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昆山路】东起吴淞路西至四川北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辟筑于1882年,以当时江苏省昆山县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马路总长400米,宽度为8.8米,道路用沥青浇灌,曾是虹口区最早辟筑的几条马路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张越</p><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摄于2024年12月</p> <p class="ql-block">昆山花园路,因其直抵昆山花园(今昆山公园)而得名,全长仅100米,宽8米,东起百官街,西至四川北路,闹中取静,曲径通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昆山花园路住宅于20世纪初由美商建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假四层,属于早期联列式低层公寓建筑。</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一周前在旁边的钟大姐土菜馆定了一桌中午的菜,于是来到了这里。学生说这里附近有丁玲的故居可以去看看,于是我乘着点菜的间隙逛了一下,昆山路的大楼北面并不起眼,外部有牌子标注著名作家丁玲曾居住在此。</p> <p class="ql-block">在昆山路南面紧挨着的是昆山花园路,东起百官街,西至四川北路。全长仅100米,现为全天候人行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到花园路,一排排西洋红房子伫立在面前,“红房子里故事多”,马路虽短,却别有风情。昆山花园路的1至10号,是一排弧形联列、垂直立面、酷似维多利亚外回廊式的公寓楼,坐北朝南,静静鹄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间隙只有匆匆拍几张图片了,看着正在晒衣物的妇人,久违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弯折的马路,晾晒在窗外、随风飘荡的衣物,在这里,历史的气息与市井的生活相互交融,于淡淡的怀旧氛围中,领略到虹口这片土地所独有的海派风情。</p> <p class="ql-block">楼宇是联排的看着比较高大,墙体清水红砖,立面皆连续劵柱构图,线脚装饰之细腻,砖工构件之精细,尽显维多利亚之风情。</p><p class="ql-block">整条路还算是静谧安详,建筑保留着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路1-10号住宅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著名作家丁玲曾于1933年居住在此处7号顶层。</p><p class="ql-block">1933年的早春二月,作家丁玲和她的第二任丈夫冯达,一起搬进了昆山花园路7号的顶层4楼2室,一个大约20平米的房间里。</p><p class="ql-block">彼时的丁玲只有29岁,已经在中国文坛上声誉鹊起。她当时担任左联的党团书记,所以她家也就成为了党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在此居住期间,丁玲还创作出了短篇小说《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这处上海的丁玲旧居也与其他一些名人旧居一样,早已入住了寻常人家。曾经作为英雄事迹发生地的昆山花园路,如今显得低调而安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电视连续剧《向左走、向右走》《三十而已》也都曾在这条小马路上取景。</p><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本为“一层一户”的“红房子”里住进了诸多的人家。又因地段好、市口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条“小马路”成了人头攒动、摊位衔接的“昆山花园路服饰市场”。一时间,遮天蔽日的货摊帐篷和拥挤的人群,掩抑了昆山花园路的丽姿风韵,曾一度令人扼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昆山花园路北侧的1至10号被修葺一新“,红房子”展现出了早期欧式花园洋房的一派新姿;南侧高大的粉白围墙前的木栅饰廊,颇有英式的情调。1999年9月23日,昆山花园路1—10号楼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水红砖墙面,红砖作横竖向线条装饰,洋房外立面为连续券柱式构图,有细腻的线脚纹饰,砖工精细,阳光下显得沉静而优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昆山路、昆山公园、昆山花园路】冬日午后,如果漫步其间,一定会感受时光、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在昆山花园路的东端,有一座街心花园,花园因路得名昆山公园。又因小如“太仓一粟”,遂被俗称为“小花园”。早年,这里原是一块荒地、养鸭塘,周围居民也在此倾倒垃圾,卫生状况不堪。1895年初,公共租界工部局以1.5万两规银的代价,从中国地方当局取得了水塘及其旁边的7.01亩土地;又以6318.31两规银向外资上海土地投资有限公司购得相邻的3.26亩,共计10.27亩;同年施工开始,填平池塘,种树栽花,建起一座具有英式风格的街心花园。花园中栽有一棵百年古树——皂荚树,堪称是公园的“镇园之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昆山花园路、红房子、小花园,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采斐然。如今,当你走进这条弧弯有形、绿荫匝地、幽静舒缓的小路,最大的感受就是,路,宁静肃然;园,趣雅可人,是一处可以放松心情、休闲观赏、怡情放达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