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荟萃看无锡 -- 秦邦宪故居

迎新

<p class="ql-block">  天还没亮就下起了雨。吃过早饭到成忠哥家唠嗑。今天是十一月的第一天,在我们辽西是供暖开始日,可无锡的气温还在20度以上。午饭后雨小了。想着成忠哥介绍了无锡有许多的名人故居,参观故居在室内,下雨也没影响。于是拿着雨伞,到小区门口的公交站乘公交车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无锡这个地名,来源于境内的锡山。远在西周和秦朝时期,锡山盛产锡矿。到了汉朝,资源枯竭,因此得名“无锡”‌。由此看来,古时无锡的经济还是很发达的。进入新世纪,无锡的生产总值长期居全国前十位。经济沃土,必然是人才辈出‌。人杰地灵的无锡配得上四个字——群星璀璨。艺术领域有书法家王羲之,画家倪瓒、徐悲鸿‌,做官的有宰相李绅,革命家有秦邦宪、张闻天,科学家有钱伟长,教育家周培源,企业家荣德生和荣毅仁,金融界周小川‌,文学家钱钟书,地理学家徐霞客,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有100多座,星罗棋布于无锡的大街小巷。</p><p class="ql-block"> 细雨绵绵,情思深深。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秦邦宪故居的大门前。</p> <p class="ql-block">  <b>秦邦宪故居 </b>坐落在梁溪区崇宁路112号。这是一座青砖黛瓦、飞檐翘角、<span style="font-size:18px;">庭院抱厦、</span>马头墙矗立,建于清光绪末年的江南民宅。高高的门楼,黑漆漆的木门,门楣上高挂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秦邦宪故居”匾额。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秦邦宪,1916年至1921年期间就居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2013年,秦邦宪故居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走进故居,秦邦宪的半身铜像就位于大厅的正中央,在射灯的映照下散发着熠熠光辉。</p><p class="ql-block"> 铜像身后的背板上,镶嵌着周恩来在秦邦宪遭遇空难后,写下一篇题为《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文章中的一段话:“博古!你是为修改宪草而粉身碎骨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我敢向你保证:我们要为坚持完成一部民主宪法,建立民主中国而奋斗到底!博古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秦邦宪故居也是<b>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览</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题写了“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览的展名。</p> <p class="ql-block">  1907年,秦邦宪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世家,是北宋词人秦观的后代。9岁时,父亲病故,家道中落,遭受了不少坎坷。幸好有亲友相助。</p><p class="ql-block"> 1921年,勤奋好学的秦邦宪考入了苏州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在学校,秦邦宪接触到了《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受到很大影响。加入由无锡籍学生发起的中国孤星社,并被推选为该社苏州支部委员。后加入了进步学社“锡社”,仿照《新青年》在家乡编辑进步刊物《无锡评论》。</p><p class="ql-block"> 1925年,秦邦宪到上海大学学习。“五卅惨案”发生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爱国学生掀起的反帝活动。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遵照组织安排,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干事。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1926年11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组织批准,秦邦宪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span>和王明、张闻天、王稼祥、邓小平、蒋经国等人成为了校友。中山大学规定,所有留学生必须要有俄文名字,秦邦宪的俄文名字叫“博古诺夫”。后因革命工作需要化名,他便用了俄文名字的前两个音。</p><p class="ql-block"> 1930年5月秦邦宪回国,担任了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1931年4月任青年团书记,9月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  1931年,24岁的秦邦宪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 -- 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负责中共中央工作‌。他迷信共产国际,工作中执行了错误的“左”倾路线,致使革命遭受严重损失‌。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他对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李德盲目信任依赖,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后,秦邦宪<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正确,衷心拥护新的中央,在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span></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特别是在党的七大上的发言中,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得到了党的谅解。其磊落的人品一直被党内称道。</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上秦邦宪被解除了中共最高领导职务,但还是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秦邦宪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兼外交部长。</p> <p class="ql-block">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秦邦宪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协助周恩来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p><p class="ql-block"> 1937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p><p class="ql-block"> 1938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部长和南方局组织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41年后,在延安创办和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工作,任新华通讯社社长。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1946年2月,秦邦宪作为中共代表去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和宪法草案审议小组的工作。4月8日回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坐的美国运输机</span>在山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9岁。</p><p class="ql-block"> 秦邦宪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功也有过。毛泽东对秦邦宪有很高的评价:“秦邦宪是一个很有原则、很有组织观念的人。”</p> <p class="ql-block">  秦邦宪的父亲叫秦肇煌‌,是清末的举人,毕业于杭州法律学堂,曾在温州、宁波、兰溪等地任审判厅刑事庭庭长、统捐局局长。1915年因患肺病辞职,举家迁回无锡。为看病不得不把城中的祖宅卖掉,租住了秦邦宪族叔秦琢如的家宅。</p><p class="ql-block"> 这座宅院,是一组典型的晚清江南家族宅院建筑群,共有东西两轴七进院落,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秦邦宪一家租住的是“既翕堂”西轴第四进平房,中为客堂,东西厢房分别为书房和卧室。</p> <p class="ql-block">  “既翕堂”的匾额,由晚清状元、著名近代民族工商实业家张謇题写。“既翕”二字出自《诗经·小雅》,有“和顺”之意,意寓家宅和睦。</p> <p class="ql-block">  慎德堂匾额由清朝曾任无锡县令的廖纶题写</p> <p class="ql-block">  西侧的厢房是卧室</p> <p class="ql-block">  东侧的厢房是书房</p> <p class="ql-block">  故居外的小花园里绿树参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宁静而安祥。</span>斑驳的外墙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曾经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花园中间矗立着秦邦宪烈士的全身雕像。他身着大衣,目光炯炯,好一副风华正茂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秦邦宪是令人敬佩的。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成长与转变。从初入政坛的锋芒毕露,到犯错后的深刻反省,再到最后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践行了他在学生时代写下的那句名言:“生为中华人,死为中华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