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旅第十站:“欧洲第二首都”一一法国斯特拉斯堡

缤纷宇宙

<p class="ql-block">时间:2023年9月9日下午</p><p class="ql-block">地点:斯特拉斯堡</p><p class="ql-block">天气:20~32度 多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离开凡尔赛宫,我们便前往斯特拉斯堡,这是法国东北部最大的边境城市,阿尔萨斯大区首府,位于莱茵河西岸,东侧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隔河相望,西侧则为孚日山区。历史上,斯特拉斯堡处于多个民族活动范围的重合地带,19世纪中期开始逐渐成为德法长期争夺的焦点,几经易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里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建筑、语言、饮食和文化中体现出深厚的德法双重影响,人们称其为“德法混血之城”。如今,斯特拉斯堡已发展成为法国第七大城市,并且是多个欧洲联盟合作组织总部所在地,故有“欧洲的第二首都”之美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鸟瞰斯特拉斯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特拉斯堡有一条美丽的母亲河叫伊尔河,是莱茵河的一个支流‌,它静静地流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深入城市腹地,又形成许许多多的支流,如城市的毛细血管,穿梭于大街小巷,为每一处角落带来灵动的韵律。伊尔河流经斯特拉斯堡市中心时形成一个大岛,这个大岛又将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我们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打卡地便是位于老城的“小法兰西”,这个名字听起来挺浪漫的,但来历却让人大跌眼镜:据说十七世纪的时候,梅毒在这里流行,染病者聚集在此地疗养,德国人指称这种风流病是法国人惹来的,因此把这个地区取名为“小法兰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踏入小法兰西,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由河道编织而成的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纵横交错的河道宛如灵动的银丝带,在古老的建筑群间蜿蜒穿梭。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仿佛是大自然洒下的细碎宝石。河道宽窄不一,有的狭窄处仅容一艘小船通过,而宽阔处则能映出两岸房屋的完整倒影。一座座小巧玲珑的石桥横跨两岸,桥身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岁月的痕迹为它们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河道两岸,绿树成荫,鲜花吐艳。时有小船轻轻摇曳而过,船头劈开平静的水面,留下一道道长长的水痕。船夫悠然自得地划着桨,船上的游客沉醉于两岸的美景,欢声笑语在河道上空回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沿着河畔漫步,岸边是一排排中世纪木桁架房屋和巴洛克风格的砂岩建筑,古风浓郁‌,具有典型阿尔萨斯风格,融合了法国和德国元素。这种半木房子,色彩斑斓,粉色的、果绿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墙面,搭配着木质的窗框,意趣横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房子的屋顶陡峭而高耸,覆盖着色彩鲜艳的瓦片,设有造型别致的天窗和烟囱,为房子增添了几分俏皮与灵动。窗户通常是木质的百叶窗,或闭合或微微敞开。窗台上摆放着盛开的鲜花,色彩缤纷,争奇斗艳。墙壁上常常爬满绿色的藤蔓,它们顺着墙壁蜿蜒而上,与房子融为一体。这些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法兰西的街道是窄窄的深深的那种,木筋墙的房子鳞次栉比,小方石块的巷道古色古香,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中世纪。巷道中有许多店铺,但并不觉得商业气息浓重,反而感觉很有文化氛围,商家们仿佛是艺术魔法师,把店铺精心装饰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小殿堂。有的橱窗展示独具匠心,有的店铺门头设计似亮丽风景线,有的店内布局别具一格,有的店铺角落布置下足功夫,商家经营商业似在经营艺术,购物者获得物质满足,还享受美的洗礼和心灵的滋养。这方水土深厚的文化特质,滋养了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者谷登堡,也吸引了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德国作家歌德、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他们纷纷前来居住,并成就了辉煌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温柔地洒在小法兰西的每一寸土地上,居民们迎来了一天中的闲暇时光。街头巷尾,人们慵懒地坐在露天咖啡座,桌上的咖啡冒着热气,他们或是轻声交谈,眉眼间满是惬意,或是静静翻阅着手中的书籍,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运河边,有人悠闲地骑着自行车,有人带着自家的宠物散步,而年轻的情侣们则相依在河边的长椅上,望着悠悠流淌的河水,倾诉着彼此的心声,微风拂过,撩动着他们的发丝,画面温馨而美好。岸边的草坪上,一家人铺着野餐垫,摆满了美食,孩子们嬉笑玩耍,大人们则或躺或坐,尽情呼吸着带着花香的空气,仿佛外界的喧嚣都与这片小天地无关,只沉醉在当下的悠然自得里。小法兰西居民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他们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将生活过成了一首优美的诗篇,不慌不忙,宁静而祥和。</span></p> <p class="ql-block">从小法兰西坐巴士往斯特拉斯堡市中心走,十多分钟就可抵达斯特拉斯堡大教堂。还未到教堂,远远地就能看到教堂高耸入云的尖顶,如笋尖般从层层叠叠的屋顶冒出,直插苍穹,仿佛要刺破天际。那尖顶纤细而尖锐,线条流畅而凌厉,给人一种向上的张力和无尽的遐想,它宛如一座指引灵魂通往天堂的灯塔,在城市的天际线上独树一帜。142米的高度,哥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法国东北部最高的地标性建筑,难怪德国文学巨匠歌德见到它的第一眼就惊叹不已,称之为“广袤的上帝之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鸟瞰斯特拉斯堡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夜幕下的斯特拉斯堡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始建于1176年,1439年全部竣工,耗时长达263年。走近教堂,雄伟的气势令人震撼,这座宏伟的建筑如同一位屹立在时光长河中的巨人,散发着令人敬畏的魅力,站在教堂脚下,抬头仰望,顿感自己的渺小。教堂采用孚日山的粉红色砂岩石料筑成,外表呈暗红色,在阳光或灯光映照下,色彩独特,质感温润。教堂正面布满精致雕塑、浮雕,人物服饰表情各异、栩栩如生,巨大的拱门庄严肃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称赞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为“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是巨大和精致的完美结合”,评价恰如其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编辑 缤纷宇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缤纷宇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