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记忆中的西营中学》一文作为文史资料再次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西营中学》一文,成稿于2020年9月。当时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高中二级同学毕业50周年,我们计划出版一本同学作品集,反映同学们半个世纪以来的风貌,2020年7月中旬征稿业已开始。考虑到参与撰稿的每个同学,可能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写某一个方面的人或事,如果没有一篇整体回忆西营中学的文章,好像缺点什么,有点缺憾。</p><p class="ql-block"> 西营中学于1971年1月建成招生,1980年秋撤销,前前后后存在了10年。因为学校撤销,之前的资料断档,史料处于空白状态。况且,西营乡也没有了,早已和大王镇合并多年。</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2020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就向在原西营驻地,如今是大王镇实验中学同村的族侄黄玉问询情况,看看镇教育部门或学校有没有西营中学的历史资料,文字、照片,多少都行。和黄玉一说此事,他便向我大倒苦水,说都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啊,县教育局要出《教育志》,跟我们要西营中学的资料,我们现在还正犯愁呢!听了此言,我当即说“这个任务由我们来完成吧”。</p> <p class="ql-block"> 好在还有多位健在的老师,还有我们安好的前几级同学。如果不及时补救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怕以后会越来越难了。但时过境迁46年,一些记忆变得模糊了,而且我们对毕业以后的情况一无所知。时不我待,我立即投入牵头撰稿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和高中时教我们的王希禹老师住得近,平时交往也密切。首先,我向王老师求援。王老师十分认真,开动脑筋,作了反复深入的回顾,我们天天通过微信交流,王老师雪中送炭,分多次提供了翔实的珍贵回忆资料。</p> <p class="ql-block"> 众志成城,人多力量大。从8月26日开始,到9月13日,历时19天的时间,先写出初稿,然后发动更多的老师同学共同参与。大家或叙说情景,或甄别事实,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先后涉足的当年老师3位,除王希禹老师外,还有李秀山、燕树桐老师,参与的同学主要是一级、二级、三级的,近20位。本着对学校、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经过多次反复补充修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西营中学作了形成共识的粗线条的记忆。作为校史,采取了白描的写法,客观地进行了简述,没有修饰及评说。《记忆中的西营中学》一文,可以说是进行抢救性整理的结果,填补了西营中学无校史的空白。当然,《五十个春秋》也成为目前全市唯一的老年群体纪念高中毕业以后波澜壮阔社会生活的一部书,填补了黄河三角洲这方面的空白,是了解和观察五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人文历史的一个窗口。</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广饶县教育志》刊登了我们提供的文稿,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 2023年上半年,同学刘德厚在校对同学作品集《五十个春秋》的过程中,根据当年他高中毕业后到学校任代课教师,对后续的有些事情比较熟悉的情况,对原稿进行了补充,对个别不当的地方作了订正。</p><p class="ql-block"> 2023年晚些时候,《记忆中的西营中学》一文先后收录在高中同学作品集《五十个春秋》和我的作品集《岁月留馨》中出版,接着编委会先后向市图书馆、档案馆和大王镇实验中学进行了捐赠。</p><p class="ql-block"> 那么,《记忆中的西营中学》和这次出版又是怎么关联的呢?请看官诸君细听道来:</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1日下午2点多,东营谱碟研究会主编孙易平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信息:广饶孙子文化研究中心荣敦宁找你咨询,要你电话来。我当即把我的手机号码告诉了孙易平,让他转告。傍晚就收到了荣敦宁的电话。</p> <p class="ql-block"> 原来,同学作品集和我出的书中“记忆中的西营中学”一文,出版后又在多个媒体公众号及朋友圈传播后,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各界的关注,广饶县政协负责文史资料的同志看到后很感兴趣,但是他们联系不上我们啊,于是先后通过荣敦宁、孙易平打听到我的联系方式。</p><p class="ql-block"> 果不然,3月29日收到了广饶县政协赵红卫的电话,他们费了好大的工夫,才辗转多日联系上我们,当即正式约稿。随即,我便给赵红卫发去了“记忆中的西营中学”文稿,包括多张照片,传送的是根据有的同学提出的史实,对个别的表述词语进行了勘误的最后版本。2024年底,《记忆中的西营中学》作为文史资料,收录到广饶县政协编辑的《广饶文史资料》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