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建筑画第九集,德占时期的青岛历史建筑群

老嘎

本期重点介绍一下德占时期青岛的历史建筑群 李老师近照 第一部分总督府屠宰场建筑群 总督府屠宰场的地址在火车站西侧的观城路65号,1899年是一个洼地简易的工棚,旁边建有检验室和兽医办公室组成的屠宰房,后因规模不够,于1902年又投资75万马克(投资等同于俾斯麦兵营)建了设施完善的屠宰场,1906年建成。命名为“总督府屠宰场和生物化学制药厂”,老百姓称之为“打牛房”。 建筑师斯蒂赛尔最大限度地把古典风格的办公楼和公寓与后面的现代化厂房集合成一个整体,不但满足了使用功能和卫生的要求,取得整体的和谐,尤其是尖顶塔楼式样的供水塔在群体中更使这一组功能差异极大的完善了建筑群。 这座“肉联厂”周边都设有污水管网,靠近后海(后因填海离海边远了)北面就是小港船厂,东面是污水泵站,处理后的污水废水可排入大海,在当时的环境评估是超前的。 1906年建成。命名为“总督府屠宰场和生物化学制药厂”,老百姓称之为“打牛房”。 现在只剩下了一栋二层的屠宰场办公楼,但它曾经的规模和重要性依然可见一斑。,由著名建筑师斯托塞尔设计。 走进这座建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工业气息。它不仅是青岛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场内设有屠宰间,冷库,水塔,办公楼,宿舍,还有病畜焚烧炉,杀菌室等。 作为现代化的工厂的办公楼,人们很难辨认出其真正的用途。而当后人从这里仅存的办公楼试图去回望时,也难以想像其曾是一间极为现代化的工厂的一部分。 建筑的各个细部构造处理非常精细,厂房的内部四壁都贴满白色大块瓷砖,卫生干净,实惠实用。 第二部分,青岛发电厂 1898年,德商西门子在今北京路、天津路口安装2台50马力(共75千瓦)柴油引擎发电机发电,供德国军事设施和机关用电,是为青岛电业之肇始。1900年青岛德国官厅将该厂收买,厂址迁至今广州路3号,建立青岛电灯厂,至1903年增装一台170千瓦汽机,开始给全市供电,这是青岛第一个电厂,也是山东省第一个电厂。截至1914年初,装机容量增至800千瓦。 1903年,德国人在广州路3号建设了青岛电厂,名称为青岛灯泡厂 一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攻占青岛,于同年3月16日接管青岛电灯厂,1915年改名为青岛发电所,隶属日本守备军递信部,至1922年扩展到4机9炉,发电设备总容量5000千瓦。1922年,日本迫于中日在华盛顿签订的《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有关条款,于1922年10月将青岛电厂交还中国。1923年5月27日,中日商人共同出资成立胶澳电汽股份有限公司,中方股金108万元,占54%;日方股金92万元,占46%。至1932年底设备总容量达到1.38万千瓦。 因青岛市用电日益增加,于1934年10月勘定四方海岸新址,11月开工填海建设, 1935年12月1日,第一台1.5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至1937年6月,共建成2台1.50万千瓦机组,并从广州路青岛发电所迁入英国B.T.H制造的1台5000千瓦机组,发电设备总容量达到3.50万千瓦,时为山东省最大的电厂。 第三部分,观象山观象台 早期的观象山百姓都管它叫“小石头山”。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1899年开始在“小石头上”山顶修建贮水池,为城市送水。人们开始叫其“水道山”。1905年,德占青岛后设立的气象台搬迁到山上。这座承载天文、气象科研的著名场地被大家称之为观象山。 青岛气象天测所的成立,缘于德国海军1896年7月的一次海上事故,伊尔蒂斯号炮舰在山东荣成镆铘岛海域遭遇风暴沉没。海军事后认为缺乏准确的气象预报是造成这一海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德国当局于1896年7月23日成立气象天测所,由胶澳总督副官负责。 青岛观象台1905年迁至观象山以来,开展天文、气象、地磁、地震等观测及研究工作。 开创了中国近代的天文事业,使青岛观象台与上海徐家汇观象台、香港观象台并称“远东三大观象台”。 在1908年,气象天测所开始着手扩建为观象台,德国海外舰队联合会为此提供了17.5万金马克的经费。1909年增设地磁、地震、潮汐、太阳黑子观测及地形测量业务,至此气象观测所已拥有地震仪、地磁仪、黄道仪、子午仪、报时球等多种仪器。1910年6月11日,观象台办公楼开工奠基,由建筑师海因里希·舒备德(1878-1955)设计 这是观象山的报时球。<br> 报时球首创于1833年的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也是为出海的船只提供准确时间。青岛观象台报时球建于1908年也是为海上船只报时。中国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也有个为过往船只的报时球(建于1907年)。<br> 可惜的是这个报时球在日本入侵时被德军毁掉了。现在报时早已被无线电取代。 这是观象山的望火楼。<br> 望火楼主体为三段式建筑,花岗岩剁斧石台基,红褐色波纹水泥石墙。大门西向,主入口上部为拱券硬山顶。建筑顶部为八角形露天阳台,以8根石柱支撑起瞭望台。室内为花岗岩旋转石梯,环绕塔身内壁上的螺旋台阶通往上层。<br> 曾有报道过说观象山望火楼建于民国时期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因与浙江路与曲阜路口的消防塔相矛盾,笔者认为,望火楼的地势高些,与消防塔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角度也不同,且1922年青岛的电话已有两千多部,那时再建望火楼已没意义了,所以,望火楼与消防塔可能同是1905年修建。 