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三:第1章!

金桥书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b></p> <p class="ql-block">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孔子评论季孙氏,“在家庙中使用周天子的八佾之舞,这都忍心做,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呢?”</p> <p class="ql-block">八佾第三篇主要说的是礼,乐。我们学习了,学而第一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及能力、智慧,为政第二则是说学业每成,各项能力提升之后要出来担当,为国家为社会担起责任,八义第三则告诉我们,在付出担当的时候要追求按“礼”行事,有规矩,有原则,有制度。</p> <p class="ql-block">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p> <p class="ql-block">《为政》篇不是说过孔子能不能先知的问题吗?其实孔子早已看出季氏的动向,所以有人告诉他季氏八佾舞于庭,在家里摆天子的排场时,孔子就说,这要注意!季家的野心不小,像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去做呢?叛变、造反,他都会干的。孔子就以这件事断定,季氏将来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说季氏竟然忍心做这些事。</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社会变乱得很厉害,正如现在所讲的文化堕落。也说明了我们现在恢复传承弘扬古圣先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在这一篇里教起跳舞来了呢?不是的。这篇书的全部重心,以现代用语说,是代表了文化精神。他的内容讲“礼”。礼的根本,也就是孔子一生做学问之所在。</p><p class="ql-block">“礼”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文化,五经中《礼》这部书是不能不研究的,尤其因为它偏向于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p><p class="ql-block">鲁国有三家权臣,即所谓权门,而且不是普通的权门,是可以动摇政权的权门。这三大家是孟孙、仲孙、季孙,国君都拿他们没办法,整个政权都操在他们手上,鲁国当时的国君就那么可怜。</p><p class="ql-block">季氏这位权臣,有一天高兴起来,在家里开家庭舞会,结果,玩出天子的味道来了。照规定他只能欣赏四人一排的舞蹈,他居然摆出八人一排的舞,完全天子的味道,要与中央抗衡,已经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有人把这事告诉孔子,孔子就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p> <p class="ql-block">八佾是古时的一组舞乐。八翼之舞作为当时周朝的天子举行国家大典的一种礼乐。代表天子的至尊身份,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孔子是忠诚的礼的推行者,他对僭越礼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孔子认为既是能做出这种大失礼的事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做呢?</p><p class="ql-block">其实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礼的等序,不管是古代现代还是,西方东方都一样,礼仪一乱,无父无母。无君无民,无师无生,长幼不分,尊卑无别,哪来的社会和谐?仔细观察生活中类似与八佾舞于庭的小疵。时常可见,偶尔不伤大雅。积累则难知隐患,此所谓微妙所在,见于人,鉴于己,不可不慎。古之贤人每日三省,都是节点自己言行举止的方法,关注自己时时刻刻点点滴滴的日常,合情合理,不过不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