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越的密钥——超越之道,唯在自新</b><br><br>前文对生命自新之道的解读,都是从心象学的角度解读自新之道,这里,我们变换一下角度,从生命自新之道的角度解读一下心象学和视角学,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br><br><b>生命之道,唯在自新。</b><br><br>这里的【自】,指的是【自性智慧】,也叫【生命主体性智慧】。当这种智慧达到究竟超越时,即成为【究竟超越的智慧】。<br><br>这里的【新】,有多重含义,包括觉醒、升级、更新,这些都是【新】的内涵范围。<br><br><b>自新,即是——<br><br>1、自性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br><br>2、生命主体性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br><br>3、究竟超越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b><br><br>对于前两个方面,大家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对于第三点可能会有疑问,达到了究竟超越之后,为什么还要不断觉醒、升级、更新呢?<br><br>这是因为,即使见到本心、真心、真如自性,即使视角已经达到了究竟超越的视角,即使已经彻悟了生命、世界以及自我的空性,但要保任这种觉醒和究竟超越的境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继续在生活中不断磨炼、不断历练、不断经受各种考验,然后这种觉醒和究竟超越的境界才能一点点稳固下来,才能成为主宰生命的核心程序。同时在面对生活、工作和社会大众时,还需要非常灵活灵动地运用究竟超越的智慧,找到适合不同群体的“杯子”,然后把究竟超越的智慧之水传递过去,这些都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升级和更新,生命本身也需要在历练中扫除过去积累的习气,在某些情况下被某种心象纠缠的时候,要能够及时生起警觉,重新回到觉醒之中。<br><br>自新,不仅是智慧的升级,同时还是爱的升级,自主性的升级,创造力的升级,心象智慧的升级,视角智慧的升级,包括自新智慧的升级。<br><br><b>道不自生,唯在自新。</b><br><br>生命觉醒之道,没有固定的方法,如果没有人类自身的生命实践,所谓的生命觉醒之道也不会自动产生。<br><br>所有生命觉醒的方法、道理、理论和实践体系,都是人类在追求生命彻底觉醒和究竟超越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探索、研究、实践、验证、归纳、总结出来的。所有这些都是人类用自己的生命不断地探索、创新而来。<br><br>这里的自新,还有一种含义,即向着生命内在本有的自性智慧不断探索、研究、发掘、创新。<br><br><b>自新之道,生生不息。</b><br><br>只有还有生命存在,只要还有人类存在,对生命觉醒和究竟超越智慧的追求、探索、创新,就永远没有止境,就像生命本身一样,永远生生不息。因此,自性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是生生不息,没有止境的;生命主体性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是生生不息,没有止境的;究竟超越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同样也是生生不息,没有止境的。<br><br><b>天地万物,莫不自新。</b><br><br>宇宙间所有的一切,以及宇宙自身,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更新之中。人类生命如果跟不上这种变化,如果不能主动顺应变化、把握变化、主导变化,就会变得陈旧、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乃至成为天地万物的奴隶,无法自主自己的命运。<br><br><b>新新又新,万象更新。</b><br><br>人类只有主动地进行不断的自我觉醒、自我升级、自我更新,才能让生命永葆生机活力,才能在变化中从被动变为主动,才能享受到新新又新、万象更新的美好——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新的,<br><br><b>自新之道,其有四德。曰返本,曰归根,曰革故,曰鼎新。</b><br><br>追求生命觉醒和生命智慧的究竟超越,有四个核心要点——<br><br><b>返本</b>:对于一切现象,都要返回其根本【心象】,对于一切【心象】,都要返会其根本【心】,对于一切【心】,都要返回其根本【本心】。<br><br><b>归根</b>:对于一切现象的认知,都要返回其根本【视角】,对于一切【视角】,都返回其根本【心视角】,对于一切【心视角】,都要返回其根本【超越视角/超级视角】。<br><br><b>革故</b>:对于阻碍生命觉醒的现象以及对现象的固有认知,都需要革除;对于阻碍生命觉醒的心象和视角,都需要革除;对于阻碍生命觉醒的心和心视角,都需要革除。<br><br>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虽然这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实际面对各种各样的【认知】时,由于【认知】的习惯性【认同】,是难以将其视为【心象】的,特别是当这些【认知】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占据无比重要、不可置疑的位置时,要看透这种认知仅仅是一种心象,就更难了。