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印象老山</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了坚决维护我国西南边陲的安全,坚定支持柬埔寨和泰国人民的独立自主,并确保我国领土完整不受任何侵犯,我军对越南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以保卫边疆人民的安宁与稳定。</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至3月底,我军英勇的边防部队展开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并取得了辉煌胜利。随后,在1984年4月至1989年10月期间,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在老山地区展开了长达五年多的轮战。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我军成功收复了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等诸多战略要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战果。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彰显了我军的强大战斗力,也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这场战争是离我们国家边境最近的一次实战,也是一场被岁月渐渐遗忘的中越之战。战争背后的故事曾被那段尘封的历史所掩埋,历经四十年的沉淀,终于揭开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秘密篇章。如今,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充满热血与记忆的土地,重访英雄们的营地,重新揭开那段被时光掩盖的历史记忆。面对这段历史,参战官兵们的心情复杂而深沉。老兵们迈着沉重脚步从平台到主峰碑这223个台阶,心情既有激动,也有喜悦,更有难以言表的悲伤!说实话!每一阶每一步都是战友沉甸甸的血肉之躯。</p><p class="ql-block">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p><p class="ql-block"> 不忘历史 铭记先烈!</p><p class="ql-block"> </p> 一、重上老山篇 <p class="ql-block"> 这次重上老山边关的行程,终于圆了我多年的心愿。2024年,我有幸两次踏上这片既熟悉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老山热土,每一次的到访都令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每到一处,内心都充满了无尽的激动与敬畏,真可谓“一次老山行,一生老山情!”</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的老山主峰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通往老山主峰的坑道工事</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峰</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峰脚下边的我团指挥所—磨刀石</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磨刀石</p> 二、精神圣地—战场原址篇 <p class="ql-block"> (一)走进交址城战场原址—神炮公园🏞</p> <p class="ql-block"> 12月19我们走边关行四十余人到达交址城战场原址,现已成为老兵们追随记忆和旅游观光的地方—神炮公园。它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境内,具体位于文天线西侧。这片土地曾是中越边境战争历史上至关重要的战场之一,承载着诸多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那就是伟大的老山精神!</p><p class="ql-block"> 交址城战场原址见证了中越两国之间曾经的冲突与对抗,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实物见证。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无数英勇的战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与利益,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四十年,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仿佛仍在默默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尘埃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处珍贵的历史遗址,交址城战场原址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更是一个值得人们前来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教育后人的精神圣地。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之珍贵,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幸福。</p><p class="ql-block"> 此外,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也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宁静的山水间,似乎还能让人依稀感受到当年的激昂与悲壮,使人心生敬畏与感慨。</p> <p class="ql-block">原二连连长谭树强,向昆明干部经济学院讲述老山作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麻栗坡县武装部李锋政委介绍交址城战场原址文化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p> (二)走进曼棍洞—将军洞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0号上午,走边关一行到曼棍洞进行参观,它位于麻栗坡县中越边境的老山脚下。