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与发展观。我们首先应当坚持儿童为本的根本立场,以班级文化的建构为基本点,以《纲要》《指南》及《评估指南》等为核心,认真落实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确保课程育人的正确方向;其次坚持以外儿童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幼儿兴趣、需要、生活为依据建构班级微课程,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科学的、适宜的班级微课程,让科学、有质量的课程确保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课程建设的过程,是国家的法规得到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的过程,也是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作用得到发挥的过程,符合新时期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六)班级微课程建构的基本标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符合国家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要求,立足中国文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功能是文化的传递和选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基于幼儿发展,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需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本班教师能把握与驾驭课程的基本内涵与要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要与课程相适应的环境与材料,重视资源的整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注重课程的创生,从游戏驱动到学习兴趣驱动,使课程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一个适宜的班级微课程应该有七个特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它是对儿童有意义的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它是有文化内涵的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是能看见儿童主动学习的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有教师支持与回应的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五是有质量师幼互动的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六是有家长社区资源参与的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七它是有价值取向的课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我们应当知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班级微课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它强调幼儿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积累,更倾向于儿童经验的积累与增长,情感的体验,学习能力的发展。园本课程、班级微课程追求的不是要有自己的课程,而是要有适宜于自己的课程,适宜性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班级微课程最根本的特征。我们努力做根本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回归课程本意,即帮助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的确如刘老师所言,班级微课程,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变了幼儿学习的方式。它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堆砌,而是如春雨般滋润,侧重于儿童经验的点滴积累与日益增长,注重情感的细腻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稳步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园本课程、班级微课程,其追求的并非仅仅拥有一套自己的课程体系,而是致力于寻找那套最适宜于自己的课程。适宜性,如同课程的灵魂,贯穿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班级微课程的始终,成为它们最根本、最核心的特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让幼儿园课程回归其本意,即成为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坚实助力。我们希望通过班级微课程,让幼儿在快乐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之,班级微课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幼儿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将继续秉承适宜性的原则,不断探索、创新,让幼儿园课程真正成为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收获,让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个幼儿的未来之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强化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课程建构的内涵要求与本质属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科学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及特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幼儿园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折射出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追求适宜性的结果,即这个课程是适合某个园所师生的,以幼儿园现实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实际需要和经验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体而构建的课程,具有明显的文化适宜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特色课程:则是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追求质量的结果,即这个课程可以充分凸显园所教育追求、教育优势,成为园所标识性的存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课程基本要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目标(根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明确为“谁教的”根本问题,它要体现出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即幼儿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内容(核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源于儿童生活与经验,处理好知识的价值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什么”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实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流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基于问题——提出假设——尝试验证——获得经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教”强调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课程评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围绕幼儿发展从课程框架、活动设计、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课程内容(全面性与整合性)等这些基本要素。</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班级微课程建构中需要厘清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游戏≠课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游戏是幼儿主动探索、体验、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主要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是在教育目标指引下,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为幼儿精心选择和组织适宜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需要做的是:理清课程与游戏的关系,将游戏精神有机融入到课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开展活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关注幼儿的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自主游戏≠幼儿自己的游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简单地把自主游戏当成幼儿自己的游戏,表现为在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变成了一个消极的旁观者,一味地让自主游戏变成“放羊式”游戏,师幼互动“缺位”或缺乏有效的师幼互动,导致幼儿的自主游戏变成毫无目的、浅尝辄止的“放羊式”游戏。我们需要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纲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和有意义的问题和情景,能识别儿童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的支持。“(《评估指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游戏≠幼儿园所有活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活动的组织形成应当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以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提高教育效益:1.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2.注意保持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非直接指导的活动的适当比例,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活动。幼儿园的活动: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明确课程框架,确保课程的规范性、科学性、适宜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基本框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园本课程——班级微课程四级课程管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核心:将国家课程本土化、园本化、班本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新时期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全过程,使课程建构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身以发展特点,回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关注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经验、关注孩子的问题,以孩子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国家课程本土化、园本化、班本化,带给孩子们真实的生命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既是幼儿园管理的关键,也是幼儿园质量的根木保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认真学习理解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明确课程建构的方向、目标、内容、原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幼儿教育质量国家标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划分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在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益经验。