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9b9b9b"><b>【小议】</b></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b>抽象摄影作品创作中的<br></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理性与非理性</b></font></h1> <h1><p></p></h1><h1><br></h1><p>有一次听到我的一位朋友认为,抽象摄影属于“非理性”。我不同意,认为抽象艺术甚至比具象艺术更理性。</p><div><br>维基上对理性的解释是:思考、判斷、推理等的能力,其反义词是感性:感覺、知覺、表象等直觀形式。两者相互排斥对立,非此即彼。</div><div><br>现在我觉得,抽象艺术世界包罗万象兼有两者,其中有些是理性的,有些是非理性的。比如自然界中的水波纹天然生成,与理性无关。而把一颗树用一个圆圈、一栋建筑用方块来表示,经由思考、概括而成,属于理性。</div><div><br>抽象摄影有哪些类型呢?</div><div><br>笼统而言,抽象摄影的第一类是,摄取于自然和环境的一斑一角,这一类属于客观外界世界浑然天成的现成景物。</div><div><br>第二类,在实景的基础上做处理,经后期的取舍改编,使其简化、抽象化。</div><div><br>第三类,利用影像素材来作为创作的材料,做叠加、重组、改编,使其产生几何级数的无限变幻,使其成为创作者心中的理想画面。</div><div><br>在第三类情形下,照片影像只是原始素材和一个契机,后期处理占据过半的作用。其成果取决于创作者的审美取向、艺术风格趣味和画面掌控能力。</div><div> <br>我之所以早先把抽象与理性相联系,缘自我自己的实践。我在多数情形下就是通过第二类和第三类的方法,在我的主观意识主导下来创作出来抽象摄影作品。而我的这种“主观意识”,其实也是由我的理性意识和我非常感性的艺术激情组合而成的。</div><div> <br>还有必要说一下,摄影与绘画作品的差别只是媒介不同,就追求画面效果为最终目的而言,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尤其是当我们用第三类方法来创作抽象摄影作品的时候。</div><div><br>我平时对“画面构成”极感兴趣。画面构成并不仅仅指构图,其实是明暗、体块、线条的走向、趋势和它们所产生的韵律的总和。我认为,如果把眼睛看到的景和物如实的地搬移到画面上来,或者常规式的摆一下,就是放弃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削弱了自身作为艺术家的意义。也就是在自然物体和生命体前面,将自己置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画者是否对画面有精心的构筑,恰恰是区别艺术作品和非艺术作品的界限,而不仅仅看你是否使用了颜料和画笔。多数的绘画和多数的照片都不能被称作艺术作品,以上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div><div><br>一旦我们把注重点放在画面的构成上,形的具象程度或抽象程度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他们都是相同意义的画面构成元素。以下是我在《风景摄影的艺术之美》一书的一些思考片断:</div><div><br><i>画面的“动势”分有形和无形的两种。物体的轮廓及明暗会形成一定的形状,如果形状的重心在正中,就没有横向的动势;如果重心外移,便产生了动势。移动中的物体具有正向的动感,形成有力的动感线。这是有形的动势。</i></div><div><i><br>光线会“射”,风会“吹”。它们都具有正向的动感,能在画面上留下可视的、甚至可触摸的动能和推力。人的身体和面孔的朝向,代表着行进、关注的方向。而目光,也如同光线一样能“投射”,在画面上形成“走向”。这是无形的动势。</i></div><div><br>对柯罗的《茂特芳丹的回忆》画面分析片断:<i>从树和人的姿态上我们看到了一致的向上舞动的动势。这种向左上方的整体动势, 几乎可以和升腾中的气流或者烟火相类比。</i></div><div><br>对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画面分析片断:<i>其他人物为动态,主角为静态。就跟聚焦一样,主体更显清晰了。</i></div><div> <br>我作画和摄影的经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这个意识包括思考层面和技巧层面),从早期的意识模糊,到后来的意识清晰。我在有意识地探寻新的绘画语言,探寻属于自己而不属于任何人的东西,一种不曾出现过的东西。</div><div><br>我喜欢在同一时期用不同的风格交替作画,出去拍照带回来一些写实的照片,也带回来一些抽象的照片。这并不是因为在同一时期内的我自身有了多少变化,完全源于内心的不同的冲动和表达愿望。不管是具象的、半具象抽象的、较抽象的,色彩鲜艳的或者色彩灰暗的,没有实质之不同,只是外表之区别,是人身上换了一件衣服而已。</div><div><br>用不同风格作画源于受支配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当画者着手一幅叙事性很强的写实绘画创作的时候,其思绪会进入一个严谨、扎实、具体和逻辑严谨的状态。将自己处于广泛搜集素材、考证道具真伪到如何去繁就简,掌控真实与夸张之均衡度的工作中。