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记之四,冲绳县 广岛县 长崎县

张玮拍摄

<h1><font color="#ed2308"><b>冲绳岛首里城 战争遗址</b></font></h1> 冲绳岛,处于日本九州岛和中国台湾岛之间,古称琉球,自古属中国藩属国,1879年被日本吞并,改称冲绳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美国占领,1971年美日私自签订《冲绳返还协定》,1972年5月美国向日本移交冲绳施政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冲绳岛和古琉球首里城全部成为焦土,只有这座“御嶽石门”幸存,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迹。 欢会门,位于首里城的正门外廓,意为欢迎中国皇帝的“册封使”的到来。 “守礼之邦”牌楼,是琉球国首里城的“守礼门”,牌匾为明朝万历皇帝御笔,至今仍然是冲绳县的象征。 主殿,是琉球王国君主处理国家事务和举行重要庆典的地方,主殿融合了中国、日本国、琉球国的建筑特色,形成一座具有自己风格的建筑。 大殿内悬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中山世土“匾额,康熙二十一年赐琉球国王尚贞,1995年复原。 大殿内悬清朝雍正皇帝御笔“辑瑞球阳”匾额,雍正二年赐琉球国王尚敬,2002年复原。 大殿内悬清朝乾隆皇帝御笔“永祚瀛壖”匾额,乾隆四年赐琉球国王尚敬,2002年复原。 “中山第一”碑,徐葆光书。清康熙五十七年,徐葆光被任命为“册封琉球王国副使”,赐穿一品蟒服,奉命出使琉球。 “开门面沧海,丈室犹方池。幽居延客步,有木连蜷枝。饮我太平酒,清芬满螺卮。曲跽又起舞,祝我安澜词。词虽不尽解,厚意我独知。圣化被日出,海民若姻私。此饮纪月日,使归奏云墀。康熙己亥秋七月十日游绍氏幽居 徐葆光。” 首里城瑞泉门,门内有一处泉水,每当琉球国王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时,便举行饮用泉水的仪式,以表达“饮水思源”之意。 首里城漏刻门,位于瑞泉之畔,见证了琉球王国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中山王尚巴志在1429年统一了琉球王国,成为第一代尚氏王朝,自此以后,琉球的每一位国王都必须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冲绳战役,自1945年3月开始,54.5万美军攻打坚守琉球群岛的日军,持续了3个月,共有20万人丧生,包括约1.2万名美军官兵、9.4万名日军和9.4万名琉球平民。 日本“旧海军司令部坑道”遗址,自1945年4月1日起,美军对冲绳开始了登陆作战,冲绳海军联合陆战队司令官大田实少将率领8000余人的日本海军残部在坑道内顽抗,至6月15日,日军几乎全部战死或自杀。 坑道内的司令官室,1945年6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部队司令官大田实少将在此同主要幕僚等6人切腹自杀,尸体为美军发现并确认。 坑道里的墙上,日军用手榴弹自杀时留下的弹痕。 旧海军司令部坑道的入口处。 海军坑道旁的慰灵塔,书写者是村吉三郎海军大将,他曾在珍珠港事件前作为外交特使赴美,协同驻美大使来栖三郎一起同美方谈判。 <p class="ql-block">姬百合慰灵碑,冲绳师范学校女子部和冲绳县立第一高等女学校,在1945年3月23日组成了“姫百合”女子看护队,至6月20日,姬百合学生队240人中:死亡136人,自杀14人。</p> 今天的中学生们在这里双手合十,为在那场战争中失去生命的学姐们祈祷。 有川主一,陆军少将,日军第64旅团长。1945年6月30日,在冲绳岛战役中兵败,在此地自杀,后被追晋为陆军中将。 喜屋武岬,位于冲绳岛最南端,美军登陆冲绳时,这里曾是激战之地,也有许多冲绳老百姓在日军的逼迫下在此跳海自杀。 魂魄之塔,这里掩埋着三万五千多具无名尸骨,是冲绳各处慰灵塔中最大的一座。 今天的冲绳岛,到处能看到身着琉球古国盛装的导游,也能看到在不远处就是美军海外最大的空军基地。 <h1><font color="#ed2308"><b>广岛市</b></font></h1> 广岛市,位于日本本州西南部地区,是广岛县的县厅所在地,为日本政令指定都市,也是日本国十大都市之一。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市投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广岛市成为一片废墟。 广岛原爆圆顶馆,原是前广岛县工业推广展览馆,由捷克建筑师简·勒泽尔设计,建于1915年。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此建筑物上爆炸了原子弹,尽管建筑大部分被毁,但其框架得以保留。现在是广岛和平纪念馆的一部分。 广岛和平纪念馆,位于日本广岛县广岛市中区中岛町1-2,全馆分为东馆和西馆,东馆以模型、影像、相片等为主,西馆以死难者遗物等为主。 轰炸广岛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重4400公斤,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15000吨TNT当量,在距地600米的高空爆炸。 