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日,游览浙江南浔古镇的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 小莲庄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古典园林建筑。属于南浔首富刘镛(字贯经)的私家园林、家庙及义庄所在,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北临鹧鸪溪,西与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p><p class="ql-block"> 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p> <p class="ql-block"> 净香诗窟,建于1897年,是主人与文人墨客吟诗酬唱之处。四周为格窗支摘窗,厅内轩敞明亮。因室内藻井一为升状,一为斗状,故又名“升斗厅”。由于建筑造型别具一格,被誉为“海内孤本”。</p> <p class="ql-block"> 刘氏家庙,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与园林长廊一墙之隔。家庙始建于1888年,于1897年落成,为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家庙正厅面阔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四间,次间进深六柱。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御赐牌坊</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宣统年间。一为“乐善好施”坊,一为“钦旌节孝”坊,系光绪、宣统两代皇帝,嘉勉刘氏家族赈灾善举及女德节孝,多次颁旨特准旌表而建。牌坊高8.5米,宽5.6米,呈门楼式,五楼四柱。雕刻精湛且丰富,有“状元及第”、“文王求贤”,“三星高照”、“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等传说、戏曲题材,及龙、凤、麒麟、蝙蝠等吉祥图案,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荷池西岸较高的建筑“东升阁”,是座西洋式的楼房,室内用雕花圆柱装饰,壁炉取暖,窗的外层用百叶窗遮光,为法式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 东昇阁是江南近代园林小莲莊内的主体建筑之一,它沿池而建,面向东方,故名东昇閣,东昇閣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壁建筑,它的外形是中国传统的塔式建筑,屋顶平缓鑽尖,而它的装饰却是欧式的,如墙体贴面的材料和装饰线,门窗及阳台等的设置。特别是室内设置了罗马柱及拱型门券,更具欧式风味,由于它的外型与园林中的逮钒相互贴切,故在整个园林中十分和谐,这是中国近代园林的特色,中西相融。东昇閣是小莲莊刘镛之子刘锦藻回故里南浔时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扇亭</p><p class="ql-block"> 亭子平面呈扇形,故名。设计别致,造型美观,雕饰精巧。亭内壁嵌有《刘氏义庄记略》石刻四方,系刘镛次子刘锦藻撰于1925年,记述刘氏家庙、义庄自1888年至1922年营建始末。1935年经其子刘承干题跋,并延请名师书录、镌刻,置于亭壁。</p> <p class="ql-block"> 连理树</p><p class="ql-block">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每一对有情人的最大期愿。</p><p class="ql-block"> 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两棵树一棵为女贞(左边),一棵为槐树(右边),它们相依相偎长在一起,树干难分你我,但是叶子却各不相同,叶大的为女贞树,叶小的是槐树。百年来它们相互扶持经历风雨,犹如一对情深意切的恩爱夫妻。</p> <p class="ql-block"> 荷池南岸主体建筑“退修小榭”,临池而建,设计精巧,是江南水榭建筑的精品。此榭的溪曲廊连“养新德斋”,是主人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 内园建于1924年,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山为主体。仿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之意,凿池栽芰,叠石成山。山道弯弯,半山苍松,半山红枫,枫林松径,山路回转,小巧而又曲折,宛然一座大盆景。此园与外园以粉墙相隔,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内外园山色湖光,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外园以荷池为中心,池广约十亩,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颇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 堤东端建有西式牌坊一座,门额上的“小莲庄”三字为著名学者郑孝胥所书。荷池东岸,原建有“七十二鸳鸯楼”,抗战时被毁,其南侧有百年紫藤,似卧龙参天盘卷,枝叶茂密,伸达五曲桥顶,每到花季,即如紫色的彩带悬绕于桥顶,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啸石</p><p class="ql-block"> 藏书楼园林西南面有一块怪石,是南浔三奇石之一,上清代大学士阮元题写“啸石”的石刻真迹,隶体,凝练清秀。啸石上有一小孔,若用贴紧小孔吹之,“呜呜”的声音便会从石腔中回转传出,低沉鸣咽,仿佛历史空谷传来的回声。石原为阮元故物。清嘉庆年间,阮元任两浙总督,在杭州设立话经精舍,作为讲学和研究经史的场所,这块石就放在花园内。后来此石移至南浔,1924被刘家购得移入。上刻张廷济、朱兰亭两跋。</p> <p class="ql-block"> 嘉业堂藏书楼始筑于一九二0年,购地二十亩,斥金十二万,一九二四年落成。它是我国近代著名私家藏书楼。解放后隶属浙江图书馆。二00一年六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藏书楼四周清水环绕,庭院林木森森,假山、石笋、亭台、小桥点缀在荷花池周围,园林、书楼浑然一体,结构精巧,寓书楼于幽雅园景之中。整座书楼是“口”字形回廊式两层中西合璧建筑,中有一方形天井,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又便于安全保护。书楼上下共有库室五十二间。楼下辟有“诗萃室”、“宋四史斋”、“嘉业厅”。楼上辟有“希古楼”、“求恕斋”、“黎光阁”,藏书楼布局合理,又便于古籍收藏和阅览。</p><p class="ql-block"> 藏书楼创始人刘承幹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前后,刘氏趁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二年间,藏有宋元刊本一百五十五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及稿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经清末著名学者缪荃孙等专家校勘。鲁迅先生对刘氏刻书曾给于肯定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三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部分古籍散失。直到一九五一年浙江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几种,藏书残缺严重。一九四九年南浔解放前夕,我党领导派部队保护藏书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楼主刘承幹先生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从此,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一个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嘉业藏书楼</p><p class="ql-block"> 一九一四年刘承幹曾向清皇室报效崇陵种树经费,得溥仪赐钦若嘉业匾额,建造藏书楼时即以嘉业二字为名以显荣耀。</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日,编辑于乌镇雅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