(幼儿基本素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幼儿关键素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教师保育教育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了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国家幼儿保育教育总目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以课程建构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改革是教师再社会化、再学习的过程,课程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说,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台湾学者欧用生)”幼儿园教师的改变也是幼儿园课程改变的前提,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成败仰赖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准,一方面,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课程改革向深度推动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讲,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幼儿园骨干教师要努力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构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教师应有的课程观念是这样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教师的意义,就在于把儿童放在教室的正中央,还儿童以生命,以孩子生活经验为基础,关注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经验、关注孩子的问题,让教室与课程浑然一体,将国家课程园本化、班本化,带给孩子们真实的生命成长,引领教室里的每个生命,穿越课程与岁月,一天天丰盈,一天天“教育”,这是幼儿园质量的根本保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与生命的引路人,将儿童置于教室的正中央,这是教育的本质回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石,用心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需要、兴趣、经验和问题,让教室与课程不再割裂,而是融为一体。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国家课程得以园本化、班本化,更加贴近孩子的实际,更加富有生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真实的生命成长。他们在探索中前行,在体验中感悟,一天天丰盈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作为这一过程的引领者,用爱与智慧,陪伴着每一个生命穿越课程与岁月的长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是幼儿园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育最真挚的追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着教育的初心,让教育接地气、有温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课程变革对教师在保教活动中的要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既要深入接近儿童的内心世界,努力去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学习渴望,解放儿童,满足儿童,促进他们的发展;又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提供适宜的课程,满足儿童活动的需要,丰富儿童的经验,以实现儿童全面和谐发展。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了解和尊重是教育的基础,科学适宜的课程是重要的途径。也是让儿童感到愉悦充实的路径。因此,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让自己“蹲下来”倾听儿童,观察和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与儿童共同生活,与儿童共生和经历基于生活、充满游戏精神的生动有趣、具有获得新经验的无限可能的适宜的课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课程建构中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以儿童为本,不断提师高幼互动的质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个方面专业要素:情感要素、支持要素、观察要素、表达表征要素、教育契机要素、回应要素、学习方式要素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以儿童为本,全面提升一日活动的质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以儿童为本,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空间与材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是以儿童为本,建立良好的家园协同育人的氛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课程建构中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用内心的丰盈构建我们的教育信仰,形成对幼儿园课程最本质的认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的本质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有教育的信仰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好的幼儿教育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目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建立起专业的精神,形成自己的教育定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用开放合作的态度持续性学习,形成专业发展的共同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基于园本保教实践、基于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努力将个人的智慧、经验和思想转化为园所集体的财富,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建设与同伴对话、探究、合作的园所文化,努力使自己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既是一名骨干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品质,更是幼儿园课程建构必备的教育生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需要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建构的教育生态要求是什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课程建构中的专业成长,首先需从内心出发,构建坚实的教育信仰,这是对幼儿园课程本质认知的基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与启发,是点燃生命之火,让个体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自我实现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对于“我有教育的信仰吗?”这一问题,每位教师都应深刻反思。教育信仰,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是面对困难时的动力源泉。骨干教师更应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以此为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好的幼儿教育,应是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其个性与差异,关注其兴趣与需求,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骨干教师能够建立起专业的精神,形成自己的教育定力。这种定力,使他们在课程建构中能够坚守初心,勇于创新,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以行动研究解决自己在课程建构中的问题,以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式为课程变革实践服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将行动研究当作日常学习、工作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丰富多样、千变万化的保教实践中开展反思性研究,努力用自己的研究促进园所课程的建构,提升自己专业化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需要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你执行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否真正满足了自己和幼儿的切实需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你是否觉得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已经被商业化气息渗透,更受到媒体渲染的儿童观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你是否注意到,许多玩具的功能设计和包装都已经固定化、程序化,能让幼儿探索、发现或发挥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的空间很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你是否发现,让幼儿为入学做准备,时常被理解为教幼儿各种标准,而不是启发幼儿的心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的课程是否解决了“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一教育根本问题?</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是区分三种不同的叙事故事,用科学的方法呈现自己的课程实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学习故事、游戏故事、课程故事相同与不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相同点:都具备故事的四要素:主题、事件、人物、环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主题——故事的意义与价值所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事件——活动:一个又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人物——故事的关键要素:儿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环境——教育的场景: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不同点:故事讲述的方式不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学习故事:讲述结构是“注意、识别、回应”三个部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注意是教师对儿童学习“哇时刻”的发现——识别是教师在于儿童的对话中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回应是教师调动与调整教育资源制订进一步的跟进计划支持儿童的学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游戏故事:讲述结构是幼儿从自主游戏到表述性游戏的经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儿童选择、设计、确定游戏——自主游戏——绘画+符号描述游戏过程——儿童游戏作品分享、交流——儿童游戏故事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故事:讲述结构是课程源起、课程审计、课程实施、课程反思四个部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故事背景——问题情景——内习冲突——问题解决——行为反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把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向我们做了分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的观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改革归根结底需要教师自我的改革,它是幼儿园课程改变的前提,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成败仰赖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对每一位骨干教师而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与课程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追问自己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与课程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幼儿教育信仰与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与课程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个体生命打开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与课程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改革,其根本在于教师的自我革新,这是幼儿园课程蜕变的先决条件。