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对我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只读了半年书。</p> <p class="ql-block"><b>一月读书第一本:《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b></p><p class="ql-block">一个英国人,把五个无聊透顶的国家吐槽的这么有趣,真是绝了。这书写的不是旅行,而是社会学。</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北欧五国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幸福的人,我们傻傻的分不清,其实他们各有不同,丹麦,高税收国家,民众不堪重负;芬兰,精神分裂,喝酒很狂;挪威,石油发达,国家富裕;冰岛,相信有精灵,最重要的事——享乐;瑞典,娘娘腔,同时各国还都有不清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从书中学到了一个词:詹代法则,就是你不比别人好,所以不要炫耀,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在社会制度的层面享有特权,这是北欧五国的普遍现象。他们没有炫富或者炫耀这一说,内心都很谦虚,生活得很自足,哪怕是别人比自己好,也会想“TA 不比我好多少”。作者说,幸福就是人必须能主宰自己的生活,确立和掌控自己树立的目标。</p><p class="ql-block">书读完以后,这五个国家我都想实地考察一番。</p> <p class="ql-block"><b>二月读书第一本:《破冰北极点》</b></p><p class="ql-block">芬兰旅行回来一直在想,这次把我冻得够呛的挪威希尔科内斯,到底离北极点还有多远,北纬69度,够可以的,那真去北极玩的话玩什么呢🤔</p><p class="ql-block">书架上有毕淑敏老太太写北极游的书,又在朋友圈里看到北极游产品,正是老太太坐的那艘俄罗斯破冰船“50年胜利号”,太巧了,正可以窥探。</p><p class="ql-block">读完回味一下,北极游就是看北极熊、北极鸟、独角鲸、冰山、登岛看荒漠,还有在船上听讲座,然后千里迢迢,就为了在北极点90度,一分钟静默,可以说非常无聊,可即便这样也不是人人都能去的,你得一有钱二有闲三有胆,才能到这个全世界只有2万人到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去不去?考虑一下。</p> <p class="ql-block"><b>四月读书第一、二、三、四、五本:《大唐狄公案》第一辑</b></p><p class="ql-block">这套书童鞋送我好久了,一直放着没读,要不是周一围的“狄公案”,还在那儿放着呢。</p><p class="ql-block">读完这套书,四字评价:清新脱俗。他不同与我以前读的日本推理小说和阿加莎侦探小说,没有那么多悬疑惊悚味,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公案小说,很平和,主人公狄人杰身上处处透露着东方儒家道义,作者更多注重于写人而不是写事上。这是一个荷兰人写的中国本土小说,出乎意料。</p><p class="ql-block">高罗佩,一个荷兰驻华外交官,他自己说写小说是业余爱好。他的“狄公案”,每本小说含三个案件 ,素材全部取自于中国本土,像《今古奇案》 、《赏阴比事》、《武则天四大奇案》等,而且插图多也出自于他的手,他还特地按照中国人习俗,在作画时隐去了一些忌讳之处,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汉学家。</p><p class="ql-block">读完小说在想,是不是去看看周一围的“狄公案”,豆瓣评分不高,才5.5分,可能会看不下去弃剧。</p> <p class="ql-block"><b>四月读书第六本:《太白金星有点烦》</b></p><p class="ql-block">借着西游记的壳,写混迹职场的实。走仕途的,打工的,都应该去看看这书,马伯庸把职场的一切都写通透了。</p> <p class="ql-block"><b>四月读书第七本:《老后破产》</b></p><p class="ql-block">NHK2014年播出的一档特别节目,很沉重,书中一个又一个案例,活生生的,别以为独居老人会这样,有亲属、儿子、兄弟,照样会陷入破产边缘,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还在不断扩大的“老后破产”预备大军,那些年收入很低的“穷忙族”,那些50多岁为照顾父母辞去工作失去收入的人……</p><p class="ql-block">日本有社会机制帮助这些老人,但老人们又因种种原因无法享受到,一位研究者说:“说到底,老人的问题几乎都能用钱解决。”但日本迎来了财政困难的时代。</p><p class="ql-block">节目播出以后反响热烈,令人意外的是来自年轻人的反应,他们说“这并非与己无关”“不趁现在攒钱,将来我也会这样。”</p><p class="ql-block">日本出现的危机会在中国出现吗?