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煤矿博物馆

银杏叶

<h1>美篇号:20325267</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抚顺煤矿博物馆于2011年12月15日建成开馆,位于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参观台原址。抚顺煤矿博物馆由抚顺矿业集团筹备建造,主体建筑面积6630平方米,突出百年、煤都、领袖、独有、珍贵、领先六大特色。抚顺煤矿博物馆的建成在为抚顺市煤矿发展留存珍贵的历史资料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追忆历史、珍藏记忆、积淀财富的宝贵家园。</span></h1> <h1>抚顺煤矿博物馆周边蒸蒸日上的城市景观</h1><h1> 抚顺因煤而兴,曾以"煤都"著称于世。从1901年民族资本家王承尧开挖抚顺煤矿的第一锹乌金开始,抚顺矿区历经百年,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煤炭工业史和企业文化及爱企如家,强企报国的"抚矿精神"。这些宝贵财富是抚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和精华,是抚顺工业文明的真实见证。</h1> <h1>  抚顺这座城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一百余年前,民族资本家王承尧毅然在“龙脉”采金,从此拉开了抚顺工业革命的序幕。在此之后,抚顺煤矿便开始了一段在灼痛中求得新生,在屈辱中争得自由,在硝烟中取得胜利,在祖国建设中获得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在科学发展中赢得辉煌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抚顺煤矿的演进历程同时也可被看作是抚顺城市的发展脉络。</h1><h1> 抚顺煤矿博物馆旨在回顾历史,传播文明,保护文物,普及科学、启迪心智,教育后人,以翔实真切的编纂方略和陈展体例对抚顺煤矿的历史加以梳理、呈现。</h1><h1> 回溯历史,一如掀动忆海情澜。抚摸旧岁,自有况味交集百感。且由此挑亮心烛,把乌金墨玉的传奇一一看遍。</h1> <h1>博物馆仿真矿井的煤层</h1><h1> 抚顺西露天煤矿的煤层厚度可达55米,为中国第一露天矿,更是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h1> <h1>蒸汽机车</h1> <h1>井下机械</h1> <h1>煤王</h1> <h1>  2011年5于中旬,西露天矿在坑下负309泵站工程采掘工作中,于本已穿孔放炮的工作面发现了巨型煤体,重达16吨,为采矿过程中罕见,众人见之无不惊叹,大家称之为“煤王”。今在抚顺煤矿博物馆中展出,大添风景,真可谓“天道酬勤,天赐煤王”。</h1> <h1>王承尧</h1><h1> 王承尧,1865年生于河北沂水县,汉族。19世纪末期,中原出现资本东移、闯关东热潮,王承尧在关东商埠中心地奉天(今辽宁沈阳市)从事汇兑买卖,出于经商方便,王承尧捐得候选府经历。而后,又树立起“华兴利公司”牌号,破土凿坑,揭开了抚顺煤田近代开发的历史篇章。</h1><h1> 1901年12月9日,增祺向王承尧正式颁发了“开采批准书”,王承尧以中国民族资本办矿,成为抚顺煤矿近代开发史上的首任矿主。1904年2月,日俄战争中国关东地区爆发。1905年1月13日,王承尧拥有的5个矿坑中的3个被俄军武力占领。3月9日俄军战败,日军占领千金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占据,王承尧屡次向奉天的中国衙门和日本驻奉天的驻军官员申诉、交涉,要求收回煤矿。在长达六年之久的争夺矿权斗争中,王承尧耗尽资财和精力,奋勇上书达11次,呕血直言,彪炳了一代中国人民反抗强暴的傲然风骨。1930年,王承尧积劳成疾,在苦闷中病逝,终年65岁。</h1> <h1>8呎皮带龙门刨床<p>  该刨床属日伪时期产品,1944年引进,于2005年退役。长5.3米,宽2.5米、高2.8米,自重6吨。当时主要用于对铸件毛坯工件进行刨削、铣削和磨削等平面加工。最大刨削工件宽度为0.82米,最大刨削工件长度可达3.6米,并具有一次可装夹多个工件的特点。</p></h1> <h1>煤矿工人群雕塑像</h1> <h1>用煤作燃料的铁匠铺(雕塑)</h1> <h1>红色记忆——毛主席像章</h1> <h1>  这是抚顺煤矿工人幸存珍藏四十多年的毛主席像章。她再现了“文革”那个特殊年代抚顺矿工忠于毛主席的的深厚感情。</h1> <h1>  制作毛主席像章,从设计、选材到制作数量和成品完成必有批件,层层上报,严格审查,样品备案,方可制作,全部过程由专人手工独立操作完成,此工艺现已基本失传。