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印记

龙 啸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这是一张父亲七十多年前的老照片,也是父亲从军历程中留下来的唯一一张照片。我的父亲是1947年从家乡济宁入伍的,当时父亲一开始参加了地方部队,应该是是华东七纵25军220团(山炮团)(后属于第三野战军序列),抗美援朝时父亲是24军74师炮团(352团)九连任军械上士、班长。父亲随部队参加了解放兖州、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在革命的大熔炉中父亲共立战功六次,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常说:我们革命不是为了个人享福,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过好日子。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家庭出现了变故,父亲携家带口从黑龙江克山回到了山东济宁老家,生活十分困难,但父亲从来不向政府伸手求援。抗美援朝后父亲又加入到了地方建设当中,转到了黑龙江克山县,并在那里遇到了我的母亲,组建了幸福家庭。这张照片是渡江战役部队占领南京后父亲留作纪念拍摄的,那时候父亲才二十三岁,自从参加革命后父亲极少与家人联系,再加上父亲入伍后改了名字(据父亲讲当年很多人加入人民军队都用化名,不用真实姓名,甚至于连家庭地址都不真实,怕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自己的家属),家里人也联系不到,部队又经常转移,无法确定部队具体地址(保密,据父亲讲当时部队番号及首长姓名都保密),多年不回来,又无音讯,以至于家里人都误以为父亲牺牲了,以至于爷爷临去世都呼唤着我父亲的名字而没能见最后一面,这也成了我父亲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这张照片后来被父亲贴到了他的《立功证明书》上得以在南征北战的枪林弹雨里保存了下来。人虽然说显得清瘦但那褪了色的军装显得更加威严而庄重,那身军装承载着时代的使命,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这一幕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缩影,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故事里有热血、有奉献,每一个元素都是历史的印记。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可老照片承载与传承着他的精神,讲述着那烽火硝烟中为新中国而出生入死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u>  下面《立功证书》扉页上这段文字是父亲在抗美援朝时一九五二年十月于火炎山阵地上写下的。虽然说父亲用政治生命与肉体生命来衡量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但我认为那就是一种为了祖国和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这是父母与两个姐姐在克山县时的合影,照片拍于1961年,也是我二姐的百天照。家庭的回忆总是充满着温暖与沧桑。当时一家人在一起合影应是非常温馨而幸福的时刻,现在虽然照片背景模糊不清,但父母与两个姐姐穿着旧式服装的模样却深深印刻在时光里,旧服装是那个时代的标志,现在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服装在那个吃饱穿暖都成问题的年代,已彰显了当年我们家的生活水准很不错了。这一瞬间被定格下来,成为了家庭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时过境迁,岁月流转,沉淀的历史凝结着厚重的文化,过往的云烟印证着历史的天空,照片虽然说很沧桑,但记忆永远留存,成为后人追忆的往事,唤起后人对历史的回忆,引领并告诫人们生活在这华夏盛世中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且行且珍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