而课程改革的成效,则深深植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之中。对于每一位骨干教师而言,参与课程建构,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修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与课程建构,是教师不断追问自我的过程。在这一场思想的盛宴中,教师们拷问自己的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于疑问中寻觅答案,在反思中促进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与课程建构,是教师幼儿教育信仰与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在这一次次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们逐渐明晰自己的教育追求,塑造独特的教育观念。这些信仰与思想,如同灯塔般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教师们在教育的海洋中破浪前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与课程建构,是教师个体生命打开的过程。它让教师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心灵更加丰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的提升,更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超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与课程建构,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它见证了教师们的蜕变与成长,记录了教师们的汗水与收获。这一历程,虽充满挑战,却也满载希望。它让教师们在磨砺中锻造坚韧,在探索中绽放光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之,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自我的改革,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则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课程改革的征途中不断前行,共同书写幼儿教育的辉煌篇章。</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指出,幼儿园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我们应当以适宜的课程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以课程变革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的确如此,幼儿园课程,作为教育思想的璀璨结晶、教育目标的明确导向和教育内容的丰富载体,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国家的期望与幼儿的成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生动体现。这份课程,不仅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灵魂所在,更是衡量办园质量的一把标尺,其影响力深远而重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面临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深刻命题。幼儿园课程,正是我们回应这些命题的重要工具。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积累,更要重视他们的品德塑造、情感培养和能力发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课程的滋养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儿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变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它迫使我们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智慧。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个性,满足他们的需求,让课程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乐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程变革也是幼儿园提升办园质量的关键所在。它要求我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断探索适合本园、适合本班幼儿的课程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更加接地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之,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我们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厚的专业底蕴和独特的教育智慧,精心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以回答好时代的命题,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志老师的《班级微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报告,无疑是一场兼具高度、深度与接地气的学前教育盛宴,为幼儿园老师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报告一开始,刘志老师便以宏大的视野,引领我们梳理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他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时代变迁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与机遇。这样的开篇,让老师们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未来教育方向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接着,刘志老师明确了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历程。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我国幼儿园课程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这一部分的讲述,不仅让老师们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报告中,刘志老师没有回避学前教育课程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前课程建构中的一些弊端,如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脱节、教师课程意识薄弱等。更重要的是,他还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让老师们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种敢于面对问题、勇于剖析问题的态度,无疑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刘志老师对班级微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的分享。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班级微课程的建构过程、实施策略以及取得的成效。他的讲述,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实践的验证,让老师们对班级微课程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也鼓励老师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情况,建构适合自己的微课程体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场报告的高度与深度,体现在刘志老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敏锐洞察和深入思考上。他不仅仅关注眼前的现象,更着眼于未来的趋势;他不仅仅满足于现状,更致力于改革与创新。而报告的接地气,则体现在刘志老师对幼儿园老师实际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切实满足上。他用自己的实践经验,为老师们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方法与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之,刘志老师的《班级微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报告,是一场既具有高度和深度,又接地气的学前教育盛宴。它不仅让老师们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老师们的课程建构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相信在这场报告的启发下,更多的幼儿园老师将投身于课程建构的实践与创新中,为学前教育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老师在主题报告的最后,呼吁我们: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我们深耕细作,在教育的田野上,不忘儿童之本,实现课程之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班级微课程,作为教育创新的微缩景观,它要求我们在细微之处见真章,于平凡之中显卓越。在建构的过程中,我们要深耕细作,像农夫一样细心耕耘教育的田野。这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精雕细琢,更是对儿童本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班级微课程建构,是一场既充满挑战又极具魅力的教育探索。它要求我们在深耕细作中,不忘儿童之本,实现课程之精。让我们以匠心独运的精神,为儿童打造一片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乐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我们秉持信念,在追梦路上,不忘初心之志,实现理想之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教育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追梦者,都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们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我们要时刻铭记自己为何出发,不忘初心之志,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动摇。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对理想的坚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梦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实现理想之光,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绚烂的光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我们勇于担当,在责任面前,不忘使命之托,实现价值之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责任是每个人肩上的重担,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让我们勇于担当,不畏惧困难,不推卸责任,在责任面前挺身而出。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之托,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责任,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我们付诸行动,在实践之中,不忘探索之心,实现创新之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行动是理想的桥梁,也是责任的体现。让我们将理想和责任付诸行动,在实践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让责任落地生根,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纷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我们携手同行,在团队之中,不忘协作之力,实现共赢之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协作的精神是宝贵的。让我们携手同行,在团队之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分享成功。我们要珍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弥补每个人的短处,形成强大的合力。在协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最终实现共赢之局,让团队的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让自己的人生在团队的辉煌中更加闪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