</h1> <h1>  这些陈列展出的毛主席像章在当年就是罕见的珍品,专供中央部委办、省级和各大军区首长收藏。她构思独特,雕琢细腻,靓而不艳,庄重大方,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精湛工艺。这些像章如今存世量极少,实为罕品。</h1> <h1>博物馆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情泽煤都</h1><h1>翻身怀念毛泽东</h1><h1>幸福感恩共产党</h1><h1>纪念毛泽东1958.2.13日视察抚顺西露天矿</h1> <h1>博物馆广场东侧就是露天矿大型设备陈列广场</h1> <h1>平安鼎盛大鼎 </h1><h1> 鼎是具有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特色的一种青铜器皿。自夏朝以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寓意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之物。此鼎所仿原件名为【厚趠方鼎】,据考证原鼎铸于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该器历史闻名遐迩,在宋代即已录著,流传保存至今,现藏于上海博物馆。<p> 西露天矿自2004年10月31日至2010年4月22日,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2000天的历史性突破。为表彰本矿空前佳绩,集团公司特铸赠【平安鼎盛】铜鼎,落座于西露天参观台。此鼎正前后两面“平安鼎盛”四字,系为昭彰卓绩,祈祝福祉而添加。</p></h1> <h1>  广场上的这些大型设备,还真是够大,个个威武,或站或立,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h1> <h1>蒸汽机车<p>  唐山机车车辆工厂60年代初研制“上游”型工矿用蒸汽机车,1969年引进本矿,于2005年退役。</p><p> 该展车长21.513米,宽3.3米,高4.446米,自重140吨,蒸汽压力14.5Pa,牵引力20.5吨,速度80公里/小时,我矿主要用于电铁线路、车站移设,材料设备运输和扶救。</p></h1> <h1>蒸汽机车</h1><h1> 唐山机车车辆工厂70年代初生产“上游”型工矿用蒸汽机车,1973年引进本矿,于2006年退役。</h1><h1> 该展车长21.513米,宽3.3米,高4.446米,自重140吨,蒸汽压力14.5pa,牵引力20.5吨,速度80公里/小时。主要用于本矿电铁线路、车站移设、设备材料运输和扶救工作。1995年7月29日抚顺地区遭受百年未遇的暴雨袭击,由于供电系统严重破坏,该车负担起生产抢险材料、设备运输任务,为抗洪抢险做出过重大贡献。</h1> <h1>ZG150-1500-1型电力机车<p>  湘潭电机制造厂与田心机车车辆工厂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研制,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首批电力机车,1972年引进本矿,于2002年退役。</p><p> 该展车长20.26米,宽3.20米,高4.77米,自重150吨,最大牵引力45吨,最大速度65公里/小时。具有操作方便、起动快捷、爬坡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调车、编挂长大列车和小运转作业。主要用于本矿煤炭、剥离生产运输。</p></h1> <h1>EL-1型电力机车<p>  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汉斯、拜姆来尔LEW公司1960年制造,1961年引进本矿,于2000年退役。</p><p> 该展车长21.032米,宽3.150米,高4.666米,自重150吨,最大牵引力45吨,最大速度65公里/小时。具有起动快速、爬坡力强的特点,主要用于本矿剥离、煤炭生产运输。</p></h1> <h1>37E-1型电力机车<p>  原捷克斯洛伐克克达工厂50年代初制造,1959年引进本矿,于2002年退役。</p><p> 该展车长20.504米,宽3米,高4.77米,自重150吨, 最大牵引力45吨,最大时速65公里/小时。具有重心较低、粘着力大、起动平稳、爬坡力强的特点。主要用于本矿煤炭、剥离生产运输、故障机车的救援及事故列车的扶救工作。</p></h1> <h1>三菱85吨电力机车<p>  日本三菱公司制造,1933年始作业于本矿,于2000年退役。</p><p> 该展车长14.92米,宽3.2米,高4.222米,自重85吨,最大速度56公里/小时。具有车体短小、轻便灵活、起动快平稳的特点。适用于曲线半径较小的线路。主要用于本矿剥离生产运输。随着设备更新,日式机车陆续被替换,主要用于选煤捣调和选后矸石的排弃、列车编组、调车,运送火药车、材料车等工作。