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森林 2696536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常听老年人念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让我深信苏杭才是中国最美的地方。彼时,我只能透过电视屏幕去窥探它们的风貌,心中满是对亲身游历苏杭、探寻那梦中天堂模样的渴望。然而,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难的时期,这仅仅是脑海中遥不可及的奢望罢了。</p><p class="ql-block"> 退休了,时间虽然自由了,但是也到了花甲之年,成了退休老年人队伍中的一员了。二零二三年的四月份,我与老伴在结束了第一次江南行之后,有机会在上海参加了一个苏杭游散客拼团,哪成想,这散客拼团就是坑人的购物团。</p><p class="ql-block"> 记得旅游大巴车来到杭州西湖边,“旅行社”就把我们转给了杭州的男导游。剩下来的行程,全听任杭州的男导游摆布了。先是安排游客们乘船游了小半圈西湖,然后匆匆靠岸就结束了所谓的西湖之旅。整个下午,我们跟随他前往杭州农学院“品茶”,聆听着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的故事;接着又被带到杭州的“丝绸文化博览馆”,听工作人员讲述丝绸在杭州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就是让我们买茶叶,买丝绸套装,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着实体验了一次购物团的滋味,<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慨拼团旅游的套路之深。</span></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我们被上海的拼团所欺骗,参加了这样一个纯粹的购物团,实在令人叹息!近在眼前的西湖美景摄人心魄,而我们却与之擦肩而过,未能尽情欣赏,甚至连几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都没能留下,这实在是一大憾事!</p> 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在我与家人结束了第二次江南之旅之后,有缘再次来到了杭州,有了充足的时间与杭州结缘,更是对西子湖畔的天堂美景有时间去欣赏她,去深度游的拍摄她了解她。</p><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西湖十景碑;那枫红柳绿的苏堤白堤;那南屏晚钟的净慈寺;那传奇又颇具传奇色彩的雷峰塔的故事;那白堤旁的孤山;西泠印社;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南宋抗金名将岳鄂王庙;宋代义士武松墓;近代英烈秋瑾墓和塑像;还有那杭州的最高峰“北高峰”;以及著名的飞来峰和灵隐寺;上中下三天竺庙宇等。</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月来的时间,我把个西子湖畔玩转了个遍,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彻底的弥补了二零二三年春季那次散客拼团游的遗憾。本篇就是西湖篇的开始,陆续把西湖的美呈现给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御碑”,是清康熙帝的御笔亲题,西湖共有十处这样的御碑,它们是珍贵的国宝文物,其上有碑亭加以保护,并有摄像头24小时监控。</p> <p class="ql-block"> 断桥残雪名字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一、从地理位置角度:西湖的白堤(旧称“白沙堤”)从孤山蜿蜒而来,到断桥处而断。这种地理形态上的中断,是“断桥”名称早期的一种可能来源。在宋代,断桥被称作“宝祐桥”,那时它可能就已经因为在堤上位置的特殊性而有了相关名称。</p><p class="ql-block"> 二、从景观特色角度:冬季下雪后,当积雪开始消融时,由于断桥是拱形石桥,桥的阳面(一般是朝南的一面)冰雪融化得比较快,而阴面(朝北的一面)的积雪还会保留一段时间。从远处看,桥的阳面和阴面颜色、形态对比明显,好像桥从中间断开了一样,呈现出“残雪”覆在“断”桥上的奇妙景象,因此得名“断桥残雪”。</p> <p class="ql-block"> 这是傍晚日落时分的断桥景区,时间是十一月的二十三日,此时的杭州已经进入初冬,西湖的荷花已经败落,半枯的荷叶仍不失几分绿意,夕阳余晖染红了一池碧水,断桥白堤之上的游人仍络绎不绝,欣赏着日暮时分西湖景色,芬芬在断桥这里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 断桥残雪源于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的笔墨辞赋,但真正让断桥家喻户晓的,还是《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影视剧的影响。无论是天南地北的游人,只要到了杭州的西湖之畔,人们都要来到断桥这里逗留一下,在白堤断桥上走走,追思一下《白蛇传》故事中让那白娘子与许仙梦断西湖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 断桥景区是西湖游人如织的地方。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时分,游客们都聚集在御碑亭和拱桥之上,或眺望远山如黛的群山,或俯瞰湖中的片片帆影,或者等待拍摄夕阳美景。