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星子县南倚文化名山庐山,东濒浩瀚鄱阳湖,依山傍水,古称南康,为南康府治,传“有星坠湖”而得名星子县,七年前升级为县级庐山市。北宋时期建南康知军,遂称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南城三县。知军一职,相当现在地级军政一把手,与当时的地级市江州(九江市)平级平坐。在一代田园诗开创者陶渊明的故里,无独有偶,历史上宋代两位理学文化巨匠周敦颐和朱熹先后担任过南康知军。庐山市爱莲池遗址东临周瑜点将台,东南紧连冰玉涧,正南距鄱阳湖千米。</p> <p class="ql-block">曾经先后两次探访过庐山市的爱莲池。五年前人间四月天的一个春天,星子县升格为县级庐山市第二年,相约朋友游览周敦颐任南康知军写下《爱莲说》的爱莲池遗址,也一直想去观赏这一千年遗风,感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谦谦君子之风范。当走近爱莲池,熟不料锈迹斑斑大铁门挂了一把将军锁,只有止住了入内参观的脚步,便从傍边周瑜点将台绕过去,远远从围墙上观赏爱莲池侧面的一角。</p><p class="ql-block">柳荫枝叶密密麻麻遮挡了爱莲池的亭台,春天里新嫩莲叶拥簇在一起浮在池塘水面,新绿翠叶映照潋滟池水,青翠碧绿的莲叶层次分明,莲花尚未露出尖尖角,只有停留在围墙外拍了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这样一处富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文人景观,竟沦落到无人问津锁门的地步,洁身自好君子风范,早就被物欲横流现代社会所遗弃。心中甚为遗憾,悻悻然离开了爱莲池。凑巧经过庐山市市委办公楼,简直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远远望去,只有四层低矮的办公楼。一千多年前知军官衙门旧址,也是周敦颐写下传诵千古的《爱莲说》故地。一千多年后,九江各地、乃至全国楼台宾馆式办公大楼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一个镇政府都建造的富丽堂皇办公大楼。而当下挂牌快两年的庐山市市委,竟然屈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简陋朴素四层楼房里办公,果真如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一尘不染。”爱莲遗风发扬光大,是当前浑浊的官场一股清流正气,也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赶紧拍了几张照片,还问了值班的保安,确信这是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办公楼。</p><p class="ql-block">有感于庐山市领导简朴廉洁的作风,回家感慨写了一篇《爱莲遗风》游记散文。在洋洋中华大国,县城如繁星闪烁,这座千年古老的县城,仿佛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一夜之间实现了华丽转身,改头换面一跃成为县级庐山市,尽占庐山风光,仍不失清秀简素。</p> <p class="ql-block">庐山市委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探访爱莲池,时值2025年新年伊始,庐山市重新打造南康古城开街之际,又重造访了爱莲池。五年过后,时过境迁,新打造的南康古城景区主要由谯楼、爱莲池、紫阳堤、西宁老街组成。爱莲池敞开大门接纳游人。从熙熙攘攘的南康古城街市,缘老街及颇为冷冷清清的爱莲池,虽然不再是一把将军锁,整个亭池也就剩下我孤独身影观赏打卡。</p><p class="ql-block">较之五年前,新筑了一扇圆形大门,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爱莲池呈正方形,总面积一千六百多平方米。花岗石护砌四周,池之正中筑有面台,台上有观莲轩,轩顶为重檐歇山顶,亭楼前后池桥相连,后桥为之字形曲桥,衔接桥长十多米,莲池坐落桥两侧。穿过爱莲亭,漫过曲桥,一个人漫不经心拍摄视频照片。又绕爱莲池一周,历经霜寒的垂柳,依然轻轻摇曳稀疏泛黄的柳叶,在阳光照耀下,一剪柳影金光闪烁。满池残枝败叶,荷叶蜡黄如垂暮消瘦的老人,耷拉着满脸的皱纹,仿佛一碰就脆,满目凄凉,惨不忍睹。颇为遗憾,在辞旧迎新交替之际的寒冬,尽管观赏不到满池亭亭净植的莲花,那个谦谦君子风范的周敦颐,却时刻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p> 航拍落星墩 枯水季节退水后鄱阳湖 <p class="ql-block">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是两宋时期理学开山鼻祖。两宋时期理学源远流长,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的矛盾激化,政治改革出现了高潮,理学应运而起。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进步知识分子追求德才兼备的道德风范,其中以周敦颐莲花精神自喻,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把理学得以完善和发展,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创始者。</p><p class="ql-block">《周敦颐传》记载:“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p><p class="ql-block">《周敦颐传》是宋代历史人物周敦颐的一本传记。宋熙宁初,也就是公元1071年初,周敦颐出任广东提点刑狱司,相当现在政法委书记官职,勤政为民的周敦颐四处巡按,足迹遍及广东的山山水水,为纠正冤假错案呕心沥血,周敦颐在广东提点刑狱司的职位上劳累成疾,只干了不到一年,因身体原因要求转任曾经讲学的庐山脚下担任南康知军。</p><p class="ql-block">南康知军,特指宋代南康军的军事指挥官。南康军作为宋朝的一个军事行政区划,于公元982年设立,隶属于江南东道。其军事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庐山市及周边区域,具体涵盖现在九江的都昌县、抚州的南城县以及现在庐山市。