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麻姑山,位于江西抚州,在南城县城郊不远处。这里山势平缓,为武夷余脉,知名者不多。80年代,因本地麻姑酒而在江西省内出名。其实,半山腰的仙都观早在魏晋时代便已开始出名。时传麻姑由此得道成仙而立故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唐朝,曾在抚州任职为官的颜真卿磨墨所作《麻姑仙坛记》,虽原碑已失,但留墨拓印流传于世,受到书法界认可,公认美篇,获天下第一楷书美誉。前人概述有中国书法“二王”之外看“颜柳”。“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这个颜鲁公,便是颜真卿的尊称。</span></p> <p class="ql-block"> 《名山志》云:“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独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中华传统文化以寿仙麻姑的神话故事为表现题材的画作很多,传达出丰富的画外之意,寄寓着对长辈亲人美好、真切的祝愿。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相通,往往是一种心灵的追随、表达和寄托。颜鲁公碑贴存世不灭的价值传承,已然经过千年的沉淀积累,自然是很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 冬日借机会专程前往,不是为了求仙问道,仅仅就是为了一观碑贴真容,此处虽不见原帖,但走走前人的路,用心灵去感应一番,也很宽慰,心情大好。</p> <p class="ql-block"> 麻姑山里诗文长,这里曾经有一长串历代名人的到访记录,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晏殊、曾巩、陆游、杨万里、汤显祖、徐霞客、曾国藩,以及书法大家颜真卿、赵孟頫等都有篇章可寻。只是山不会象人一样会说话,但文字的记录却吸引着更多慕名人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当然,书写麻姑山最著名的作品当推颜真卿的《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书文长达800字。其次就要数唐宋八大家的曾巩诗文,对家乡的麻姑山一述就是10篇,《游麻姑山》是其中的一首长篇古体诗,字数多达400字。</p> <p class="ql-block"> 仙都道观前,一座四角亭,里面就放着那块名动神州、被人称作“天下第一楷书”的颜鲁公碑。颜公抚州任职,一次上山的寻仙问道,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精彩传奇。我虽不是书法专业人士,往前面一站,仍然感觉到雄气逼人。前人常说的“学书当学颜”“做人当学颜”,正是对他书法与人格雄踞并峙的最好写照。不略知颜公生平历史,是无法感悟体察那种发自内心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长河,不会如大山般沉静,一块石碑一座山后面的人文景观故事,至今代代相守陪伴,深远影响着后来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