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李春芝</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梁宝平</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丰碑</p><p class="ql-block">演唱:卢媛</p> <p class="ql-block"> 挖山凿洞</p> <p class="ql-block">安全员之死</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你惊天裂地的一声呐喊,</p><p class="ql-block"> 震得我们都从“掌子面”惊逃出来,</p><p class="ql-block"> 只有你留下,只身扼守死亡线!</p><p class="ql-block"> 记不清是第几回啊,</p><p class="ql-block"> 你以侦察兵的骁勇与机警,奋身狙击凶顽!</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齐声喊你撤退, </p><p class="ql-block"> 你说,不入虎穴不闯龙潭,咋当安全员! </p><p class="ql-block"> 等我们赶回“掌子面”, </p><p class="ql-block"> 你却匆匆走了啊, </p><p class="ql-block"> 走进那本血染的《安全日记》, </p><p class="ql-block"> 走进记录塌方的字里行间。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远山,太阳悲壮地沉没,乌云垂下欲飞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群云彩一样悲怆的男子汉,</p><p class="ql-block"> 将你举起来,和旗帜一起,葬你于人民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谢克强《安全员之死》</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代著名诗人谢克以战友丰如洲为原型写的一首诗歌。丰如洲是原铁2师17连风枪班战士,在一次处理塌方中,为抢救战友不幸壮烈牺牲,为表彰他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谢克强听说丰如洲的事迹后,不仅为这位乡党战友感到骄傲,还多次深入他所在的连队和施工现场采访他生前的事迹,并撰写了长篇通讯,先后发表在《铁道兵报》《陕西日报》《湖北日报》等多家报纸上。</p><p class="ql-block"> 我对谢克强的敬重,不仅在于青少年时期读过他的诗歌,喜欢他那激情澎湃的诗章,更在于敬重他曾是当年修筑襄渝铁路的主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谈起诗人谢克强先生,同是诗人的陈敏告诉我,90年代初,他在参加全国报纸副刊采风活动途经武汉时,专门登门拜访过谢克强先生,两人相谈甚欢。其后,他撰写的散文《诗人谢克强》刊发在《安康日报》上,获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且收入《名记者名编辑获奖作品选》。</p><p class="ql-block"> 谢克强,原铁2师8团宣传干事。1970年年初,随部队翻越350公里的秦岭大山进驻紫阳。当时紫阳不通公路,铁2师8团进驻蒿坪时,他与战友们一起把机械拆散,化大为小,化整为零,靠着肩扛背驮一件一件运到施工现场。</p><p class="ql-block"> 1972年元旦,部队取消放假坚持搞“大会战”,谢克强被派到白岩寨隧道与胶腊坡隧道之间的工地前线指挥部做现场鼓动工作,只见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大伙争分夺秒,其时,广播台正好激情昂扬地播送着他写的那首《大战献词》:</p><p class="ql-block"> 风雷吼,云水怒,战鼓声声催人急;</p><p class="ql-block"> 红旗舞,战歌高,万马奔腾战犹酣。</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满怀信心地跨进了战斗的一九七二年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马不停蹄、斗志昂扬地投入了元月大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谁知刚一播完,从白岩寨隧道里突然传来了一个噩耗:一个新战士在</p><p class="ql-block">掌子面打风枪时不幸引爆了一枚哑炮,正在现场施工的8名战士和民工不幸殉职!</p><p class="ql-block"> 巴山垂首,汉水呜咽。在追悼会现场,8具遗体,8副棺木,整整齐齐摆在汉江河滩上。肃立在河滩上的全团官兵,面对这悲壮惨烈的场面,个个泪流满面。追悼会上,团长李忠志用低沉凝重的声调说:“他们还很年轻,还只有20多岁,有的甚至还不满20岁,可是他们却牺牲了。为了早日修通襄渝铁路,他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死,死得其所!死得光荣!死得重于泰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p><p class="ql-block"> 作为当年在陕西省紫阳县修筑襄渝线的铁道兵战士,20年后任湖北省作协《长江文艺》副主编的谢克强,依旧对襄渝线一往情深。又一个20 年过去了,作为今天《中国诗歌》的执行主编,几年前与战友们一道,寻 觅当年紫阳山中修路、筑房、开山、通车的足迹,又有多少豪情壮志多少 峥嵘岁月,涌入这位诗人的胸臆? </p><p class="ql-block"> ——今生今世,襄渝线是他生命的交响与颂歌!