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家报》编辑部

浪漫港湾

<p class="ql-block">《快乐老家报》★(总第335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让平谷的《快乐老家报》</p><p class="ql-block"> 讲好平谷快乐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主 编:刘建军</p><p class="ql-block">副主编:张海荣</p><p class="ql-block">顾 问:平谷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p><p class="ql-block"> 王春信</p><p class="ql-block"> 平谷调大鼓鼓曲艺术蔡家班</p><p class="ql-block"> 李金萍</p><p class="ql-block">校 对:刘金香 李晓芹</p><p class="ql-block">编辑部(主 编)电话 13552487547</p><p class="ql-block"> (副主编)电话18601361025</p><p class="ql-block">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 黑豆峪村佛山北街79号</p><p class="ql-block">★感谢广大读者关注、支持与转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 <p class="ql-block">⭐️⭐️⭐️老家新闻⭐️⭐️⭐️</p><p class="ql-block"> (来自高大尚平谷公众号)暖心值拉满!1.5万个水饺接力在平谷区上演——</p><p class="ql-block"> 元旦前夕,一场“爱心”饺接力在平谷区上演。爱心组织慷慨解囊,志愿者合力包制,共同将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和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以及户外劳动者的手中,为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与关怀。区委副书记葛海斌参加“爱心”饺接力活动,与新就业群体和志愿者们亲切交流,共同感受这份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温暖情谊。</p> <p class="ql-block">  “爱心”饺接力由区委社会工作部发起,得到了北京康安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即刻到家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桃花媛志愿服务中心等区内多家爱心“两新”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在即刻到家兴谷家园养老服务驿站,大家分工明确,热火朝天开始了包饺子。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包出一万余个饱含温情的“爱心”饺。为了能让大家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区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兵分多路,赶在午饭前将刚刚出锅的爱心水饺送到了顺丰、美团、饿了么等新就业群体站点,以及区医院、中医院、畅观楼等网约车司机的集聚地。</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又马不停蹄地将水饺送至在平谷万达广场执勤和维护秩序的街道志愿者、派出所民警以及万达广场安保人员手中,向这些坚守岗位、守护跨年秩序与安全的工作人员表达敬意与感谢。</p> <p class="ql-block">  从清晨到夜晚,这场“爱心”饺接力,不仅让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劳动者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也进一步彰显了平谷区对新兴领域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在寒冷的冬日里传递出融融暖意,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一份祥和与幸福的气息,更为构建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视频新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华山镇太暖心!白尾海雕“西峪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播音:李晓芹</p> <p class="ql-block">⭐️⭐️⭐️老家看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印度一猴子会做家务成网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帮村民擀面饼洗餐具。</p> <p class="ql-block">  一家小狗特通人性,每次主人带着它去遛弯,手里都要拿着一木棍来做杖或管理小狗之用。后每次出屋,小狗第一时间去放木棍的地方衔叼木棍,提示主人别忘了。</p> <p class="ql-block">⭐️⭐️⭐️老家文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谷榜样特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爱撑起一片蓝天》</p><p class="ql-block">殷秀清事迹:</p><p class="ql-block"> 好媳妇二十多年不离不弃 用爱为四位亲人撑起一片天</p><p class="ql-block"> 殷秀清,女,1970年11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平谷区特殊教育中心教师。二十多年来,她尽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婆和体弱多病的父母,为兄弟、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爱亲美德,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以凡人善举温暖人心。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顾公婆 传承美德</p> <p class="ql-block">  结婚30余年,殷秀清一直与公婆吃住在一处,她把公婆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对待,二老对她也像亲生女儿一样疼爱。1996年公公因患脑血栓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照顾公公的担子就落到了殷秀清和丈夫肩上。夫妻俩坚持每天为老人洗脸洗脚、擦洗身子、按摩翻身、换洗床垫,公公虽长期卧床,但从没生过一次褥疮。殷秀清还坚持每周给公公洗澡、刮胡子、剪指甲,讲一些新鲜事儿给他听,哄老人开心。2004年,公公因病情加重去世,只剩下婆婆和他们一起居住。</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但殷秀清和婆婆一起生活的三十多年里,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她平时想尽办法给老人做细软可口的饭菜,每年母亲节和婆婆的生日,她都为老人买新衣服和糕点,送上祝福,婆婆心里特别高兴。</p><p class="ql-block"> 婆婆由于年轻时下地劳作,积劳成疾,双腿严重畸形,在1998年做了截骨矫形手术,2005年婆婆又做了膝骨关节置换手术。殷秀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婆婆住院期间,她忙前忙后,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通宵达旦地守护在老人的病床前,做饭喂饭、擦洗按摩,周到细致地照顾着老人。