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科学的名义激励读书,听起来很科学、很美好的样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但生活和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阅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每天阅读、不停阅读就可以让人变好、变聪明或变得有智慧,“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也不可能;一个人成长、成熟或成功是一件更复杂的事情,不是多读书就可以,至少做人做事比读书做学问更重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是在黄帝时期,说明远古、上古时期并没有成系统的书,也谈不到读书。但未必读书的五帝,照样为中华奠定下文明的基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系统的文献或书,应是六经,其成书大约在西周、春秋之间。在商朝有没有像样的书不知道,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姜尚有没有书可读、有没有读书的习惯,我们也无从判断,但有没有读书,并不影响他们以摧枯拉朽之势取代商朝,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并创造出灿烂的礼乐制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春秋开始涌现的诸子百家,像老子、孔子、墨子等,大都接受过六经的教育或滋养,读书应主要读六经或其他历史文献,他们本人则多述而不作。这个时候的书应该是非常少的,他们设帐收徒教学,应该主要是口耳相传,未必有什么教材书和参考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上古图书的大量出现,应和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有意识创作相伴随。真正的读书活动和读书人,应该是战国才大量出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秦始皇搞焚书坑儒,很多书被烧,很多人被杀或被惩罚,对于读书人和读书行为是一次巨大打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上古图书、读书人、读书活动的复活和复兴,是在汉朝完成的,其标志就是“五经”的大规模整理和教育推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也无法证明之前之后的人们建功立业,与大量、不停读书,有密切关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刘项原来不读书”,他们照样率领着许多读书不读书的下属,叱诧风云。</p><p class="ql-block">但二人又有区别:项羽是既不爱读书,也不爱听人说,连亚父范增的话都不进去;刘邦是不爱读书,但很善于听书,张良给他讲兵书,他可以听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少年用心于种地,弱冠才去长安求学的刘秀,也只是学了一本《尚书》,且“略通大义”,但执此“大义”在手,刘秀开创了汉朝中兴续命的二百年基业。</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刘备很少读书,读书爱好和读书量远不及手不释卷的曹操,照样在汉末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读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人也不会因不停阅读而聪明、能干起来。总体而言,读书在精不在多,在思不在记,在用不在读。读书要收效,需要很多前置条件。</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首先,爱不爱读书,很大程度上是天赋,人力很难改变。现代义务教育让人十年二十年读书,有些人甚至以读书为职业的主要内容,读一辈子,但他仍然不爱读书,只是把读书当工作或生存工具。九成的人终生不爱读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其次,会不会读书,也与天赋与兴趣密切相关,不是反复训练就能变得会读书或擅长读书的。九成九的人可能终生学不会读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再次,在爱读书、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看读什么书。读圣贤书、能者书、优胜者书,是与圣者、贤者、能者、优胜者对话,学习和汲取他们的智慧,当然是有益的,且多多益善。如果读庸者书、坏人书、垃圾书,则越读越偏,越读越废,或越读越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再次,在会选书、选好书的基础上,读书是有方法的。好的读书方法让人直奔精华,事半功倍,收益颇多;坏的读书方法让人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得不偿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再次,读书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比如,有的人就擅长自己读书;有的人就擅长听书,听别人讲和读更有感觉;有的人显然在抄书中读书更有收获;有的人自己读书时未必有灵感,但一与别人讨论就火花四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再次,读书不仅要会读,还要心正,还要会用,践行于具体的人与事,即读书做人做事三者相辅相成。否则就会造成会读书的坏人或有文化的流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最后,不妨拓展“读书”的内涵和外延,把“读书”作为从外界摄取信息、思想的一种途径,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既阅读通常的图书,也阅读自然、社会、人生。不仅仅用眼晴阅读,也用眼晴观察天地人万象,还用耳朵倾听天地间的各种声音,庶几能读到天地间很多不同的色彩、声音、滋味和奥妙。</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