</p><p class="ql-block"> 2017年,沿着他们行进的道路,我来到了大竹园镇。一路寻访筑路者们当年的足迹和业绩。</p><p class="ql-block"> 大竹园镇位于汉滨区西南部,蒿坪河水清澈潺潺,绵延百里,最终流向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瀛湖。大竹园镇的乡镇公路与省道恒紫公路连通,襄渝铁路横贯大竹园镇。建于1973年的大竹园火车站,距离襄阳站404公里,距离重庆站495公里,现为四等站。一下火车,我便在街道旁打听附近的烈士墓地。一位小伙子很好奇,他问我:“你咋跑到这里来找墓地呢,他们是你的亲人吗?”</p><p class="ql-block"> 小伙子姓闵,80后。他说自己在一家施工队工作,也修过隧道和桥</p><p class="ql-block">梁,前不久,还和国内施工队伍去过伊拉克修过隧道。不过,现在技术先进,危险性不高。小伙子愿意骑摩托车带我去黄土梁墓地,只收取20元的加油费,我欣然同意。摩托车一路上行,路况并不好,可能遭受多日的 雨水冲刷,几处路基均出现了坍塌。两旁除了大山和树林,还有一片片茶 园和果园,,偶尔闪现出农人在地里劳作的身影,坐在车后的我,难免有点 胆战心惊。</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最寂寞的公路,直接通到黄土梁。20分钟左右,车子停在</p><p class="ql-block">一座山体的交叉路口。我发现身后路崖下有两间旧房子,因久未居人,显得死气沉沉,像个洪荒世界,连略做点缀的山羊禽鸟都没有,小闵告诉 我,住在这里的两户山民已在一年前搬至镇上的安居房。黄土梁的对面是 一整片密林般的山脉,在高高的山腰上,每隔一片密林就可看到几个水泥 桩,这大概就是锚固桩吧。记得我在紫阳采访时,梅紫青副书记介绍说, 当年时任铁道兵2师的总工程师张楚然是提出锚固桩治理滑坡的专家之 一,《解放军报》刊发过锚固桩治理滑坡的一篇报告文学,后被《人民日 报》转载。一旁的屈绪凯频频点头,证实的确如此。当年,整个陕南地区受断层影响,山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加上襄渝铁路陕西段大都沿着秦巴山与汉江之间蜿蜒而伸,施工开挖,使山体失去平衡,并使隧道周围山体松动,加上暴雨频发,造成山体大滑动。部队曾集中大批兵力进行了锚 固桩的治理,比如赵家塘、小湾子隧道和沈家沟隧道、白河隧道等。 这些锚固桩一般都是在山脚下挖一个井口,深度达到30米以上,然后绑扎钢筋 铁骨,依次填充水泥进行搅拌,再捣鼓均匀,每一步工序,广大的铁道兵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襄渝铁路赵家塘巨型滑坡整治获1978年度国家科 学大会奖。 </p><p class="ql-block"> 站在凉风习习的山顶上,目光所及的白岩寨和胶腊坡隧道,此刻也掩映在树木葱茏的大山之中。据资料显示,原设计白岩寨与胶腊坡为一座隧道,为了抢工期,线路外移,增加了两个口施工。这里的石质为干枚岩,地下水最大流量为每昼夜280立方米。铁2师从1970年7月投入襄渝铁路施工,第一阶段主要担负的就是白岩寨隧道出口段至任河大桥西段内的主体工程修建。该段正线总长39.95公里,有桥隧69座,延长32.23公里,占正线长度的81%。在此建设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2师部队,配属的还有镇巴县民兵师、西安等地几干名学兵及安康铁路建设民兵团的几万人进行施工。而铁2师的7团、8团号称隧道团,8团曾在1965年10月调入成昆线,先后配属铁10师、铁1师参加成昆铁路建设,开挖隧道很</p><p class="ql-block">有战斗力。在襄渝线施工中,8团担负两座隧道施工,一座是长达4700多米的白岩寨隧道出口段施工,另一座则是2100多米的胶腊坡隧道由六团 主要负责,两座隧道都是襄渝中段的控制工程。白岩寨隧道东接大竹园车 </p><p class="ql-block">站,西隔岚皋沟与腊胶坡隧道毗邻。从DK358+000向西至洞口,计2112米(同时完成进口段170.76米)。1970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采用 可居高临 </p><p class="ql-block">上、下导坑加平行导坑开挖,从1971年9月起连续6次保持月百米成洞,计完成平行导坑 2063米,圬工1.82万立方米,每米成洞用工380工天,平均月 成洞77米。至1973年7月15日竣工。铁2师8团除了在襄渝铁路阳安 </p><p class="ql-block">线上牺牲的20多名烈士外(均葬在安康烈士陵园),仅在白岩寨和胶腊坡 隧道的施工中因公牺牲的战士(葬于紫阳东山烈士陵园)就有17位……</p><p class="ql-block"> 此刻,萧条的野草中夹着斑驳的黄土梁,投下天光云影。在我四顾瞭望的时候,小闵突然大叫了一声:“这儿有墓碑。”顺着他手指的一道水 泥坎,我拨开疯长的杂草和密密麻麻的灌木丛,果然露出几座墓碑来。依 次细数,大概有20余座,除了铁道兵5809部队肖春峰,铁道兵第55 野战医院周启秋病逝外,王芳维、王远祥、梁永成、唐华正、罗启华、张建等镇巴县民兵碑文还能看清楚,其余的碑文不是模糊不清,就是墓碑已经倒塌或字迹完全脱落,与他们前面高高耸立的几座村民的坟墓相比,显得孤立荒凉。</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些躺在冰冷地下的英灵,我突然想起李白《临路歌》里的一句 诗来:“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内心竟有了一种类似触礁的震动,和一种 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一开始,小闵因找到了烈士的墓碑而兴奋,回头 却见我表情凝重,大概也看到这里荒凉寂寥,而这种氛围似乎也极易渲染 人心理上的孤独凄凉,他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讪讪地说道:“这些人 躺在这荒山野岭几十年了,可怜啊!