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皇居</b></font></h1> 日本皇宫,也称皇居,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千代田1-1,是日本天皇及其家庭成员居住的宫殿,始建于天正十八年(1590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修筑,可分为皇居、外苑、东苑以及北之丸公园等几个区域。 <p class="ql-block">连接皇居前广场和皇居正门的“大手门石桥”,是明治二十年(1887年)建成的,是一座双拱石桥,被许多人误认为是皇居的“二重桥”。</p> <p class="ql-block">富士见橹,“橹”是具有仓库和防御作用的建筑物,由于是一座三重橹,所以一直被代替被火灾烧毁了的天守阁。</p> 伏见橹,由于是从京都伏见城迁移过来的而得名。 百人番所,是皇居内最大的一间兵营,即可以屯兵百人的卫兵室。 同心番所,由低级别的武士守卫,检查来访者,通知受访对象,如同今日的政府部门传达室兼警卫室。 <p class="ql-block">鯱,日本传说中一种似鲸的海兽,中国则称之为鸱吻,是传统建筑物屋脊上的装饰物。此“鯱”原属于大手门渡橹屋顶上的,头部刻有铭文“明历三丁酉”,所以推测是在历次火灾中损坏的。</p> 皇居内负责警卫的警察和警车。 皇居外苑,俗称皇居前广场,由护城濠环绕,形成市中心最大的绿地和水系。 高大的写字楼鳞次栉比,与皇宫的清冷色调形成鲜明对比。 <h1><font color="#ed2308"><b>浅草寺</b></font></h1> 浅草寺,位于日本东京都台东区,是东京最古老的寺庙,也叫浅草雷门观音寺,该寺正式名称为金龙山浅草寺。门下挂着巨大的灯笼,写着“雷门”二字,是由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捐赠的,已成为浅草的象征。 宝藏门,重檐歇山顶,由实业家大谷米太郎夫妻捐款,于昭和三十九年(1974年)重建。 宝藏门口悬挂着巨型草鞋,草鞋长4.5米、宽1.5米、重500公斤,有驱魔辟邪之意。 本堂,又称为观音堂,供奉本尊观音像。昭和二十年(1945年)被烧毁,昭和三十三年(1958年)重建。 五重塔,始建于庆安元年(1648年),1945年被烧毁,重建于昭和四十八年(1973年),塔内供养斯里兰卡传来的舍利子。 <h1><font color="#ed2308"><b>上野公园</b></font></h1> 小松宫彰仁亲王铜像(1846-1903年),日本最后一个征夷大将军,皇族第一个元帅。1895年补大本营参谋总长,出兵山东半岛,占领威海卫,消灭北洋海军,发动辽河下游战役,出兵占领澎湖。病死后国葬,在上野公园树立雕像,与日本第一个陆军大将西乡隆盛并列。 由于此地当年曾是德川幕府的家庙,因而供奉德川家康的东照宫以其建制宏伟,成为上野公园最重要的古迹之一。 东照宫的唐门和本殿,是日本古典建筑的精品。 只有脸的上野大佛,1631年建成时,它是座高约6米的全身像,由于遭受地震等多次灾害,身体其他部位都丢失了,只有脸保存了下来。虽然佛像只剩下脸了,日本人相信这是“否极泰来”,所以到这里来祈祷考试通过。 <p class="ql-block">东照宫参道两旁有诸大名所敬的95座石灯笼和195座青铜灯笼,其中有一座6米高号称“鬼灯笼”的灯笼堪称一绝。</p> <h1><font color="#ed2308"><b>御台场海滨公园</b></font></h1> 御台场彩虹大桥,于1993年夏天竣工,桥塔用白色设计,电视剧《恋爱世纪》、《东京湾景》、《一吻定情2013》等曾到此取景。 东京临海新交通临海线,通称为“百合鸥”号,起点是东京都港区新桥站,终点是东京都江东区丰洲站。是一条服务东京临海副都心的无人自动导向轨道系统。 富士电视台,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台场2丁目4番8号,是一间以日本关东地方为主要播放区域的无线民营电视台 ,也是日本五大民营电视联播网核心台之一。 “自由女神像”,高12.5米,是1998年4月,在庆祝日本与法国的国际友好关系举办的活动上,作为“日本法国年”的纪念物安放在此。 “自由的火焰”,1998年,由法国艺术家马克·库丘里耶的原创,作为“日法友好年”礼物赠送给了东京都。 <h1><font color="#ed2308"><b>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b></font></h1> 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约有11万件收藏品,以下展品照片只限于出自中国的部分文物。 “大理石观音菩萨立像”,隋代开皇五年,原藏河北省,日本重要文化财。 “石狮”,南北朝,原藏河北省邯郸市铜雀台,东京大倉集古館藏,重要美术品。 “菩萨立像”,北齐天保三年,原藏山西省长子县附近,根津嘉一郎氏寄赠,日本重要文化财。 “菩萨头像”,北魏,原藏河南省龙门石窟宾阳中洞。 “如来头像”,北魏,原藏山西省云冈石窟。 “如来头像”,北齐,原藏河北省响堂山石窟,个人藏品。 “如来立像”,北周至隋代。 “如来三尊像”,东魏,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长安四年,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細川護立氏寄赠,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原藏中国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阿弥陀三尊佛龛”,唐代长安三年,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阿弥陀三尊佛龛”,唐代长安三年,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 “弥勒三尊佛龛”,唐代长安三年,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如来三尊佛龛”,唐代,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十一面观音龛”,唐代长安三年,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日本重要文化财。 “十一面观音龛”,唐代长安三年,原藏陕西省西安宝庆寺,細川護立氏寄赠,日本重要文化财。 “石墓门”,唐代,个人藏品。 “羊砖”,汉代,河南省荥阳县附近出土。 “画像石 羊头”,东汉,山东省临沂市出土,羅报玉氏寄赠。 “画像石 西王母 马车 狩猎”,东汉,原藏山东省晋阳山慈云寺天王殿。 “画像石 厨房与酒宴”,东汉,山东省出土。 “画像石 酒宴 厨房”,东汉,山东省出土。 “画像石 曾参之母 六博 厨房”东汉,山东省嘉祥县出土。 “饕餮纹三牺尊”,商代,坂本キク氏寄赠。 “饕餮纹瓿”商代,坂本キク氏寄赠。 “摇钱树”,东汉,四川省或其周边出土。 “彩绘舞女俑”,唐代,广田松繁氏寄赠。 “彩绘女俑”西汉,广田松繁氏寄赠。 “彩绘女俑”唐代,横河民辅氏寄赠。 “三彩贴花龙耳瓶”,唐代,横河民辅氏寄赠,日本重要文化财。 “铜镀金如来坐像”,五胡十六国。 “铜镀金狮子像”,五代至辽代,武吉道一氏寄赠。 “铜镀金势至菩萨立像”,隋代,日本重要文化财。 “夹纻大鉴”,战国,河南省辉县出土,东京大倉集古館藏,重要美术品。 “朱漆葵口盘”,南宋,公益财团法人常盘山文库藏。 “雕龙彩漆盘”,明万历二十三年。 “剔红龙凤盖盒”,明万历二十年。 “青瓷花瓣钵”,南宋官窑,横河民辅氏寄赠,日本重要文化财。 “赤陶像及残片”,1至4世纪,新疆约特干出土,大谷探险队将来品。 “铜镀金如来像头部”,3至4世纪,新疆和田出土,大谷探险队将来品。 “印章”,4至5世纪,新疆约特干出土,大谷探险队将来品。 “持香炉菩萨跪坐像”,10至11世纪,彩色壁画,原藏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大谷探险队将来品。 “西园雅集图卷”,明代,仇英,绢本设色,土井林吉(晚翠)个人旧藏。 “宫女图卷”明代,仇英,东京大倉集古館藏。 “城南雅集图卷”,清代,禹之鼎,绢本设色,髙島菊次郎氏寄赠。 “古文尚书卷第六”,唐代,纸本墨书,日本国宝。 “碣石调幽兰第五”,唐代,纸本墨书,日本国宝。 “行书虹县诗卷”,北宋崇宁五年,米芾,纸本墨书。 “楷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卷”元代,赵孟頫,纸本墨书。 “张氏通波阡表卷”,元代至正二十五年,杨维桢,纸本墨书。 “楷书前后出师表卷”,明代正德九年,祝允明,彩笺本墨书,髙島菊次郎氏寄赠。 “行书游天池诗卷”,明代嘉靖十七年,文徵明,纸本墨书,个人藏品。 “楷书孝经册”,明代崇祯十四年,黄道周,纸本墨书,髙島菊次郎氏寄赠。 “秋林隐居图轴”,明代建文三年,王绂,纸本墨画,重要美术品。 “杜陵诗意图轴”,明代,倪瓒,纸本墨画,志賀直哉氏寄赠,重要美术品。 “禅院额字旃檀林”,南宋,张即之,纸本墨书,京都东福寺藏,日本国宝。 “禅院额字释迦宝殿”,南宋,無準師範,纸本墨书,京都东福寺传,梅原龍三郎氏寄赠,日本重要文化财。 “草书七言绝句轴”,明代,黄道周,绢本墨书,青山杉雨氏寄赠。 “草书五言律诗轴”,明代,倪元璐,绢本墨书,尾崎洵盛氏寄赠。 “草书七言绝句轴”,清代,朱耷,纸本墨书。 “疏林山水图轴”,清代乾隆四十八年,黄易,纸本墨画,青山慶示氏寄赠。 “唐三彩马、骆驼、文官俑、镇墓兽”,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