自1984年老山作战轮战以来,这里一直是各部队军师级指挥机关的重要驻地。在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洞穴中,曾有傅全有、廖锡龙、常万全、钱树根、钱国梁、刘志坚、粟绒生 黄俊杰 刘冬冬马立达等二百多位高级将领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作战。他们在这里精心策划、决胜千里,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该洞因此而得名“将军洞”。</p><p class="ql-block"> 曼棍洞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天然溶洞,洞口狭窄,仅能容一人通过,但进入洞内后,空间豁然开朗,竟可容纳一千多人。洞内溪水潺潺流淌,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包括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宛如一个地下奇观世界。这里冬暖夏凉,湿度适宜,四季如春,独特的气候条件更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曼棍洞位于喀斯特地貌山脉之中,山脉背向越南,高山巍峨,植被茂密,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这不仅为溶洞提供了绝佳的自然保护,还赋予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军事价值,成为防空袭和防炮击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 曼棍洞是我军各部队在这里指挥作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要地。洞口上方矗立着一块重达数十吨的巨石,仿佛是大自然为这片土地竖起的一道天然屏障。洞内宽敞的平台曾是士兵们搭建帐篷、驻扎休整的地方,见证了无数英勇战士的日夜坚守。曼棍洞外则分布着通讯连、警卫连以及野战救护医院等重要设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保障了前线作战的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王中胜政委在曼棍洞,战时任我团军务股长</p> 三、历史回顾及战场作战篇 <p class="ql-block"> 1986年12至1988年6月北京军区直属炮兵第14师炮10团 、炮37团(888名)缺二营,齐装满员随27集团军赴滇轮战。两千余名官兵(包括师机关及配属人员)200余台车辆装备,70多门大口径火炮从塞外张家口出发,途径六省一市经过7天6夜行军与铁路输送行驶里程达3000余公里到达昆明,又通过两天多四百多公里的摩托机动,安全 顺利 准时到达集结地域(砚山回族自治县)平远街。</p> <p class="ql-block"> 上马草炮兵阵地是我团主战场之一,战场原址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猛硐村委会那秧村一组和坝子村两侧。团政治机关在上马草,团长杨忠武带领指挥机关和团管理股驻守磨刀石和老山主峰,政委马东才副团长冯国森 政治处主任何墩文 副主任谢玉久 军务股长王中胜宣传股长谢松芝,组织股长王怀军,干部股长胡培玉及保卫股等驻守上马草阵地,团一营和三营在上马草坚守阵地。后勤保障分队驻守荒田 南温河 小石洞等</p><p class="ql-block">我团在老山主峰开设五个前沿观察所,天保八里河东山前沿三个观察所其中一营三连直瞄连和九连观察所则负责驻守天保510高地及八里河东山芭蕉箐战场。 </p><p class="ql-block"> 上马草阵地纪念碑矗立在那秧村一组的坡一上,具体位置处于二连六炮位与七连一炮位之间。整个阵地布局合理,均设于同一道山梁之上,直面老山约6至7公里,对敌方968、604及662.6等诸多高地以及纵深的小青山和越南的河江市等军事目标实施精准打击。</p><p class="ql-block"> 该阵地的特点在于我团各连的炮击作战反应迅速,火力集中且稳定、准确、猛烈,能够做到首发命中,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并以密集的炮火覆盖敌人阵地。这些战术对我军打击越军阵地及河江市纵深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10.15和11.24重点炮击作战中,成功摧毁了敌人两个炮兵连阵地,弹药库、油库、屯兵洞、掩体部和观察所等重要设施,毙伤敌军约110余人,创造了用地炮击落飞机的奇迹,自老山轮战以来连一级的最大战果,1988年5月二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作战神炮连”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这一系列辉煌战绩不仅彰显了我军卓越的战斗力,也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80年代的上马草阵地全景。</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上马草阵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老山作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连长做战前动员</span></p> <p class="ql-block">收复老山后边防御 边战斗 边施工边加固。