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想为范进翻案——《儒林外史》读后感下埠镇中九1班邱可欣初识范进,是在《范进中举》那篇课文中,这篇故事出自于长篇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讲述了范进考上秀才后,在多方不看好的情况下参加了乡试中了举人,结果他竟然因为过度高兴痰迷心窍,导致了疯癫,沦为了后世之人的笑柄。范进是明朝时期一个出身贫寒的学子,为了改变自己以及家人的命运,他只能和其他读书人一样,通过参加科举考试的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可是范进资质平庸,家里还穷的揭不开锅,更没有好的师资资源,这也使得他无论怎么努力,参加了二十多次科举考试一次也没考中举人,直到范进年过半百,虽然此时他的妻子和亲人都不再相信他能够实现理想,但他还是坚持着去考功名,就连他的街坊邻里都开始瞧不起他,没钱还没能力,像个寄生虫一样依附着别人而活,最看不上他的当属他的老丈人胡屠夫,胡屠夫几乎见一次便嘲讽他一次。在范进54岁那年,他终于考中了举人。好消息传到范进耳中,他整个人手舞足蹈,高兴的不得了,自己辛辛苦苦半辈子总算是有出头之日了,可是乐极生悲,他居然发起疯来。没想到很不容易等到实现理想的这一天,他还疯了,这确实是讽刺至极。我们在课本上所看到的这前半部分故事其实非常深刻,它揭示了封建王朝时期,科举制度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同时也深刻的揭露了当时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活在语文课本里的范进是一枚丑角,一个悲剧,一场笑话。后来,在老师的要求下,我读了《儒林外史》全文,才知道故事还有后续。成为举人的范进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向上考后来凭借着积累多年的经验和知识,考中了进士。至此,范进算是彻底完成了他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而且根据记载范进在当时还得朝廷封为御史,担任的职责便是监察百官。因为他能力突出,还被朝廷委任到各个地方担任要职,受到了民众的普遍好评,等到他再次回朝时,皇帝将其钦点为山东学道,官阶位列四品,执掌地方的教育大权。没想到人们一直嘲笑百无一用的书呆子、顽固不化的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后来居然如此厉害,范进可以称得上是靠实力改变命运的典范,我们又怎么好意思嘲笑人家呢?在范进的身上,我读到了中国读书人坚持不懈的精神:范进多年来一直坚持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屡次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无论遇到多少阻力,他依然不忘初心,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得到了回报,使他在 54 岁时终于考中举人。开启了自己后半生的辉煌。读到了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希望:范进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他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坚持和努力的价值。也读到了一个人对知识不懈的追求:范进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也是值得尊敬的。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他在知识方面的才华和能力。读完《儒林外史》,我想为范进翻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