原子弹在空中爆炸的示意沙盘。 经历了原子弹爆炸炙烤的学生服和帽子。 在高温下熔化在一起的玻璃瓶。 被原子弹辐射热熔化了的儿童车。 弯曲变形的建筑钢梁。 原子弹爆炸过后所遗留的各种物品。 原子弹爆炸遇难者慰灵碑,竖立在和平纪念公园内中央,正式名称为“广岛都市和平纪念碑”,修建于1952年8月6日,陵墓形设计,其石室里有29万7684人遇难者的名单,正面的碑文是“请安息吧,战争错误不会重演!” 原子弹爆炸供养塔,这里安放着遭受原子弹爆炸数万遇难者的遗骨。昭和三十年(1955年)原子弹爆炸10周年之际,广岛战灾供养会在广岛市地下建立了供养塔,并举行了慰灵活动。 原爆之子像,是一座纪念佐佐木祯子和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中数以千计的遇难儿童的和平纪念雕像。佐佐木祯子死于因遭受原子弹辐射导致患白血病。 和平之钟,广岛夙愿会,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九月二十日建。 <p class="ql-block">和平钟塔,建立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昭和四十二年(1962年)10月28日,为了纪念日本和平宪法十周年。在</span>每天上午8时15分,和平钟都会敲响钟声,呼吁全世界“不要再有广岛”。</p> 动员学生慰灵碑。 和平观音像。 韩国人原爆牺牲者慰灵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广岛约有十万名韩国人,其中有军人、军属、征用工、学生、普通市民等,当原子弹爆炸时,瞬间夺走了2万多名韩国人生命。 美国总统奥巴马亲笔留言和纸鹤,“我们经历了战争的痛苦,让我们一起拥有推广和平、追求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勇气吧。” <h1><font color="#ed2308"><b>长崎原子弹爆炸资料馆</b></font></h1> 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资料馆,位于日本长崎市平野町7-8号。1945年8月9日,美军B-29轰炸机携带原子弹“胖子”从提尼安机场起飞,上午11点02分,投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颗原子弹。 “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当量为2.2万吨TNT,空中爆炸高度503米,造成长崎市7.4万人死亡,还有约6.8万人受伤‌。<br> 据美军战后解密资料,长崎爆心投影点在长崎浦上天主堂附近,松山町交叉点中心东南约90米,即东经129°51′56″,北纬32°46′12″。 东洋第一规模的浦上天主堂,位于爆炸中心约500米处,因原子弹爆炸倒塌、烧毁。 停摆的挂钟,位于距爆炸中心地约800米,原是山王神社附近一家居民中的挂钟,受原子弹爆炸冲击波而损坏,挂钟的指针停在了发生爆炸的时刻11点2分。久保忠八捐赠。 附着有头盖骨的钢盔,发现于爆炸中心地附近,在钢盔内部附着有遇难者的头盖骨。原田敦雄捐赠。 手骨与玻璃,发现于爆炸中心地附近,由于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将人手与玻璃熔化在一起。 熔化的念珠,发现于距爆炸中心地约600米的民房中。井手美咲捐赠。 熔化的砖瓦,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热辐射,使一些原本坚固的物品表面熔化。原子弹爆炸资料保存委员会捐赠。 印有树叶痕迹的木板墙,距原子弹爆炸中心地约1.4公里,木板墙直接遭受热辐射变黑,树叶痕迹竟然直接印在上面。 僧人的衣服,在原子弹爆炸中心以北约3.5公里的道之尾站前,衣服背部受到热辐射被烧得破烂不堪。 被原子弹热辐射烧毁劳动服和战斗帽,距原子弹爆炸中心约3.5公里,人的皮肤也严重烧伤。 女学生堤乡子的遗物,当时14岁,距爆炸中心地约700米的岩川町,饭盒里的米饭在爆炸后的火灾中碳化,装副食的饭盒背面写有“二年级三班堤乡子”的字样。大石严捐赠。 永井隆遗照和妻子的念珠手串,日本医师,从事放射线研究,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失去爱妻,又因辐射得了白血病后去世。 在原子弹爆炸的高温下扭曲变形的桥梁钢制构件。 《和平祈念像》,于1955年8月由北村西望设计完成,高10米,青铜材质。塑像右手指天象征原子弹爆炸的恐怖,左手平伸象征祈祷安定和平,闭上眼睛象征为遇难者祈祷。 《原子弹爆炸50周年纪念碑》,由长崎雕塑家富永直树设计制作,基座上镌刻着原子弹爆炸的时刻“1945年8月9日11时2分”。 和平之泉前的石碑,上面刻有一名因水而亡长崎少女的笔记:“喉咙干得不得了,但是水面上浮着一层黑油似的东西,但是非常非常的想喝到水呀,终于把这黑油一起喝了进去。” 《长崎钟》,也被称为和平钟,意为祈求世界和平。 《和平少女》作者郭其祥、王克庆、潘鹤、程允贤,大理石材质,于1986年国际和平年之际,中国政府赠送给日本长崎市政府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