同病房的病人都连连称赞,羡慕老人有个好儿媳。近些年,婆婆一度病情加重,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殷秀清总是耐心擦洗,陪老人说话,没让老人受过一点委屈。</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婆婆活动范围大一些,殷秀清还特意买了轮椅,天气好的时候,就推着老人到户外遛弯、散心、晒太阳。婆婆已90岁高龄,仍红光满面,精神状态特别好,逢人便夸“我这个儿媳妇胜过亲闺女!”殷秀清言传身教,女儿、女婿、外孙也都非常孝顺。逢年过节,她还会把兄弟姐妹们邀请到家中团聚,家里处处洋溢着孝老敬亲的气氛,更让婆婆享受了子孙满堂和睦相处的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敬父母 无微不至</p><p class="ql-block"> 婚后的殷秀清,虽不和父母同住,但时刻记挂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有事情,随叫随到。77岁的老父亲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2005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如今行走困难。78岁的老母亲于2022年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病情严重,多次住院。父母住院期间,作为大女儿的殷秀清每日守候在病床前,喂水喂饭,不仅在生活起居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辅助老人练习翻身、走路,还总陪他们说话,努力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沉闷、不颓废,更是在精神上鼓励老人与病魔作斗争。</p><p class="ql-block"> 两年的时间里,她带着老母亲在医院进行了9个疗程的化疗。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细的照顾,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目前生活已能够自理。殷秀清虽然没和父母住在一起,但她每周都会去看望老人两三次,其余的每天也都和父母视频通话,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遇到困难随叫随到,为父母的晚年生活排忧解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奉献无悔 赢得赞誉</p><p class="ql-block"> 在照顾家中老人的同时,殷秀清在工作上也从未懈怠。从事特教工作30年来,殷秀清一直用耐心、爱心温暖残障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开心,让家长省心。她全心全意爱着这些“喜怒无常”的孩子们。为了让残障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本领,她手把手教他们洗脸、刷牙、穿衣服、系鞋带,随时准备协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殷秀清一直资助学校的一名特困生,为他购买学习用品,还经常从家里给他带来食物和衣物。学生家长感动地说:“殷老师真不容易,学生们的吃喝拉撒睡样样都管,给我们家长减轻了不少负担,太感谢您啦!”</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殷秀清用30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的责任与担当,用她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双方老人的晚年生活,谱写出一曲孝老爱亲、真情奉献的悠扬之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家报告文学连载6⭐️⭐️</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位盲人的鼓曲生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刘建军 刘淑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校对: 张海荣 李晓芹</p> <p class="ql-block">  起初,因离家近,师徒俩就在李金萍娘家一带,什么北坎子、一到六道河、安营寨等村说书,后又发展到密云县大城子公社关上、墙子路、关上南沟北沟、大梯子峪、小梯子峪、下泉、苍树会、前沙岭、后沙岭、柏崖、孝女台、程各庄、高庄子、杨各庄、大城子、涅峪、蔡峪、王各庄等村。听书的人可多了,都被师徒俩说的《施公案》、《薛刚反唐》、《呼家将》、《杨家将》、《水浒传》等传统大书深深吸引。这个小队没唱完呢就有别的小队来邀请,以至于排队等候。有一次,为争取早日听上书,一个大队书记来接书,对正在说书这大队书记说:“我是来接书的,我们那都给两位师傅包上羊肉馅饺子了。”“你就是给包骆驼肉馅饺子也不行,我们这还没说完呢?你回去吧!”来接书的书记咋说也不行,只好回去等待。为什么这师徒二人这么受欢迎呢?就是因为他们会的曲目多品种全,不管是西河大鼓,京东大鼓还是平谷调都能叫人听得如醉如痴。但是受欢迎的还是平谷调大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平谷调大鼓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李金萍从拜师到把兴隆县六道河、密云县大城子两大公社唱红期间,师傅利用闲暇时间就给她唠叨平谷调大鼓的来历和发展史,更加激发李金萍把书说好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早在大清年间,现在的平谷区马坊镇李蔡街,有一人叫蔡龙兴,年轻时特别喜欢读书,文化知识深厚,常常给村里人念书(念书里的故事)。念着念着,他感觉到有时上句话跟几句话后的话有些押韵,他茅塞顿开,就把书里故事的每句话,能赶折的赶折,能赶韵的赶韵,经过自己这么一改写,经过一念,还朗朗上口,念来念去,越念越熟也就脱离了念书,索性比手划脚的给三里五村的老百姓说书。</p><p class="ql-block"> 后来蔡龙兴就操着单鼓,拿着铁片鸳鸯板(铁片大鼓由这儿而来,现已使用钢板或铜板作为鸳鸯板。特点:声音响亮、清脆)到处说书,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子承父业,由于其子蔡林受父亲的影响,也走上了说大鼓书的道路。青出于蓝胜于蓝,在蔡林一生的鼓书生涯中,他把民间哼哼的小调用唱的方式运用到大鼓书中来,说加唱又进一步鲜活了大鼓书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到了第三代传承人蔡福顺和师弟王宪章这里,蔡福顺又把三弦引用进来,更加丰富了大鼓书的情调。那时,师兄弟俩为了多挣点银两养家糊口,就各奔东西。王宪章走关外去了东北,蔡福顺走关内去了京师(现在的北京)。</p><p class="ql-block"> 单说师弟王宪章来到了东北,他到东北奉天说唱大鼓书时间不长,东北王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今辽宁省海城市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国家元首、北洋军阀奉系首领、陆海军大元帅 )的三姨太听说来了个说唱大鼓书的,说唱的挺好就把王宪章请进府上。第一天三姨太就听迷了,她知道张作霖更爱听书,为了讨好,赶紧又把王宪章推荐给了张作霖。</p><p class="ql-block"> 张作霖从小出身贫苦人家,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自打王宪章一来到他身边,通过给他说唱大鼓书,张作霖可就长了大知识。他把学到的兵法、政治默不作声运用的井井有条,最后被称职为陆、海、军大元帅。</p> <p class="ql-block">⭐️⭐️⭐️老家文艺⭐️⭐️⭐️</p> <p class="ql-block">舞蹈鬼步舞《映山红》</p><p class="ql-block">表演者:夏各庄镇文艺爱好者郭淑芹、田广琴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