</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因为断桥是《白娘子与许仙》被法海和尚拆断姻缘之地的缘故,游客们特别对断桥景点感兴趣。可见《白蛇传》影视剧影响之大。无论男女老少,他(她)们从这里徒步走在白堤之上,在这里找寻故事中的影子,实地感受许仙与白娘子结缘而又梦断情缘。</p><p class="ql-block"> 图二是在宝石山顶拍摄的西湖断桥,是用华为手机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西湖水面广阔,西湖三面环山,湖泊面积约为6.38平方千米。其中包括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域。</p><p class="ql-block"> 外西湖面积最大,是西湖的主体部分。西湖平均水深约2.27米,最深处约5米左右。这些水域相互连通,构成了西湖独特的水系景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来到西湖景区,无论是谁,都免不了乘坐下轮船,或者租一叶轻舟,在湖面荡漾一下。湖面上大小游船很多,这是傍晚时分划船游玩的人们。</span></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一是在西湖游船之上向西拍摄的,背景是宝石山和其上的保俶塔。</p><p class="ql-block"> 宝石山位于杭州西湖的北里湖之畔,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宝石山山上植被丰富,树木郁郁葱葱。在夏季为游客提供一片清凉的绿荫。站在宝石山最高处蛤蟆峰上,可以俯瞰西湖全景和杭州城的部分风貌。</p><p class="ql-block"> 保俶塔始建于北宋时期,最初是为了保佑吴越国王钱俶而建。钱俶归宋后,他的家人为了祈福而建造此塔。历经多次修缮,保俶塔依然屹立在宝石山顶,见证了杭州城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保俶塔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实心塔,塔高约45.3米。塔身线条优美,挺拔秀丽,与宝石山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从远处眺望,保俶塔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矗立在山巅,是西湖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西湖十景之二平湖秋月 <p class="ql-block"> 位置与布局: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它背靠孤山,面临西湖外湖,视野开阔。这里有一片较为开阔的水域,湖水平静如镜,周边点缀着亭台楼阁、曲桥水榭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赏月绝佳处:顾名思义,平湖秋月是西湖观赏秋月的绝佳之地。在中秋之夜,天空明月高悬,洒下柔和的清辉。月光倾落在平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月影在水中摇曳,与湖岸边的建筑、树木的倒影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白天,这里的湖水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天空,景色同样迷人,湖面上时有游船穿梭,增添了灵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 平湖秋月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亭台楼阁:平湖秋月的建筑主要包括御碑亭、水面平台、四面厅、八角亭等。御碑亭造型古朴典雅,亭内的碑刻记载了此地的历史文化等相关内容。水面平台伸出湖面,是观赏湖景的绝佳位置,人们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感受西湖的水波。四面厅建筑空间通透,四面皆可观景,无论是观赏湖景还是周边的园林景致都极为方便。八角亭则具有独特的造型,飞檐翘角,增添了建筑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园林景观:周边园林景观精致典雅,种植有桂花、荷花等多种花卉植物。在秋季,桂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甜香,与湖景相得益彰。荷花开放的季节,荷叶田田,也为平湖秋月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诗词文化:众多文人墨客为平湖秋月留下诗篇。例如,明代徐文长有诗“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生动地描绘了平湖秋月的壮美景色。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景色之美,还蕴含了诗人对西湖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p> 中山公园和西泠印社 <p class="ql-block"> 位于白堤路旁的中山公园,园内有以下人文遗迹。</p><p class="ql-block"> 1. 中山纪念亭: 这是公园内的重要建筑。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亭为八角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翘角,造型精致。亭内有相关的碑刻等,记载着孙中山先生与杭州的渊源以及人们对他的缅怀之情。</p><p class="ql-block"> 2. 