南康知军作为这一区域的军事负责人,承担着指挥与管理南康军各项军事事务的重要职责,知军府设在现在庐山市,相当现在地级市军分区司令员一职。据《星子县志》记载:“北宋熙宁四年(1071)周敦颐知南康军,他有感朝廷昏庸,官场腐败,在军治之北凿池种莲,并作《爱莲说》。”</p><p class="ql-block">周敦颐来庐山市抱病工作,每当工作空闲之时,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文章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仅百余字便巧妙运用托物言志与衬托技巧。通过对比莲、菊、牡丹,先述渊明偏爱菊、众人喜爱牡丹,再强调作者独爱莲,尤其突显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性而成千古名句。 </p><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后,南宋淳熙六年(1179),集理学大成者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前任周敦颐的仰慕之情,朱熹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敦颐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并挥笔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闻道移根玉井旁,</p><p class="ql-block">花开十里不寻常。</p><p class="ql-block">月明露冷无人见,</p><p class="ql-block">独为先生引兴长。</p><p class="ql-block">朱熹在这首诗描绘了莲花之美与高洁之气。赞美莲花的壮观与非凡,更有着超乎常人的气度与风华,展现了其自然界的美丽,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朱熹在南康知军任上颇有政绩,也就是在这一年,朱熹修复了闻名天下的庐山脚下的白鹿书院,并开堂讲学。他修筑了鄱阳湖防洪的紫阳堤,还建造了陶渊明醉石附近五柳馆和归去来馆。</p><p class="ql-block">世事沧桑,风雨飘摇,爱莲池亭屡建屡毁。明成化八年(1472),知府曹凯重新建亭爱莲池。一百多年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知府张纯整理亭池一新,引水植莲,复刻《爱莲说》于亭。爱莲池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自宋以来,爱莲池在全国有好几处,对原址在什么地方?周敦颐《爱莲说》写作何地颇有争议,具体区别庐山市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行。</p><p class="ql-block">一种说法,爱莲池故址坐落在今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6号市政府院内。公元1067年,周敦颐以永州通判摄邵州事期间在此辟池种莲。在这里写出传世名篇《爱莲说》,也就称为“爱莲池”。因为没有具体史料文字记载,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p> <p class="ql-block">另一种说法,据清时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了《爱莲说》写作背景:“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p><p class="ql-block">“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邓显鹤一生潜心著述,诗文创作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编辑《周子全书》具体记载了周敦颐写作背景,由此类推,《爱莲说》写作在1063年,也就是在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挥笔题写《爱莲说》。</p><p class="ql-block">《赣州府志》记载:“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似乎佐证了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挥笔题写《爱莲说》。在他的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周敦颐在繁忙公务空暇之时,漫步池畔,莲叶田田,花开满池,馨香扑面。周敦颐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感慨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p><p class="ql-block">虔州即现在的江西赣州市。宋代的通判官职相当现在地级市纪委书记职位。周敦颐为官清廉富有正义感,朝廷知人善任,周敦颐大多担任监督地方官通判一职。而这一说法比较盛行。邓显鹤间隔周敦颐有六七百年,同样面临史料是否真实的质疑。而《赣州府志》记载爱莲书院建有周敦颐莲池遗址,作为官方编纂的《地方志》有一定可信度。星子县也是官方撰的《地方志》,两地各说其词,从而让爱莲池的遗址留下一个悬念。</p> <p class="ql-block">朱熹出于对周敦颐敬仰,在知军府衙门重修爱莲池,仅此而已,此池非彼池。其实,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遗址,无论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朱熹重修的爱莲池也是八百多年前的文化遗产,后人敬重不就是池中莲荷之风骨,传承周敦颐爱莲之情怀,爱莲遗风发扬光大,在当前腐败盛行的官场,多建几座爱莲池,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仙风道骨,净化官场污泥浊水,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莲遗风尤为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