坚持长期坚守常期作战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云南前指和师团领导到二连阵地授旗</p> <p class="ql-block"> 团长杨忠武,政委马东才,副团长冯国森,参谋长成林祥,主任何墩文,副参谋长赵全海在磨刀石团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冯副团长(左)和宣传股长谢松芝在上马草阵地</p> <p class="ql-block">冯国森副团长(中)右边赵国运韩金良左边是李金山、 张喜为 在上马草炮阵地</p> <p class="ql-block">上马草八连阵地</p> <p class="ql-block">原三十七团副团长冯国森(中)九连连长王兆行一排长冯福俊在阵地,</p> <p class="ql-block">冯副团长(左一)一连连长刘瑞全(右一)和侦察兵在一连观察所</p> <p class="ql-block">谭树强副旅长与老指导员袁俊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连阵地——神炮四班贾进班集体</p> <p class="ql-block"> 愿二连连长谭树强参加北京军区英模报告团</p> <p class="ql-block">原37团团长杨忠武陪同云南前指首长在上马草阵地检查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原三十七团军务股长王中胜,到七连四炮检查指导工作,左边是神炮四班长贾进</p> <p class="ql-block">军民鱼水情,给猛硐乡那秧村架设照明线路</p> <p class="ql-block"> 团政治处机关下沉一线到八里河东山芭蕉箐直瞄连看望官兵</p> <p class="ql-block">原炮二连电话班长林文学在重点炮击作战中</p> <p class="ql-block">保障线路畅通,为作战胜利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老山炮兵神威</p> <p class="ql-block"> 冯国森副团长和谢玉久副主任,与猛硐乡那秧村召开会议。会议详细部署了军民联防共建活动的具体安排,强调了对连队的全面检查,并着重进行了炮击作战前的思想动员工作。这些举措旨在确保战场上的持续稳定,进行了安排部署,为最终取得作战胜利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三十七团副团长冯国森在上马草阵地</p> <p class="ql-block">王中胜政委在上马草阵地,参战时任团军务股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保镇新城村委会南疆记忆陈列馆,记载我炮兵第十四师三十七团二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作战神炮连荣誉称号锦旗图片等!地点在老山神炮公园附近。</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峰对面的八里河东山的连队内部还有个坑道纪念馆。也有我三十七团二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记载。</p> <p class="ql-block">这是坑道馆门口处详细记载着炮兵十四师三十七团二连事迹</p> <p class="ql-block">在八里河东山坑道陈列馆内的锦旗,记载我十四师十团五连三十七团二连九连等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后勤保障有力</p> <p class="ql-block">重点炮击作战的画面照片</p> <p class="ql-block"> 云南前指军师首长亲临上马草阵地,看望了在炮击作战中表现卓越的全体指战员。</p> <p class="ql-block">团长杨忠武,卫生队医生王作国,三营营长许运动,政治处干事李会宪等在扣林山主峰。</p> <p class="ql-block">刘学岐副连长、七连排长刘振龙与云南前进指挥部首长在二连阵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二连神炮二班宁凯班集体在阵地</p> <p class="ql-block">原二连一排长李景军在阵地</p> <p class="ql-block">神炮连炮四班长梁天雪、石永明在炮阵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神炮连战场原址揭碑仪式</p> <p class="ql-block"> 12月18号上午,到达上马草我团炮阵地进行立碑揭碑捐赠仪式,揭碑仪在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揭碑仪式简单而庄重,武装部李锋政委亲临现场到场祝贺,当地公安及派出所乡、 村、学校等共同见证这历史性时刻。</p><p class="ql-block"> 这次立碑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全体人员思想高度统一,目标明确一致。二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三是决策果断,运筹帷幄。我们从团、营、连机关各级单位老领导及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确保了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二连部分参战老兵集体“走边关”活动意义非凡,不仅彰显了伟大的“老山精神”的强大动力,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自八月份踏上老山这片英雄的土地以来,我便下定决心要在上马草阵地战场原址立碑,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内心忐忑不安,确实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挣扎,思想斗争异常激烈。五个月的时间里,我常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麻栗坡之行期间血压也一直居高不下。尽管如此,老山精神动力驱动我终于成功完成了这次任务,这离不开战友们的一路陪伴和悉心照顾。在此,衷心感谢每一位战友的支持与帮助!</p> <p class="ql-block">原二连连长谭树强在揭碑仪式上致词</p> <p class="ql-block">原二连一排长李景军主持揭碑仪式</p> (三)战场原址—捐赠仪式 <p class="ql-block"> 捐赠仪式在欢快进行曲音乐中开始,由原二连连长谭树强,河北海正集团董事长王志光将捐赠的书包135件各类体育用品50余件送到学校学生手中,李会宪、贾进、沈勇、张同文、梁光雪等给当地的政府村赠送锦旗。</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活动中,我再次见到了麻栗坡县武装部的李锋政委。他深情地对我说:“老首长,您和战友们执着的老山精神以及那份浓厚的家国情怀,让我深受感动。”这番话坚定了我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的决心,以实现多年来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战场原址立碑任务的顺利实现,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级老首长和战友们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感谢杨忠武老团长、冯国森副团长、刘明盛主任、谭树强老连长、李会宪教导员等首长,以及三十七师各级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与支持,正是他们的鼓励与信任,赋予了我此次老山之行的动力和决心。