清行宫遗址: 清代朝时期,这里是皇帝南巡时的行宫所在地。虽然如今行宫建筑大多已不完整,但遗址依然保留了部分历史遗迹。地面的石板、础石等建筑构件,还能让人想象当年行宫的规模和辉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 “西湖天下景”亭: 此亭的名字取自苏轼的诗句“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亭柱上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副对联用回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及周边山水在不同天气、不同时间的美景,是西湖景观文化与楹联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p><p class="ql-block"> 4. 林和靖墓: 林和靖是北宋著名诗人,一生不仕,隐居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的墓位于中山公园内,体现了后人对这位高逸之士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金石篆刻专业社团。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民间艺术团体。这里汇聚了众多的印章爱好者和顶尖的篆刻大师。印社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印章,从古代的玉玺到近现代的名人篆刻,每一枚印章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和文化记忆。这些印章的制作工艺精湛,包括篆文的书写、雕刻技法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泠印社见证了中国印章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汇聚了众多知名的篆刻家、书法家、金石学家等,在国内外艺术领域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其百年历史宛如一部生动的金石文化史书,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心血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我对西泠印社早有耳闻,本次与之不期而遇,把个西泠印社上下看了个遍,也拍摄了不少图片,感慨西泠印社自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壮大,以及金石文化的传承与厚重的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泠印社内的华严经塔: 它是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塔的造型精美,塔身刻有《华严经》经文,每一层的雕刻都细致入微。它融合了佛教文化与印社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独具一格,为印社增添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和浓厚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图二是汉三老石室:它是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室内存放着“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此碑被誉为“东南第一碑”,是浙江现存最古老的汉文石质碑刻。石室的建筑坚固凝重,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提供了安全的环境。整个建筑与碑刻相互映衬,凸显了西泠印社对于古代金石文物保护的重视。</p> 西湖之畔的历史名人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白堤尽头西泠桥畔的秋瑾墓。秋瑾于1907年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其墓历经十次迁徙,最终于1981年10月葬于西湖孤山西北麓西泠桥南堍 。</p><p class="ql-block"> 墓呈方形,用花岗岩砌成,高1.7米 。墓穴内秋瑾烈士遗骨骨殖坛中,置石砚一方,上刻“秋瑾墓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西泠桥畔” 。墓座正面嵌孙中山题字“巾帼英雄”石刻,背面为徐自华、吴芝瑛题书《鉴湖女侠秋瑾墓表》 。</p><p class="ql-block"> 墓座上端为汉白玉雕秋瑾全身塑像,高2.7米 。秋瑾头梳髻,上穿大襟唐装,下着百褶散裙,左手按腰,右手按剑,眼望西湖,英姿飒爽。</p> <p class="ql-block"> 西湖孤山陈英士像: 陈英士名其美,1878年生于浙江湖州,乃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1905年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密谋江、浙大举,为内奸告发,不果。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与宋教仁、谭人凤等共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于上海,以北移革命中枢至长江流域,辛亥武昌首义后,清兵南下,乃迅急领导光复上海,并助克浙、苏与南京。