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馒头

风飘飘

<p class="ql-block">  元旦,我和先生回乡下,陪伴家里的老人。吃过午饭,几个邻居到我家来玩,送给我糯米粉、小青菜,大麦面(我们称“大麦彩儿”),炒熟的花生。还帮我从地里拔了10个红萝卜。看着汽车后备箱满满的土特产,心里十分感动,这些绿色食品饱含浓浓的乡情。邻居们的言行影响着我,启发着我:到哪里都要做个厚道的人,做个善良的人,人缘自然好。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p><p class="ql-block"> 平时,我不在家,邻居们帮我把门口的蔬菜地打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香菜、菠菜、大蒜、老葱、茼蒿、韭菜……日常蔬菜应有尽有。道路以南还种了蚕豆和一片油菜。每到春天,油菜地一片金黄,清香四溢。收获菜籽的季节,老人能吃上自己家里压榨的浓香菜籽油。自从2014年我婆婆去世后,邻居们一直以来对我都很好!老一辈的把我当成她们的女儿,小一辈的把我当成她们的姐姐看待。每次我回老家,她们都来看我,和我拉家常,帮我做家务活,还送我许多时令蔬菜和土特产。家门口热热闹闹的。这些邻居都十分淳朴善良,你对她们的一丁点儿好,她们都记着,并加倍回报你。</p><p class="ql-block"> 回城后,我将萝卜洗净,放在篮中晾干。这些萝卜真大呀!从种植到现在,有三个多月了。也是邻居帮我种的,所以不能浪费啊!于是我准备用它们做萝卜丝包子。</p> <p class="ql-block">  说干就干,吃过晚饭,洗了锅碗瓢盆,我就拿来刨子刨萝卜丝。由此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蒸馒头的情景。记忆中,小时候,家里都要等到腊月二十六以后才蒸馒头,因为我家有奶奶、爸爸、妈妈三个大人和我们姊妹兄弟六人,共九口人吃饭。每年粮食都不够吃,馒头蒸的早了,妈妈怕我们吃到过年就不够了。所以有时甚至到腊月二十八才蒸馒头。蒸馒头的前一天妈妈动员孩子们刨萝卜丝,因为她要给全家人纳鞋底,做出九双新布鞋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常常一觉醒来还看见妈妈在煤油灯下忙着纳鞋底。她根本没有时间刨萝卜丝。这项任务往往由几个孩子轮流完成。</p><p class="ql-block"> 刨萝卜丝先横着刨,再竖着刨,最后剩下薄薄的萝卜片,不能再刨了,就放在一边由喂猪。是一点也舍不得浪费的。</p><p class="ql-block"> 蒸馒头的那天,是我们最幸福,最开心的一天。大人忙着做包子,我们就往锅膛里添柴火。馒头出笼了,放在长匾里冷却,我们小孩就忙着在馒头的正中点个小红点🔴。那一天我们还可以敞开肚皮吃馒头。有的从早到晚一直吃,一天吃了八、九个馒头,肚子总算填饱了。</p> <p class="ql-block">  萝卜丝刨好了,接下来烧一锅开水,把萝卜丝倒进去焯水,等锅里再次沸腾,就用漏勺将萝卜丝捞出,冷却后再一团一团地将水分挤干。焯水也是有讲究的,既不能把萝卜丝焯得太烂,也不能太生。太烂了水分挤不干。太生了,吃起来咯吱咯吱的,不好吃。</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准备好葱、姜、蒜末,少量小米辣剁碎。锅热放油,倒进佐料煸炒出香味,再倒入肉末翻炒,加入适量的盐,生抽,料酒、白糖、鸡精等,等肉煸熟入味,最后将焯过水、挤干后的萝卜丝倒入锅中,在萝卜丝上也要撒上盐、糖、鸡精、生抽等,与煸炒过的肉末充分搅拌,最后撒上蒜末。包馅就做好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单位附近有一家专门给人家加工包子的店铺。我准备带着自己做的萝卜丝肉馅去加工。这家做包子的店铺,生意特别忙,每天门庭若市,排队等候。老板娘告诉我她的店铺不接受预约,要想早点做,明天早上早点来排队。</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5:00我就起床了,没有洗漱,也没有烧早饭,直接开车去包子铺,只排了个第六。我告诉老板娘,家里的小孙子跟我睡觉呢!没有时间在那里等候,马上孩子一醒发现奶奶没了,就会哭闹。老板娘说,你留下电话号码吧,等做好了打电话给你。10点多钟,我接到了电话,开车将包子拿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自己加工的包子跟买的就是不一样,包子大,一个顶两个,圆鼓鼓、胖墩墩的,看上去就富态!味道还特别好。这家包子铺,面发得特别壮,吃起来很有嚼劲。难怪生意那么好!</p><p class="ql-block"> 我计划着,香肠做好了,咸肉腌好晒干了,大包子也做好了。接下来要去超市购买年货,春节进入倒计时……什么事都要早作准备,才能有条不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