<br><br>对于心象学来说,任何阻碍【本心觉醒】、阻碍【觉醒本心】的【认知】——哪怕是佛陀亲口说出的话,这时也必须将其作为【革故】的【对象】——彻底看清这种【认知】仅仅是自己的【心象】,【心象】的内容正确与否这时已经退居到了次要位置,关键是此心象已经阻碍了【本心觉醒】、阻碍了【觉醒本心】——对于已经见到本心的人来说,即是阻碍了重新回归于本心,那么这时,就需要先看清【这是心象】,让自己先回到【本心】之中,然后以【本心的智慧】——究竟超越的视角,来观照之前的【认知】,就会发现,一切本来没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认知】角度存在偏差而已——不是佛陀亲口说出的话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的理解和认知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灵活、不够圆融。<br><br>对于如何【革故】,想到了禅宗临济宗开山祖师义玄禅师在临终时留下的《将示灭说传法偈》:【<b>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偏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还磨。</b>】现在从心象学的角度解析一下这首诗。<br><br><b>沿流不止问如何</b>:我们内心的【心象之流】就像永不停息的流水一样没有停止的时候,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安住在真如本心之中呢。注意,用【心象之流】代替传统上的【心念之流】,能够更深刻地揭示【心象】的隐秘性。比如【无念】的时候,就不能再视为【心念之流】,但却可以继续视为【心象之流】的一部分。<br><br><b>真照无偏说似他</b>:真照,即真心的觉照。无偏,即没有任何偏颇。什么是偏颇?但凡偏离了真心的觉照,被【心象】所迷,就是【偏】。真照无偏说似他,为什么是【似他】,不是【是他】呢?都已经安住在真心之中了,都已经真心无偏、真照无偏了,为什么还是【似】不是【是】呢?从这里就体现出了义玄禅师的高妙之处了——<br><br><b>离相离名人不秉</b>:因为,真正的真如本心、真心、真照、真觉,其【真相】是【离相】的,是【离名】的,是【人不秉】的,若用一个将任何一种【相】、任何一种【名】去定义它,就落入了【相】和【名】之中了——包括这些相和名:真如本心、真心、真照、真觉......还包括,对于真正的觉悟而言,并没有一个【人】去【秉持】这个【觉悟】,而是真心的自觉、自悟、自明......<br><br>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需要——<br><br><b>吹毛用了急还磨</b>:【吹毛】是形容【真照】智慧的【锋利】,就像削铁如泥的宝剑一样,异常锋利,对于这样锋利的宝剑来说,在碰到一根头发丝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吹,头发丝就断了。但即使如此,也要在吹毛断发之后,立刻【磨一磨】,以保持宝剑的锋利!<br><br>如果做不到这样的话,就只能永远是【似他】......<br><br>这说明什么?所谓的【真心】【觉悟】【真照无偏】等等,永远是在动态之中不断地【觉而又觉】、【磨而又磨】的,而不是某一个固定不变的目的地,到了哪里就永远不变了——真心之本体,即使在迷惑中也未曾改变,所以,真正重要的,是永远在【心象之流】的幻境中,时时刻刻保持【无偏的真照】,其内心致力于始终处在【离相离名人不秉】的超越智慧之境,并在用真心的智慧应对任何事情时,【吹毛用了急还磨】......<br><br>【革故】的功夫,就是要做到这样的极致才可以。即使我们现在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心里一定要明白,要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br><br><b>鼎新</b>:对于有利于促进生命觉醒的新事物、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要鼎力学习、实践、探索、创新;对于有利于促进生命觉醒的心象和视角,要鼎力学习、实践、探索、创新;对于有利于促进生命觉醒的心和心视角,要鼎力学习、实践、探索、创新;对于有利于促进生命觉醒的本心智慧的心象、超越智慧的心象以及超级视角的智慧,都要鼎力学习、实践、探索、创新。<br><br>此外,最重要的鼎新,其实是永远保持【本心】的【新】——不让上面落下一丝一毫的灰尘,时刻擦去灰尘,常净常新,这个过程,既是革故,也是鼎新。<br><br>这里介绍一个【鼎新】的方便之法:以【本心】之【常净常新】这一【特殊心象】为道具,致力于保持【本心】的【常净常新】。<br><br><b>常净</b>:即本自清净,本自无染,本自不被任何其他心象【覆盖】【遮蔽】。如果此【特殊心象】被【其他心象】覆盖了、遮蔽了,这时,不管其他心象是什么,都需要立即【扫除】【革除】,而要让此特殊心象显露出来。<br><br><b>常新</b>:即灵动、鲜活、新鲜,独立于任何其他心象,不被任何其他心象【覆盖】【遮蔽】,如果此【特殊心象】被【其他心象】覆盖了、遮蔽了,这时,不管其他心象是什么,都需要立即【扫除】【革除】,而要让此特殊心象显露出来。<br><br>在生活中如何训练呢?<br><br>座上修的时候,以【<b>常净常新</b>】之【心象】为观照的对象,让自己持续地安住在对此【常净常新】之【心象】的观照中,发现有所偏离,立刻调整回来。<br><br>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以此【常净常新】之【心象】作为【背景心象】,所有其他心象,都是【前景】,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始终保留一部分注意力在【常净常新】的【背景心象】上,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其他心象,而且还要认知到,其他心象仅仅是不断变化的心象,随缘应对就好,不要执著,不要纠结。