</p><p class="ql-block"> 从跑办手续到立碑完成,历时五个多月,整个过程可谓一气呵成。每一步都离不开地方各级政府及领导群众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帮助。在此,首先要感谢麻栗坡县的网红冯光鞠女士的牵线搭桥,感谢炮兵第四师炮五团的老兵安林生老战友,还有崔老兵等许多默默奉献的英雄们,他们的积极奔走和不懈努力,才使得这次立碑活动得以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河北海正集团董事长王志光先生的慷慨赞助,以及任志民战友及时跟进并实时报道,这才使得这次走边关活动充满了正能量,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堪称一段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原二连一排部分参战老兵在阵地原址的合影</p> (四)再到三转弯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再次来到三转弯炮阵地,这里曾是八十年代老山作战期间被越军直瞄火炮打击最为猛烈的阵地之一。从主峰可清晰目测到我军炮兵阵地具体位置,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该阵地时常遭到越军炮击,落弹几百发我炮兵的伤亡尤为惨重。一九八四年四二十八号攻克老山后该暴露阵地才有所好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在三转弯炮阵地英勇牺牲的战友们致以最深切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转弯炮阵地</p> 四、国门之天保口岸 <p class="ql-block"> 12月19上午早些时候我们一同到天保口岸参观,到261号界碑前留影。天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通往越南及连接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重要陆路通道,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p><p class="ql-block"> 天保口岸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南端的老山脚下,位于天保镇。它与越南河江省河江市的清水河口岸隔界相望。从州府文山到天保口岸的公路直接与越南二号国道相连,形成了便捷的跨境交通网络。天保口岸距离麻栗坡县城约40公里,距文山州府100余公里,离省会昆明则有400多公里。而从天保到越南河江省河江市仅需20多公里,至越南首都河内也不过300多公里。因此,天保口岸是中国云南通往越南首都河内里程最短且最为重要的陆路通道之一,为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天保口岸的越南街,她们在口岸经营各类水果</p> 五、八里河东山战场篇 <p class="ql-block"> 我们于17号下午到八里河东山1175.4高地主峰,查看步兵阵地及战壕和炮兵观察所等,到战友牺牲的地方鞠躬献花,一路参观当年我炮兵战斗过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八里河东山位于麻栗坡县天保船头东北约3公里处,与1984年4月28日被我军成功收复的老山遥相呼应,是俯瞰并控制从我方船头至越南河江市长达20多公里通道的重要制高点。该山地势呈南北走向,七个高地一字排开,中间高耸,南北两侧较低,西侧陡峭而东侧较为平缓,海拔落差在200至300米之间。整个区域正面宽约1300米,纵深约400米,除了34号高地面积较大外,其余高地都非常狭窄,有的甚至只有五六平方米大小。这里丛林密布,荆棘藤蔓交织,视野受限,通行极为困难,易守难攻。</p><p class="ql-block"> 驻守八里河东山的敌军为越军266团5营7连和4营1连的部分兵力。经过多年的精心经营,敌人在此构建了一个以掩蔽工事为核心的环形防御体系,堑壕和交通壕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既能作战、又能隐蔽、还能生活的坚固防线。此外,敌军还在前沿及侧翼设置了12个混合雷场,并在堑壕前布置了定向地雷和一列桩铁丝网,进一步增强了防御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我军攻占老山主峰和662.6高地地区后,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于1984年5月15日步兵第122团在配属边防第15团的100迫击炮连,在临时炮兵群的火力支援下,展开了对八里河东山地区守敌的全面进攻,并成功收收复被越南八里河东山,目的是彻底歼灭敌军战领制高点,确保这一战略要地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八里河东山—八十年代上甘岭</p> <p class="ql-block">团政治处何敦文主任(中)团军务股长王中胜,到天保直瞄连看望三连官兵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主任何墩文(中)上排左宣传股长谢松芝,赵富春 (二炮瞄准手)军务股长王中胜,干事刘江明在三连直瞄连阵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十年代</span>我团在八里河东山芭蕉箐直瞄连阵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80年代的八里河东山娜拉战场</p> <p class="ql-block">八里河东山—八十年代年代上甘岭的盘山道</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象征着牺牲战友的身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在八里河东山主峰祭奠牺牲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芭蕉箐炮兵阵地及夭六炮阵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参观八里河东山主峰</p> 六、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篇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7号上午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活动,走边关活动的全体同漫步走到纪念碑前,大家肃立默哀向牺牲的战友三鞠躬并献花。