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本书的确是读的慢了些,第八次了终于来到第二章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然后就第一句话又开启了深入探讨的模式。这句话是依恋理论创始人约翰·鲍尔比说的:从出生到死亡,人类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当我们从依恋对象提供的安全基地出发,把生活变成一系列或长或短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谁说不是呢?从摇篮到坟墓,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生命的过客,至于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陪伴或长或短、或亲或疏,一定程度上也都与我们的依恋风格有关。</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与对方的依恋风格有关,两种依恋模式碰撞就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缘浅缘深。所以有人是你擦肩而过的回眸,有人是你一见如故的相见恨晚,有人是你打不散拆不开的一生一世。</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有人问“健康的功能”是指什么?那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如果从个体的层面来说的话,健康的功能是指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功能那就是具有健康的功能,比如反思的能力、同理他人的能力、灵活的能力、沟通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等等。如果从关系的层面来说的话,那就是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为他人提供安全依恋的能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的能力等等。</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样的说法只是挂一漏万,总之就是成熟人格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就开启了“依恋理论的十大核心原则”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第一原则就是“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力”。说到动力我们就又和佛罗伊德的动力说、和科胡特的自恋动力说相比较来做了解读,每位心理学家都是从自己的理论角度解读动力的,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和逻辑。通过比较我们就知道在动力这个角度没有金科玉律,都有一定的适应性。</p> <p class="ql-block"> 第二选择是“安全的建设性依恋与自主性是相辅相成的”。这其中大家画出了一句重点“联结越安全,就越独立和分化”。我们通过举例,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场景,大家就有了感性生动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此处的讨论让我们深感线下学习的不可替代性。</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原则是“依恋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避风港”。其中有句话“靠近亲人可以使神经系统平静下来,这是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焦虑和脆弱的天然解药”。有伙伴用“回娘家”的切身感受确认了这句话。我们又讨论了“姑娘、婆娘、老婆”的相关话题,并提醒大家重视人生最长的旅程陪伴是伴侣,要加强伴侣依恋关系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 第五个原则是“情绪的可亲性和回应性建立了情感连结”。这个也引发了大家联想到很多现实的互动故事。深有感触我们以前是怎么不重视“可亲性和回应性”而造成了彼此的伤害却不自知,也不以为然。如今想来,颇为唏嘘。</p><p class="ql-block"> 所以,学习成长这个词其实是有因果逻辑的,学习才能成长,成长就是从心灵里长出慧眼。</p> <p class="ql-block"> 第六个原则是“恐惧和不确定性启动了依恋需求”。</p><p class="ql-block">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伴侣功能在特别时刻就显现出来,似乎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总之,就是这样,我们一点一滴的讨论着,感悟着,豁然开朗起来,心理的阳光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生活的智慧多了,生命显得越来越美好了。</p> <p class="ql-block">本期诵读:</p><p class="ql-block">1、寻求和保持与重要他人的接触,是人类一生中本能的主要动机来源。不要被事务淹没了这个本能动机,切记保持和重要他人的接触。</p><p class="ql-block">2.依恋是用来提供不可或缺的避风港的。因为生活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依恋对象的可亲性和回应性为我们加油。当然我们也是亲朋的依恋避风港吆。</p><p class="ql-block">3.情感的可亲性和回应性是安全联结的基石。所以和依恋对象的互动中投入情绪,有情绪反应,特别有正向的情绪反应,或者说提供情绪价值是万般的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