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各国都有自己的中央银行,日本也不例外,日本的中央银行就是日本银行(简称日银),是国家的独立行政法人单位,设立于1882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银行总行位于东京中央区日本桥,总行大楼(本馆)建成于1896年,砖石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由辰野金吾设计,是第一座由日本人设计的国家级欧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业务的扩大,日银后来又陆续建造了一号馆(1932年)、二号馆(1935年)和三号馆(1938年)。一号馆于1970年拆除,1973年在原址建成了地上10层地下5层的新馆。图为现在依然使用的二号馆和三号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辰野金吾出生于1854年,曾经赴英国学习建筑,对欧洲建筑有较深的研究。辰野的代表作是东京火车站,此外还有日本银行大阪分行、京都分行和小樽分行。图为从西侧看的日银总行大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修建的一号馆到三号馆是由辰野的弟子长野宇平治设计的。虽然是四层建筑,为了与本馆保持统一,四层采用了内缩方式,从外面看就像三层楼一般。图为二号馆东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吧,本馆正中央没有留大门,而是在两侧留了出入口。进去之后首先是中庭,正面才是带拱顶的主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保存着当年的饮马桩。那个时代马车是运货的主要工具,马在院子里休息,顺便给马喝点水,设计很合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财产,日银本馆允许普通人参观,但管理十分严格,不仅需要事先实名申请,而且参观时严格控制,绝大多数地方不准拍照。图为参观人员入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一楼大门后,两侧是高大的侯客厅,大厅的顶部是安装着玻璃窗的拱形屋顶,让自然光透过窗户进入大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的明治时代,大厅是银行的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座位上办公,顾客来了则通过窗口接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厅里陈列着当年使用过的桌子,顾客可以在此休息等候。从这里不难感受当时银行庄重而高雅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厅的建筑装饰充满了欧洲古典风格,比如白色墙壁上的阿坎瑟斯蔓草花纹,还有黑色的科林斯式柱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辰野金吾在欧洲留学时仔细研究了英格兰银行等欧洲建筑,而日本银行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比利时国家银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银行当然要处理大量的纸币。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在银行地下修建了金库,而且进入金库要通过一层层戒备森严的把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给东京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日本银行本店的建筑虽完好无损,但震后发生的火灾使主楼蒙受了巨大的灾害,不过地下金库却奇迹般地躲过了灾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地下金库的红砖墙。从建成当初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一百二十年的时光,墙壁几乎完好如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下金库总面积1426平方米,图为核心部分的金库。为了防潮墙壁上贴满了白釉瓷砖,金库的铁门为日本厂家仿照英国式样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金库铁门生产厂家东京山田的制造标志,铁门厚度达10厘米,制造于明治25年(1892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方便货币的运送,地下金库的地面上铺设了轨道,将纸币装在台车上运进运出。同时,为了防止纸币受潮,屋顶和地下都设置了通风换气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地下金库入口处大铁门的官方照片(现场禁止拍照)。铁门为美国约克银库公司制造,设置于1932年,一直使用到2004年。铁门厚90厘米,总重达25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为地下金库右侧的展览室,里面展示着很多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展室中央的设备为1967年研制的纸币自动检查机,用于检查回收纸币的真伪及受损程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增加参观的乐趣,展室里面安放了这样的模拟1亿日元纸币捆,重约10公斤,与实际的1万张1万日元纸币相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模拟的纸币存贮库。1亿日元一捆的纸币40捆一托盘打包,25托盘累计1千亿日元,用液压托盘叉车运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模拟的黄金金块。金块的含金量为千分之999.9,一块重14.7公斤,刻有编号。木箱为当时使用过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硬币由国家造币局制造,流通后会由日本银行保管。图为存放硬币的口袋,每袋可装500日元的硬币2000枚(100万日元)。木托盘上的网袋里共有5千万日元的硬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保管纸币的塑料箱,每箱可装用紫色封条封好的1万日元纸币2亿日元(每包1000张,每箱20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银于今年7月3日时隔二十年发行了一套新纸币,币面额分别为1万日元、5千日元和1千日元。纸币宽76毫米,长分别为160/156/150毫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万日元币正面为涩谷荣一头像。涩谷荣一1840年出生于埼玉县深谷市,是日本著名的实业家,一生中创立了包括第一国立银行在内的大约500家企业,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千日元采用的是日本女性教育家津田梅子的肖像。津田梅子1864年出生于江户(现东京新宿区),6岁的时候作为日本第一个女留学生去美国留学,归国后创立了津田塾大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1千日元上的人物是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有"日本现代医学之父"的美称。北里柴三郎1853年出生于肥后国(现九州熊本县),22岁就读东京医学院,后赴德国留学,并在全世界首次培养出破伤风病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的纸币种类不多,除了最新的三种纸币外,以前发行的1万日元3种、5千日元3种、2千日元1种、1千日元4种、5百日元2种、1百日元2种、50/10/5日元各1种、1日元4种计25种纸币依然是有效的货币,其中1日元的大黑像纸币最早发行于188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纸币最大的特点就是防伪技术,包括深度凹版印刷、背景高精细水印、间隙条码、全息立体图像、叠加潜像、粉光油墨、极微文字和紫外线发光。图为说明全息立体图像的展示,从右侧看币面是旧版1万日元的福泽谕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到左侧观看,就变成新版1万日元涩谷荣一的头像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内容还包括历代日银总裁的肖像画、役员办公室、贵宾用电梯、历史文物展厅。图为从中庭眺望主楼,可以看到一楼的立柱为多立克式,二三楼的立柱则为科林斯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除了负责发行和管理纸币,还肩负有稳定物价和稳定金融系统的重任,以及国债等涉及国家和各民间金融机构的业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纸币经过长期流通后会受到损伤,损伤的纸币不能继续流通,由日银回收做裁碎处理后用于卫生纸等再利用。图为裁碎了的纸币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允许普通老百姓参观,也是很难得了,所以申请参观的人一年到头络绎不绝,一般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日银每周一到周五安排参观,每天有四次,每次20人,参观时间为1小时,免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日银总行大楼,还有一个传说。从空中看这座绿顶大楼的形状,刚好跟日元的"円"字相同,于是有人推测当初的设计者辰野金吾就是基于这个思路设汁的。其实这仅仅是人们的畅想,因为建设大楼的十九世纪日元的单位是繁体字的"圓",而作为货币单位的简体"円"字从1946年才正式使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维持物价稳定,日银要代表国家推行金融政策,主要是引导金融利息。2016年,当时的日银总裁黑田东彦推行负利息政策,很多人都把日本经济的衰退归罪于黑田。其实,无数事实已反复证明,社会经济与政治是分不开的。当一个国家被绑在奔向深渊的马车上时,一个银行总裁也是无能为力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日银总行的对面,还有一个货币博物馆,通过文字、图像和实物展示介绍货币的历史。这里不用预约,也不收费,还能增长很多知识。不过馆内禁止拍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银行总行大楼,既是一座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又是日本近代金融史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当代日本经济代表性的符号,与生活在日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〇二五年一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