看这个,连碑文都看不清了噢……”</p><p class="ql-block"> 从黄土梁下来,我多付了小闵一倍的车钱,看着他不解的眼神,我飞快地说:“感谢你陪我去那么远的黄土梁,我想再去祭奠学兵英雄吴南的墓地。”小闵咧嘴一笑,露出了两个可爱的小虎牙,憨憨地说:“我带你去。”</p><p class="ql-block"> 在去学兵英雄吴南墓地的路上,我略有些不安。本以为要走很远的 </p><p class="ql-block">路,可没一会儿就到了。吴南墓葬在大竹园镇旁的一座山腰上,站在这儿 可居高临下地俯瞰,当然也可以俯视美丽的大竹园镇。一座小学校里不时 传来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还有那条穿镇而过的襄渝铁路一路延伸,进入 大巴山茫茫腹地,这些都令我刚才不安的心情一扫而光。我未到过大竹 园,但不止一次听说过学兵吴南的事迹。吴南在两年多的施工中,曾多次 </p><p class="ql-block">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国家财产和阶级兄弟的生命,也多次在烈火、洪水、塌方等危险面前临危不惧敢于担当!1972年6月17日,枫树垭隧道中槽 出现险情,一根大梁吱吱作响,断裂在即;碎石渣不断下落,挡住了行驶 的翻斗车。当日带班的吴南排长,立即命令掌子面的人员不得外出,洞外的 人不准进洞,自己却直奔现场。当他发现翻斗车下仍有三名战友试图扒掉轨 道上的石渣而身处险境时,便奋不顾身去推开他们。轰然一声巨响,刹那 间塌方发生。 战友得救了,吴南却牺牲了……在吴南烈士墓葬旁边,意外地见到了与他安葬在一起的女学兵王惠茹的墓地。小闵说,他们从小就听大竹园街老辈人讲过学兵吴南和王惠茹的事迹。学兵王惠茹是在临退场前、和战友结伴出隧道,不幸被一位洞口持枪站岗的战士擦枪走火射中而亡。战友们便将她安葬在大竹园镇的这面山坡下,一别经年,直到20年后,一群重返故地的学兵和有关单位在修建吴南烈士墓地时,才发现了</p><p class="ql-block">葬在吴南下方10多米处的王惠茹的遗骸,然后把她迁移到了吴南的墓旁作为邻居。</p><p class="ql-block"> 一代人用传奇与热血、用英勇和牺牲,完成了自己的青春塑像。</p><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阳光洒下,蓝天丽日下的大竹园生动了许多。俯身下望,蒿坪河水蓝中泛绿,绿中透蓝,河边高大的树木身姿秀美,在河水的映衬下分外迷人,一对对野鸭伸展在平静的河水中,似沉醉在幸福之光的情侣,偶尔划破水面,漾出一片涟漪;举目远望,四周是一派田园风光,还有那高高低低绵延不止的山峦和一条通往远方的生命轨道……我把目光投向相隔咫尺的两座墓碑上,午时的阳光让它们显出一种耀眼的光辉来,心头突然就亮了起来。这时,山下学校喇叭里传来了一首轻快优美的歌声:</p><p class="ql-block">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p><p class="ql-block"> 望着远处一辆辆疾行的列车,一望无际的田野、村庄和茫茫群山,我不由得也跟着唱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p><p class="ql-block"> 我爱你青松气质</p><p class="ql-block"> 我爱你红梅品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不会忘记这首《我爱你中国》。当然,更不会忘记生命坚韧如磐,生命绵延不绝,这或许就是中国人的秉性所在。记得中国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冰心也曾说过: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这些烈士不正是这样吗?他们这种敢于牺牲、前赴后继、毫不退缩的可贵精神,不正是来自那颗炽热火紅的爱国心吗?此时此刻,我最想告诉他们的是,现在我们国家的高铁、动车、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快速地推进,而他们当年到这儿挥洒青春热血,奋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图景巳然实现,我们的祖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楚和“一带一路”建设中飞速发展。</p><p class="ql-block"> 就让我们共同祈祷祖国强大富强,人民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铸礅架桥</p> <p class="ql-block"> 支撑排险</p> <p class="ql-block"> 演完人间喜怒 唱尽三兵辛酸</p> <p class="ql-block"> 一支理想飞扬、前赴后继的青春之歌!</p> <p class="ql-block"> 先烈精神永在 英灵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 梁宝平小传:男,大专文化,属马,性情中人,从事过三年襄渝铁路建设(旬阳县5847部队3中队学兵11连,驻地为陈家老庄,承担罗家岭隧道掘进,连队曾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爱好:藏书、阅读、写作、旅游、摄影、中医药研究,太极柔力球健身。个性:随和、随缘、随便。品行: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着。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精神越丰富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