没有什么事的时候,就集中所有注意力在【常净常新】的【背景心象】上,有事处理的时候,即使高度专注于【前景心象】也没有问题,但前提是没有陷入情绪、烦恼、焦虑、纠结等情绪里,如果产生了此类情绪,就需要立刻提起正念,恢复对【背景心象】的观照。<br><br>这种方法即是对【吹毛用了急还磨】的【降维应用】,经常如此训练,当功夫纯熟时,就可以【升维】到义玄禅师所说的【吹毛用了急还磨】的维度进行训练,让真觉智慧之剑常用常新,永葆锋利。<br> <b>自新之道,其有四仁。曰继承,曰蕴育,曰发展,曰创新。</b><br><br>追求生命觉醒和生命智慧的究竟超越,有四个次核心要点——<br><br><b>继承</b>:要实现生命的彻底觉醒,首先需要继承和学习前辈先贤留下的关于生命觉醒的智慧。在继承的过程中,要善于辨别哪些是【究竟说】哪些是【方便说】。对于【究竟说】要将其所蕴含的智慧用自己的生命为实验室进行验证,直到体悟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对于【方便说】,要观照其对应的时代环境、论述环境和适宜的对象人群。如果这种方便说,在当今时代仍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就以基于当今的时代环境和人们的需要,对方便说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直接使用的时候则直接使用,需要变通使用时就变通后再使用。<br><br>在继承的阶段,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你所选择的某种传统的修法,其对于修行者有各种各样的基本要求,那么对于这些基本要求,就要严格遵守,如果有些要求做不到,也要征得传授此修法的老师的同意,不能随便破坏规则。<br><br>在继承阶段的训练,至少需要达到自己所继承的文化对于修行的基本目标要求,这样才能算【继承】。比如,对于道家,见道是基本目标,对于佛家,开悟是基本目标,对儒家,成为一名君子且能体悟到仁本之心是基本目标。<br><br><b>蕴育</b>:在达到继承阶段基本目标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学养,不断总结自己在生命觉醒实修训练中的得失、经验、教训,从自己擅长的方面入手,不断地深化、探索、探究,慢慢地通达、圆融,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有独特价值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体系。<br><br><b>发展</b>:即在自己继承的文化的基础上,对其在某些方面进行拓展,延伸到更深、更高、更广的领域,使文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br><br><b>创新</b>:在继承、蕴育、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时代需要,对于生命觉醒的智慧从全新的角度进行诠释,构建相对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与原有体系虽然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但在内容表达以及表现形式上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不同,但同样可以实现生命的究竟觉醒、智慧的究竟超越,那么这就是一种创新。<br><br>生命自新之道,致力于【自性智慧——生命主体性智慧——究竟超越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从【生命自新之道】的角度而言,视角学和心象学都是服务于【生命自新之道】的,都是用于学习和实践【生命自新之道】的【工具】。甚至包括【生命宇宙观】,也是为【生命自新之道】服务的。因为所谓的为生命自新之道服务,就是服务于【自性智慧——生命主体性智慧——究竟超越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这也是笔者所构建的整个生命宇宙哲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核心。其中【生命主体性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又是此核心中的核心。<br><br><b>自新之道,其有四义。曰唯新,曰惟新,曰为新,曰维新。</b><br><br><b>唯新</b>:生命自新之道,其核心目标唯是【自性智慧——生命主体性智慧——究竟超越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br><br><b>惟新</b>:生命自新之道,其核心方法唯是【自性智慧——生命主体性智慧——究竟超越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br><br><b>为新</b>:生命自新之道,其核心实践唯是【自性智慧——生命主体性智慧——究竟超越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br><br><b>维新</b>:生命自新之道,其核心使命唯是【自性智慧——生命主体性智慧——究竟超越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br><br><b>自新之道——内在自新九要素<br><br>外部自新九要素:自主、自立、自信、自强、自胜、自警、自知、自谦、自律。<br><br>内部自新九要素:自省、自净、自观、自照、自觉、自悟、自明、自在、自由。<br></b><br>以心象剑法之内外九剑为具体实践方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生命自新之道】的核心内容进行落地实施,推动生命自新之道的核心目标【自性智慧——生命主体性智慧——究竟超越智慧】的不断【觉醒、升级、更新】,从【心象】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