</p> <p class="ql-block"><b>四月读书第八、九、十、十一、十二本:《大唐狄公案》第二辑</b></p><p class="ql-block">第二辑五本小说各有所长,只喜欢其中的两本《朝云观》和《御珠案》,清新脱俗。不同于第一辑案件都出自中国古籍,这几本都是高罗佩自己创作的,而且为了方便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狄仁杰只带了一名随从办案,整体结构更为简洁,但案情的复杂性和情节设置一点不简,很吸引人。要说有什么不足,我不喜欢《断案集》,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背景设置都是以第一辑小说为原型,为啥不把这些探案集成一个中篇小说呢,那不更好吗?不懂作者为啥要这么安排。</p> <p class="ql-block"><b>五月读书第一、二、三、四、五本:《大唐狄公案》第三辑</b></p><p class="ql-block">影视剧的一个通病,续集不如正剧,我也想这么说狄公案第三辑,但还是觉得这书写得精彩,很吸引我,虽然跟第一辑相比略微差了点,我还是很中意,特别是《中秋案》,一个虚构的故事里有一个真实的人物——鱼玄机,还有薛涛的影子,最后揭示谜底时的意外,都叫我醉心。</p><p class="ql-block">周一围的狄公案不想看了,读完原著再观剧,肯定会让我失望的。</p> <p class="ql-block"><b>五月读书第六本:《敦煌遇见卢浮宫》</b></p><p class="ql-block">去年书展上买的书,一直放着没读,最近在临摹敦煌壁画,找出来读一下。</p><p class="ql-block">敦煌没去过,老是在城市遥望。敦煌的书读过几本,常书鸿的,井上靖的……</p><p class="ql-block">用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油画雕塑,对比敦煌壁画,角度很新颖也很大胆,但仅仅只是艺术普及而已,适合我这种门外汉小白来读,浅显易懂,也看过作者的一次脱口秀,蛮喜欢的。</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中国旅游日,默默许愿,让我去一次敦煌看壁画,再去一次卢浮宫看三杰。</p> <p class="ql-block">临摹的敦煌壁画,钢笔画,没画好。</p> <p class="ql-block"><b>六月读书第一本:《繁华》</b></p><p class="ql-block">因为电视剧,翻出来又读一遍。</p><p class="ql-block">只能说,剧是剧,书是书,剧借了书中人名,说了另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剧是好剧,书更是好书,只不过别混为一谈罢了。</p> <p class="ql-block"><b>六月读书第二本:《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童鞋推荐的一本书,还专门拿来了签名本。平淡无奇的书名,吸引力不够就放着了,后来想不能辜负童鞋好意,豆瓣上看看评分高达9.0,就读一下吧。</p><p class="ql-block">这事网上读到过,女教师挂职西安碑林文旅局,建了一家图书馆,一砖一瓦,从无到有,事无巨细,碰到的最大挑战是编书目,要顾及各种读者需求,还有书商的利益以及某一领导的好处。</p><p class="ql-block">虽然作者说,为书出版,她删改了五次,但书中仍有不少写到体制弊端和政治正确的事。外人很难想象,在体制内要做成一件事有多难,这书有点官场现形记色彩。想她这样的人,最后还是选择回到高校,继续做老师为好,没法混迹官场。</p><p class="ql-block">书后有她编的书目,以后买书时可以参考一下。</p> <p class="ql-block"><b>六月读书第三本:《主角》</b></p><p class="ql-block">一本像砖一样厚的书,整整65万字,读完了。读后心情澎湃,被书中情节触动的泪眼朦胧,久久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一代名伶四十年的艺术生涯,在作者笔下徐徐道来,台前荣耀,台后屈辱,中间还穿插了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世俗变迁,真乃鸿篇巨制!</p><p class="ql-block">作者陈彦的另一部小说《装台》,因影视剧的魅力,比这本小说更有影响力,不过《主角》已经拍摄,明年会播出,从演职员来看,差不到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2024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因为一次意外,手受伤了,期间经历了康复、手术、康复,下半年几乎天天跑医院,没心思读书。半年读书23本,是我近年来读书最少的一年。</p><p class="ql-block">人说越读书,越能保持内心平静,我还做不到,想明年手恢复后,会继续好好读书,提升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