</p></h1> <h1>推土犁<p>  前大连工矿工厂1936年制造,国内本矿最先使用本设备,于2008年退役。</p><p> 该展机长14.41米,宽3.604米,高4.456米,自重95吨,设备本身无动力装置,由机车连挂推土作业。主要用于矿山电铁排土线推土。</p></h1> <h1>1900AL挖掘机<p>  美国P&H公司设计,日本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制造,西露天矿于1985年引进,矿内编号106#,该机总重量419.4吨,铲斗容积8.4立方米。</p><p> 因该机设计使用年限为12年,在我矿已使用31年,长期超期服役,且原厂家已不再生产此型号挖掘机和配件,于2019年正式退役,总计完成产量2800万立方米。</p></h1> <h1>ЭKГ-4型挖掘机<p>  前苏联乌拉尔奥尔忠尼启则重型机械制造厂20世纪50年代初制造,1955年10月引进,于2007年退役。</p><p> 该展机自重205吨,铲斗容量4立方米,铲斗最大提升力45吨,行走速度0.45公里/小时,最大爬行坡度12度。具有铲斗容量大,装载货物多的特点。主要用于铁道开采工艺时期剥离、煤炭装车,年挖掘量130万立方米以上。</p></h1> <h1>别拉斯-7523型采矿汽车<p>  前苏联白俄罗斯汽车制造厂20世纪70年代初期产品,1979年引进本矿,于2007年退役。</p><p> 该展车长8.12米,宽3.787米,高3.8米,自重29.5吨,载重量4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具有爬坡能力强、故障率低、机动灵活、耐严寒等特点。多用于4立方米以下电铲装载,适用于开拓新采场和扩采作业。主要担负本矿煤炭、剥离、油母页岩、清理围岩等生产运输任务。</p></h1> <h1>10N型-推土机<p>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20世纪80年代成品,1986年国内本矿首家引进,于2008年退役。</p><p> 该展机长7.7米,宽4.9米,高4.445米,自重82.77吨,发动机功率520马力,属大型采矿工程机械。具有爬坡能力强、推土量大、运送距长的特点。主要用于采排场、公路、大型土石方基建工程。</p></h1> <h1>SF3102型采矿汽车</h1><h1> 湘潭电机制造厂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首批电传动大型矿山自卸汽车,1990年本矿首家引进,于2007年退役。</h1><h1> 该展车长10.882米,宽5.84米,高5.07米,自重85吨,载重量108吨,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具有载装量大、爬坡能力强、故障率低、出动率高的特点。主要用于煤炭、油母页岩、围岩的生产运输。本矿在生产运用中对其进行改进,实现了自动变速微机调控。</h1> <h1>L-800型装载机</h1><h1> 美国马拉松公司20世纪80年代产品,1985年全国仅引进两台,均为本矿所用,于1998年退役。</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展机长13.335米,宽5.003米,高4.876米,自重84.21吨,发动机功率800马力,斗容量11.46立方米,属大型采矿工程机械。具有生产能力大、故障率低、操作方便、使用灵活等特点。主要用于电铲停电及检修时替代作业。</span></h1> <h1>WS23S-1型铲运机<p>  日本小松株式会社20世纪70年代产品,1983年引进本矿,于2001年退役。</p><p> 该展机长13.46米,宽3.69米,高3.52米,自重34.8吨,车厢容量23立方米,发动机功率425马力,属大型采矿工程机械。具有自装自卸、灵活快捷的特点,适用于长距离垫道、填坑、清理残土等工程施工。主要用于修筑汽车公路运送土石方,配合推土机作业。</p></h1> <h1>大型设备的对面就是西露天矿观景台</h1> <h1>  隔着树枝俯瞰1号观景台下的露天矿坑,坑沿上有“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矿山”几个大字。</h1> <h1>  这是2号观景台所看到的露天矿矿坑的场景,昔日煤炭生产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脑海中浮现……</h1> <h1>其实抚顺煤矿博物馆就是一座丰碑,是一座中国煤矿的丰碑,是一座中国煤矿工人的丰碑,更是一座中国工业革命的丰碑!</h1> <h1>2024年12月7日拍摄</h1><div><br></div><h1><i>摄影、编辑、制作:银杏叶</i></h1><div><br></div><h1><b>谢谢您的浏览观赏</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