</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论沪役对革命成功之贡献曰:"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较他省尤多也。"上海光复后,任沪军都督。任内邀集各省代表至沪,以筹创民国临时政府。袁世凯维任临时大总统后,界以工商总长,不就。授以勋二位,笑置之。未几,袁阴谋窃国,癸丑二次革命爆发,任上海讨袁军总事败后,佐孙中山组中华革命党,图再造共和。嗣领导肇和、江阴二役,均告失败。1916年遭袁党暗杀于上海。生韩、越志士争取独立。大韩民国大统领朴正熙特于1966年亲颁一等建国勋章,以示追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湖之畔,西泠桥边,静卧着武松墓。其墓呈圆,条石相砌,高约两米,墓前碑石矗立,上书“宋义士武松之墓”,字迹苍劲有力。</p><p class="ql-block"> 传说当年武松任职杭州知府衙门提辖,性烈如火、嫉恶如仇。彼时,那“蔡虎”蔡鋆倚仗蔡京权势,横行杭城、鱼肉百姓。武松见状,怒从心起,毅然藏利刃于蔡府门前。待蔡鋆耀武扬威出行之际,武松恰似猛虎出山,疾冲上前,利刃寒光闪烁,数刀之下,蔡鋆倒地毙命。然武松亦因此被官兵擒获,受尽重刑,最终含恨殁于狱中。杭城百姓感其恩义,念其壮举,遂将他葬于这西湖之滨,让英雄长伴湖光山色。</p><p class="ql-block"> 虽《水浒传》中言武松不招安,于杭州钱塘江边六和塔寺院落发出家,安度余生,且六和塔景区至今流传着他的传说。但无论如何,武松墓在此矗立,凝聚着杭州人民对这位义士的深深追思与敬重。它不单是历史人物的安息之所,更承载着民间对正义的执着向往,对压迫的无畏反抗精神。</p><p class="ql-block"> 从西湖文化角度而言,武松墓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文人墨客的诗意华章、浪漫旖旎的爱情传说之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侠义笔触,使其人文景致更加丰富多彩,英雄之气长留湖畔。</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湖“钱塘苏小小墓”,位于西湖西泠桥畔。苏小小是南齐时的钱塘南齐名伎,她生得娇小玲珑,聪慧过人,且能诗善文,多才多艺。虽身处风尘,却洁身自好,追求自由的爱情和独立的人格。其与阮郁等才子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笔下的浪漫传奇。</p><p class="ql-block"> 苏小小墓在历史上曾多次修葺与变迁。其墓的形制简洁而不失典雅,墓前常常有人敬献的鲜花等供品,不少游客们还在墓前拍照留影,以表达对这位才情卓绝的奇女子的追思与敬仰。虽然是个墓冢,却是没有丝毫的阴森恐怖之感,更像是一座精致的艺术品坐落在西泠桥端,成了西子湖畔一道惹眼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历代文人如李贺、白居易等都曾赋诗吟诵苏小小,使得她的形象和故事千古传颂,她的墓也成为了西湖畔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承载着杭州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浪漫情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凭吊缅怀,在西湖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中,延续着一段跨越时空的佳话。</p> 湖畔的人文自然景观 <p class="ql-block"> 这是俞曲园纪念馆,它坐落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西泠桥南侧,由晚清朴学大师俞樾的旧居俞楼改建而成,素有“西湖第一楼”美誉。</p><p class="ql-block"> 1862年到1908年,俞樾受骋出任杭州孤山诂经精舍的学教,讲学三十余年,弟子们将他讲学的诂经精舍命名为俞楼。</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湖孤山南端的西泠桥,西泠桥端坐落着南齐名妓苏小小墓,照片左端就是苏小小墓冢和亭子。</p> <p class="ql-block"> 西湖风雨亭。它位于杭州西湖边的跨虹桥畔。它的名字来源于秋瑾就义前的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座亭子是为了纪念秋瑾这位杰出的女革命家而建,承载着人们对她的缅怀和敬意。</p><p class="ql-block"> 风雨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式亭子,飞檐翘角,红柱青瓦。亭子造型古朴典雅,在西湖边众多的景观建筑中独具特色。周围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与西湖的湖水相互映衬。从亭中向外望去,可以看到西湖的湖光山色。</p><p class="ql-block"> 风雨亭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革命纪念性建筑的代表之一。风雨亭每天都有老年人在这里唱歌和各种乐器演奏。</p> <p class="ql-block"> 西湖中的鸳鸯们是一道风景线。它们成双结对嬉戏于湖面上,与家禽鸭子们和谐相处,争相抢夺游客们投喂的食物,那机灵劲特别招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西湖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群山环抱的西子湖畔文化古迹颇多,接下来的篇幅中将陆续呈现给朋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