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种特别的美味,那就是猪油渣。当时生活水平可不比像现在生活着这么奢华。那时候的油渣可比现在好吃多了,无饲料喂养的,那叫一个香啊,香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还略带一点咸味,现在再想吃到那时的油渣</span>"咔嚓咔嚓"的脆响,<span style="font-size:18px;">味是不可能了。</span>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肉是奢侈品,难得能上桌子。只有到了过年父亲才会买一些肉回来,平日里能吃上油渣就已经不错了。食用油显得格外珍贵,爸爸每次买肉都会挑选最肥的猪肉膘,为的就是能多炼一些猪油熬菜吃。而剩下来的油渣,就是我童年里难以忘怀的美食。但这也不是经常能吃到的,一年也就能吃到那么几回油渣就感觉很开心很幸福了。</p> <p class="ql-block"> 爸爸买回家的猪膘肉,妈妈就会先切成小块,然后锅里放点水烧开,再把切好的白肉块放入锅中小火慢熬,随着火的不断加温,锅中的肉块滋啦滋啦的响,冒着香味流着油,白肉块慢慢的变成了焦黄色,然后又变成了褐色。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我跟在妈妈的身后,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锅里的油渣咽口水,妈妈看了看我笑着说;就属你嘴馋。然后用漏勺捞出来几块盛在碗里说;快躲到一边吃去吧。一口油渣咬下去,肥油渣的油脂溢出来填满嘴腔,而稍稍变焦的瘦肉却肆意散发着香味,与油脂纠缠在一起,迅速填满我渴望油荤的胃。大概每次妈妈炼猪油渣,基本上都是在晚上睡觉前或天刚蒙蒙亮时,因为白天妈妈要下地干活,那个时候的父母省吃俭用。记得每次妈妈炼猪油渣时,从来都舍不得吃一块,这就是母爱的伟大!而我只要鼻子一闻到油渣香味,就会一毂辘的从被窝里爬起来,眯着眼睛等着炼好的油渣解馋。</p><p class="ql-block"> 我们姊妹4个,我是家中最勤快,最不怕吃苦的那个人,有时半夜三更爬起床,扒花生、扒苎麻、摘高粱杆叶子。只要妈妈听到我干活的声音,就会起床给我做疙瘩汤喝。当然我半夜起床干活,不是为了妈妈的那碗疙瘩汤喝,而是怕妈妈太累!想多帮妈妈干点活而已。妈妈做的疙瘩汤里,配料少不了我爱吃的油渣,还有粉条、大白菜、葱花和姜丝。妈妈会先从猪油罐里挖出来一点猪油放锅里,等猪油加热溶化后,妈妈会先放葱花姜丝爆锅后放入白菜炒一会,等炒出香味后添水再放入粉条,油渣,整个过程妈妈麻利干完后盖上锅盖烧开后,再把提前准备好的面疙瘩倒进锅里搅和均匀熟透后,盛到碗里给我喝。那好喝的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妈妈有时会用一些油渣包包子吃。但那个时候平日里基本上老不着白面包子,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白面的包子。当然妈妈平日里会包地瓜面的包子吃,记得里面必须参杂着一些“劲荫草”,起到黏合不开裂的作用。包子陷里一般是萝卜丝或者大白菜,再放点粉条,豆腐、黄豆芽,油渣。蒸熟后;玉米皮托着包子底,冒着热气,咬一口到嘴里,嘴角流着香喷喷的汤汁,那真是“神仙”生活,那种味道仿佛现在还在鼻尖上盘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是妈妈的身影,时常想起妈妈站在灶台前弯着腰,用她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为我们洗衣做饭。而如今妈妈已不在了,每当想起妈妈念起妈妈时,眼泪就会止不住的流!父辈们那时的日子过的真的不容易,即便是他/她们有些什么地方与我们想法不一样,做法有些不对,也请多多包容他/她们吧,因为他们与我们出生于不同年代,受过多少我们不曾体会过的苦,在他/她们的心中就是节俭持家。</span></p> <p class="ql-block"> 而现在的人们吃啥都说不香了,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足了,想吃啥有啥,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吃不到的。现在人们又研究怎么养生,才能延年益寿。甚至花巨资减肥,轻断食、辟谷、不吃油腻食物,等等各种五花八门的养生减肥,假如让我们再回到那个吃点油渣就幸福感满满的年代,人们会怎样?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不求所有的日子都泛着光,只求每一天都承载着健康,温馨和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