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上海博物馆东馆

健康快乐

<p class="ql-block">  2025年新年的第二天,我和两个书友相约去了上海博物馆东馆。这座现代化场馆以白色大理石为主,点缀着玻璃幕墙,建筑外观庄重大气,宁静而肃穆。</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参观了《书法馆》,参观的人较多,需排队,这里展示着许多历代有名书法家的书法原件作品,</p> <p class="ql-block">  商代至魏晋南北朝,文字经历了篆、隶、草、楷、行的字体演变,形成多形态的汉字体系。各种字体又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应用范围,衍生出纷繁多姿的变体和别体。</p><p class="ql-block">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已步入审美意识萌芽阶段。汉魏之际,书法的审美意识由自发至自党。两晋及隋唐,草书和楷书趋于成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书法理论的探究同步得到发展,日益精微。</p><p class="ql-block">宋、元、明书家以晋唐法度为契机,不断拓展新技法和新意境,将自我审美意识与技法融会于结体与点画之中,涌现出风格各异的艺术流派。</p><p class="ql-block">清代文士留心于金石考据之学,注重商周金文、秦汉碑刻、六朝墓志等文字遗存,发挥艺术想象力及创造热情,熔铸新风,出现了帖学到碑学的转变,开辟出刚健浑厚的新风。近现代书家碑帖交融,进一步拓展了风格的包容性,个性表现更为鲜明。</p> <p class="ql-block">展馆里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王献之《鸭头丸帖》这三件展品是馆里珍品,需要排队移步观看。</p> <p class="ql-block">《石门颂》一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它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块摩崖刻石。它静静地展示在这里,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历史。那上面的刻字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清晰可让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众多精美的书法作品,更让我们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书法馆》我们又去了《绘画馆》</p><p class="ql-block"> 中国绘画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史前岩画、陶制彩绘等已可见端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绘画日益具有其独立的审美意义,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登上了历史舞台。冠以国名的"中国画",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它以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为主要工具,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勾、皱、点、染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经营位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参观了《海上书画馆》</p><p class="ql-block"> 此馆"围绕"何以海派"进行上海书画溯源,旨在通过挖掘馆藏所蕴含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特质,籍"海上三部曲"特展之学术成果,探充海上千年书画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底蕴深厚、艺脉醇正、兼融并蓄、勇于创新"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三个馆,《书法馆》《绘画馆》及《海上书画馆》,看完大家都感到疲惫了,于是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在上海朋友的按排下住进了《上海凯宾斯基大酒店》,略作休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疲劳已消,乘兴去了繁华热闹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以及带有历史的沧桑和厚重的外滩,最后还登上了上海的标志建筑东方明珠塔。不亦乐乎也。</p> <p class="ql-block">这次上海之旅,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上海的繁华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