第四部分,毛奇兵营 毛奇营房是德占时期青岛四大兵营(另外三座分别为,掌管团岛西镇炮台的黑澜兵营,掌管太平角和汇泉角炮台的伊尔蒂斯兵营及掌管太平山及小鱼山炮台的俾斯麦兵营)的第三座,也是市区内陆兵营1899年,最初的营房一是活动平房和军用帐篷。1906年,总督府投入50万马克,为安置由高密撤回的德海军第三营骑兵连而修建营房。毛奇兵营由两座营房、一座礼堂、东西马厩,以及若干辅助性功能房所组成。“凹”字型的营房面北平行排列,兵营的北面是占地广大的练兵场,用于骑兵连日常的操练作训。骑兵小分队每天从这里出发,骑马去青岛周边地区巡逻,这座营房曾被台东镇的中国百姓形象地俗称为“马房子”。毛奇兵营在日德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兵营地处台东镇西部,距离德军的前沿较近,战时支援非常方便。所以在日德战争中,这里的德军兵员最多,许多炮兵炮弹打尽便拿起步兵武器来到毛奇兵营继续战斗。 毛奇兵营位于登州路77号,它东起现延安二路,南至延安路,西抵延安一路,北连登州路,以帮助普鲁士统一德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德军前陆军总参谋长冯·毛尔提克元帅的名字命名。兵营四周的平房为马厩,老百姓称之为“马房子大院”。 这是毛奇兵营的马厩,马夫正为战马修理脚掌。 这是在毛奇兵营内的德军骑兵正在整装出巡。 这是建设之初的毛奇兵营营房,右边是马厩。营房前面是农田。 骑兵的训练 营房一角 1933年,时任青岛市长的沈鸿烈筹划将其创办的葫芦岛海军学校迁往青岛的毛奇兵营,青岛海军学校办了五期,专业有航海轮机等,这里走不少海军技术骨干后来起义后成为我海军做出了贡献。为出了1937年11月该校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内迁。日本人也将其作为海军军营。抗战胜利后,这里又先后成为美海军和国军营房。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至今,一直由海军使用。 青岛海校的学员五期不仅是战后重建民国海军的一支少壮力量,而且他们中的不少同学也是中共海军建设的最初参与者。1949年4月23日,中共华东军区海军正式成立,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青岛海校毕业生中未随国民党撤往台湾的同学,以起义、报到等不同方式,陆续加入了中共海军,他们或者成为中共海军第一代舰长、副舰长,或者是海军专业技术部门的骨干,他们以所拥有的海军专业知识为中共海军最初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1914年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日德双方的临时谈判点,德国当局代表在兵营内的骑兵营长官邸向日方递交的降书。日占后改兵营名为“舞鹤兵营”。 毛奇兵营因其特殊的位置而在历史上留下特殊的印迹。当登州路附近出现了这座兵营时,德国商人看到了德国士兵喜欢喝啤酒的商机,便在兵营的附近开设了一家酒吧,专门卖啤酒。1903年,德国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大,又在酒吧附近创建了一家啤酒厂,这便是“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厂的前身)。 第五部分,青岛啤酒厂 青岛啤酒厂位于登州路56号,与毛奇兵营在登州路上是斜对面。这是啤酒厂的鸟瞰图画。 1904年投入使用的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主入口左侧是办公区,主要是综合办公楼;右侧是生产区,酿酒生产车间。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充分体现德占时期青年派建筑风格。两幢建筑均采用红砖清水墙、红色牛舌瓦、花岗岩基石等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采用砖石木混合建造,门窗为拱券形式,屋顶为大坡度红瓦屋顶,且屋顶多层次的自由切割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斜屋面。综合办公楼体量小巧,布局灵活,红屋顶陡峭而多变,建筑装饰细部丰富多样,独特的处理对人的审美视觉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对研究中国近代殖民地时期德式建筑提供了实物例证。 红砖外墙建筑,混合结构的6层楼房,建筑面积约3134平方米。花岗岩墙基,红砖清水墙,人字屋架,红瓦斜坡屋面,顶层为设备间,钢筋混凝土梁及楼板。窗户以红砖起拱。内部生产设备全部由德国引进,该设备保留至今。 <div> 整体建筑均采用红砖清水墙、红色牛舌瓦、花岗岩基石等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采用砖石木混合建造,门窗为拱券形式,屋顶为大坡度红瓦屋顶,且屋顶多层次的自由切割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斜屋面。综合办公楼体量小巧,布局灵活,红屋顶陡峭而多变,建筑装饰细部丰富多样,独特的处理对人的审美视觉产生了较大影响。<br></div> 啤酒厂早期建筑综合办公楼花岗岩墙基,红砖清水墙,人字屋架,红瓦斜坡屋面,窗户红砖起拱,西南角为敞廊挑台,以花岗岩槌型柱支撑,柱头饰蝶形铁花。室内楼梯扶手柱头雕刻华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由克姆尼茨市德国机械厂负责设计,汉堡施密特公司施工兴建。厂内建筑共两幢,皆是德国三段式建筑,包括一栋两层小楼的办公楼,一栋体量较大的糖化大楼。两楼之间,还建有一座单层门房和一根高约20米的烟囱,糖化大楼东侧还建有一座白色小楼,主要做发酵和过滤使用,糖化楼北侧还建有一座单层的储酒库,开办啤酒厂所需的主要设施一应俱全。(见鸟瞰图画) 这是生产厂区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