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见证:东风已至,西风式微

周德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周德南 图/除照片外用Midjourney创作</h3> 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公司九十年代初就与世界著名的日本零件制造商Shimano公司合作,他们成为了中华公司的上游供应链,提供自行车变速系统以及各种自行车零配件。记得九十年代初,我被公司派遣观摩了日本Shimano公司的生产线,那是世界顶尖自行车零件制造商的骄傲之地,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几乎看不到几个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高效运转的工业机器人,它们精准地完成每一个组装步骤,展现了日本制造业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相比之下,我们的制造业还在蹒跚起步的阶段。<br><br>在世界制造业的版图上,日本曾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几何时,日本汽车如汹涌浪潮,席卷中国与东南亚市场。那句家喻户晓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广告词,不仅仅是一句宣传语,更像是一种宣告,宣告着日本汽车在全球道路上的统治力。丰田、本田等品牌的汽车,凭借精湛工艺、可靠质量与先进技术,成为无数消费者的首选。从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到偏远乡村的蜿蜒小道,日本汽车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出行梦想,也彰显着日本制造业的辉煌。 各类型电动机 同一时期,以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专利技术领域更是一骑绝尘。他们手握大量核心技术专利,如同掌握着开启知识宝库与财富大门的钥匙,稳稳站在全球产业链的顶端,坐享高额利润。我们公司90年代初进口了一辆雅马哈电动自行车,进行解拆研究之后认为,由于过于先进,我们国内的制造水平根本无法配套。那时的工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很多产品只能依赖进口,高端制造领域更是近乎空白,我们付出高昂代价,却只能赚取微薄的组装费用,核心技术被牢牢把控在外方手中,发展之路艰难而漫长。<br><br>岁月匆匆,如今的我已步入退休之年,本应在闲适时光中安享晚年,可心中却总有一团火未曾熄灭——那便是对我们电动自行车制造业轮毂电机技术现状的耿耿于怀。早年在行业中的摸爬滚打,让我目睹太多因技术瓶颈而受限的无奈。当看到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优越性,对比国内的滞后,痛心之余,更有一种使命感在心底翻腾。于是,当一家电机公司向我递来橄榄枝,邀请我担任技术总监时,我毫不犹豫地应允了,即便前方是荆棘满途,我也愿为中国电动自行车技术的崛起拼上一把。<br><br> 初入公司,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艰辛的日子。我们的团队,由一群充满激情却经验尚浅的年轻人组成,面对的是技术壁垒高筑、专利封锁严密的电动自行车电机领域。但正是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让我们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再不断尝试。实验室里,我们日夜坚守,从最基础的电机原理钻研起,对每一个零部件反复测试、优化。为攻克散热难题,团队成员查阅海量资料,提出一个又一个设想,又在一次次失败中重新站起。无数个日夜,灯光常明,图纸铺满桌面,仪器不停运转,疲惫被信念驱散,挫折成为成长的垫脚石。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与俄罗斯团队进行了合作,尤其是俄罗斯团队中的乌克兰人叶戈洛夫.阿列克谢博士,他人在乌克兰,常常冒着战火的困扰与我们进行视频会议,他发挥了计算机算法的学术优势和技术实操对我们国内研发项目给予了有力的支援。 中俄研发团队携手合作联合研发各类轮毂电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砥砺拼搏换来丰硕成果。公司专利从零起步,实现专利申报 60 项,宛如在科技原野上种下一片希望之林。其中五项发明专利同期获得中国专利局授权,成为闪耀的明珠。气冷电机,打破传统散热局限,如给电机注入清凉之风,让其在高强度运转下保持“冷静”;油气双冷电机,融合双重冷却优势,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确保电机性能稳定持久;高效散热电机,则为解决高功率运行发热问题提供完美方案,拓宽电动自行车的动力边界;工程塑料电机,以轻质高强度材料革新电机架构,既减轻车身重量,又提升耐用性;大扭矩电机,赋予电动自行车更强爆发力,轻松应对各种路况,爬坡、加速游刃有余。这些专利成果,是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中国电动自行车技术迈向高端的坚实脚印。<br></p><p class="ql-block"><br></p> 公司获得的五项发明专利证书(其中一项是一案双申) <div><br></div>放眼当下,以我们公司为一份子的千万中国科技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奋力追赶世界先进制造水平。中国,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已然成为全球专利申请的热土。官方数据显示,2022 年度中国专利年申请数量飙升至 150 万件,将日本的 30 万件远远甩在身后,甚至超越日本、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挑灯夜战,是万千企业的重金投入,是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推行。<br><br>中国制造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行业,中国品牌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开始大批量出口海外市场,而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同时,中国芯片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度出口额超万亿水平。此外,中国还在5G通讯、高铁建设、超高压电网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实现了世界第一的成就。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制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是基于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的真实写照。<br> 厚华(集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全体成员(2024) 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中国制造恰似汹涌澎湃的东风,吹散曾经笼罩在高端制造天空的阴霾,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倒西风。曾经的艰难是磨砺基石,过往的差距化为奋进动力,在这条逆袭之路上,中国科技企业与从业者们,正用热血与智慧续写着东方大国的制造传奇,向着更高峰不断攀登,让世界见证中国力量的磅礴崛起,未来,中国制造必将在全球舞台绽放更为耀眼的光芒,开启属于自己的辉煌纪元。<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参阅亲历:《<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dfjg3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征文】超越东瀛</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