陵园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城北郊约4公里处,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革命记忆的精神圣地,</p><p class="ql-block">一、麻栗坡历史背景和建设历程</p><p class="ql-block"> 麻栗坡烈士陵园始建于1979年,当时正值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为了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人们在麻栗坡县城北郊的苍松翠柏中修建了这座陵园。此后,陵园又历经多次扩建、维修与改造,现已成为一座占地11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祖国的宏伟建筑。</p><p class="ql-block">二、陵园布局与设施</p><p class="ql-block"> 陵园大门建有门亭,上书“麻栗坡烈士陵园”七个大字,庄严肃穆。步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烈士陵园纪念广场。广场总体规划上采用“亮剑”造型,寓意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和平之师。</p><p class="ql-block"> 沿石阶而上,至山腰平地中心,是用花岗岩装饰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19.99米,象征着1999年这一重要年份。塔的正面刻有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手写体大字,背面则是邓小平主席的手写体题词:“为保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三、烈士安葬情况</p><p class="ql-block">陵园内共安葬着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的978名烈士。这些烈士们都是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而英勇牺牲的,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最大的35岁,职务最高的是团副政委张正光烈士。牺牲烈士们按牺牲时间的先后顺序自下而上安葬,每座墓碑上都刻有烈士的生平简介和画像,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四、陵园地位与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麻栗坡烈士陵园不仅是一座安葬烈士的陵园,更是一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它被列为云南省重点烈士陵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退役军人及各族人民群众、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学校学生等前来悼念烈士英灵,缅怀他们的革命英勇事迹。</p><p class="ql-block">五、英雄事迹的传承发扬</p><p class="ql-block">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中,安葬着多位被中央军委或原昆明军区,成都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烈士。他们的故事和事迹被广为传颂,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忘历史铭记先烈。陵园内的老山作战纪念馆更是集中展示了老山作战烈士的遗物照片、作战武器、英雄事迹及生平简介等珍贵资料,让人们在缅怀中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老山精神。</p><p class="ql-block"> 麻栗坡烈士陵园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老山精神的圣地。它见证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的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些英雄先烈,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传承伟大老山精神。老山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在老山作战期间英勇牺牲的战友们安息于麻栗坡烈士陵园。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铸就了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向牺牲的英烈深深鞠躬,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敬意。</p> 七、老山—永远的丰碑 八、老山之旅 <p class="ql-block">军事记者任志民</p> <p class="ql-block">老山精神万岁!</p> <p class="ql-block">作 者:张同文</p><p class="ql-block">通稿审核:任志民 柴 雪 </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李景军 李会宪 贾 进</p><p class="ql-block"> 宁 凯 赵 聪 国 年 </p><p class="ql-block"> 安林生 永 生及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山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照片视频提供:冯国森,王中胜、刘明胜 谭树强</span></p><p class="ql-block">特此声明 : 部分资料数据来自纪念馆和网络,不妥之处请提出我们立即改正,敬请 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