这时,画者很像是一位长篇小说作者,一位重要建筑物的设计师,或者是一位楷书的书写者。而当画者着手一幅表现性很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时候,其思绪状态必然是放松的、充满遐想的、天地任由驰骋般的。这时,画者就是一位诗人、一位歌者,一位狂草书写者。我喜欢诗的语言中的流动感、跳跃性,它能把你带到目不暇接的奇妙的意境之中。所以也喜欢画较抽象的画和做较抽象的摄影。</div><div><br><p>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写实绘画和摄影是一种“有”,抽象绘画和摄影是一种“无”。一个人上班时,有任务、有使命、脚踏实地,下班后听听音乐,打打高尔夫球,什么也不想。一紧一松,一张一弛。写诗如此,作画如此,人的生活也如此,不亦美妙乎?</p><p> (大 荒)</p></div><div><br></div><div><br></div><div><u><b><font color="#167efb">王正路</font>作品</b> </u> </div><p></p> <i><font color="#9b9b9b">“一幅好看的抽象作品,在看不懂它的背后才引起观者的遐想。慢慢看,抽象理解需要抽丝剥茧与重组,有看头。”</font></i> <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u><b><font color="#167efb"><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沙 浩</font>作品</b> </u> <i><font color="#9b9b9b">“抽象摄影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摄影的欣赏原则,也不完全等同于抽象绘画。”</font></i> <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u><b><font color="#167efb"><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李 江</font>作品 </b> </u> <i><font color="#9b9b9b">“走出自我设限的惯性思维,内求于心,外求于行,跳出认知之“井”,跃升到创作的自由空间。”</font></i> <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u><b><font color="#167efb"><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陈志光</font>作品</b> </u> <i><font color="#9b9b9b">“在做抽象摄影中我有异乎寻常的兴奋,我感觉触碰到了真正的艺术、真正的创作。理由是我觉得描摹不是艺术,全然的表现自然美不是艺术。艺术是发现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和新的表现形式;艺术是在芸芸众生和世事万物中抽离出新的构成和新的画面。而抽象摄影正是帮我去实现这一目标的媒介和工具。” </font></i> <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u><b><font color="#167efb"><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方祖为</font>作品</b> </u> <i><font color="#9b9b9b">“抽象摄影通常依赖于摄影师对技术的创造性使用,并通过后期加工来重新塑造影像来创作,也邀请观者从全新的视角用自己的理解去赋予作品的意义。”</font></i> <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u><b><font color="#167efb"><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一 尚</font>作品</b> </u> <i><font color="#9b9b9b">“我非常赞同高更说的:不要描摹自然,艺术的本质是抽象。</font></i><div><i><font color="#9b9b9b"><br>“具象摄影主要以记录现实为目的,而抽象摄影则从客观现实中发现抽象,并通过任何可能的方式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它不再是再现客观世界的具体物象,而是色彩、点、线、面的打散、叠加,重新疏理,重新解构,重新组合表现出全新的视觉艺术,并直击心灵,与天地对话,与自然交融,与神共舞。”</font></i><br></div> <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u><b><font color="#167efb"><div><u><b><font color="#167efb"><br></font></b></u></div>孙庆楠</font>作品</b> </u> <i><font color="#9b9b9b">“色彩斑斓,线条交错,意境无穷。形散神聚,意在言外,耐人寻味。”</font></i>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