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茅文史第六期出版

项绪忠

新年伊始,为全村父老乡亲呈现上《刘茅文史》第六期。<div><br></div> <p class="ql-block">封面上的图片是航拍的刘茅村妇孺皆知功的功勋桥——南大桥。南大桥东南角的石狮子就是被当年追击八路军日本鬼子的汽车撞到河里的。闹出的动静,惊动了村里放哨人,也让八路军小分队避免与日本鬼子的遭遇。《刘茅文史》中刘庆悦曾写过这节,感兴趣不妨再去翻翻看。</p><p class="ql-block"><br></p> 《刘茅文史》第六期排在前面的还是《编者的话》,《编者的话》后边是一则祝贺信息。祝贺刘茅村委会被中共淄博市委表彰为“淄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市表彰的十家“示范党支部“之一。据了解,这是村委会迄今为止获得的级别最高、分量最重的表彰,值得祝贺和为之高兴。 村里上了年岁的人,会记得刘茅村里曾有“东油坊、西酒店”的传说,说的是村东、西头兴盛的两大家族的个体企业——东边是油坊,西边是酒店,还曾一度在周边村庄产生轰动。当然,毕竟过去不少岁月,许多年轻人不知道这些事情了。其实,这些并不遥远。不信,到现在还有人在说东油坊哪几家人,谁是东油坊的人等。为了让乡亲们了解早些年那些事,这期安排了《东油坊》一文,有刘宪章撰写。他把自己亲身经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关于东油坊的事告诉了我们,让我们对东油坊有了一个大概的、粗脉络的认识:知道了那个时期,那个年代的一些人和事。其实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说到底,这也是村庄历史的组成部分。想知道的清楚些,请你读一下《刘茅文史》第六期。 《刘茅文史》第五期有刘庆悦写的《童年翠梦》。在《编者的话》中说到:《童年翠梦》涵盖内容多,篇幅长,为增加大家的阅读期待,调节阅读的多样性,避免视觉疲劳,《刘茅文史》当期安排了15个小故事。这期承接上期,又安排了接下来的9个小故事。故事叙述风格依旧,依然饱蘸深情,带着对家乡的眷眷深情,对亲人的满腔挚爱,对过去的尊重,客观地讲述自己曾经的故事。至于具体叙述的是什么故事,作者要表达什么,请阅读《童年翠梦》(续)。 这期安排了刘世台所写《请谱有感》文章从请谱时族人从各地到来,村庄热烈欢迎那些热闹欢腾的场面写起,联想到族人为了新中国建立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故事;也说起了当年刘茅村“实现粮产二百万,国家一半咱一半”的令人振奋的口号,以及村庄积极上交公爱国粮,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事;还写了村庄学校当年教育辉煌,一个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的“百分比”——“占全镇当年升入高中人数的95%”,并由此带来的轰动效应。还写到了今天村子的领导班子,带领村民励精图治,办企业、为村民谋利益,办起了刘家茅托水饺企业。老年食堂办的红红火火;每逢节日,给村民发福利。一桩桩、一件件,线条粗、跨度大、涵盖多,但作者纵联横合,用真情实感你把这些看似不相联的事实整合到一块,融合成了村庄赞美篇章,发自肺腑,值得一读。 刘兆章是我村早期党员,他的英雄故事值得村庄骄傲。这期安排的《刘兆章》选自《淄川党史史志》“地方党史”中的“党史人物”。文章比较详尽的介绍了刘兆章的英雄事迹,刘兆章曾经在淄川煤矿工作。这期安排这个内容,是从另一个渠道,佐证了英雄的事迹,教育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一起齐心协力建设和谐、文明、幸福、美好的家乡。 《刘振甲》有迁居夏三村的刘姓族人刘茂桐所写,用四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习武修心,立德做人,刚正不阿,仁慈天下”的村庄习武人——刘振甲。并且拓展思维空间,联想到后人创业的事,让文章更加丰满,增加了趣味性和完整性。 《典故新解》安排了两个典故“五福临门”“六六大顺”这两个典故我们常说,但其中之意一知半解,并不十分清楚,这次就安排了这两个典故,典故出自青岳编写的《典故新解》。读后,定会大有收获。 《难忘母亲的唠叨》转自刘茂芹编写的《小溪甜畅向东流》。对于“母亲的唠叨”。作者的感觉是“心烦”、而当母亲”走了”唠叨“消失”了,却觉得“空落落的、空落落的”“缺失了一样极为厚重、极为珍贵的东西”。母亲的唠叨是“特别熟悉、亲切、厚重、赤诚的唠叨”“一旦失去它,即深感它的厚重珍贵”是“金句名言铸成的”。这是一种朴素感情的升华,是对母亲深深怀念的表达,是对看似平淡,却是无价的反思和彻悟。 《诗三首》有刘庆镇所写,在《刘茅文史》曾读到不少刘庆镇的作品,唯独没见过他写的诗歌。这期安排了他写的三首小诗《陋园歌》、《赠友人》、《鱼龙早市》。事源自身边、情有感而发,既说自己为人处世哲学,也讲朋友间的情谊,还有早市的热闹,丰富的物产,高度的赞美家乡富饶,读来朗朗上口,细品有滋有味。 健康养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本期起,每期将安排《生活小常识》专栏,其整理了多个健康生活小知识,每期刊载等几个,旨在为大家提供简单明了、翻阅、查询的保健知识小顾问。希望您能从中受到启示,得到帮助,有所收获,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裨益。 《新活动》专题,安排的是村庄的第二届水饺节的情景一组照片;再就是迎国庆村篮球赛,乒乓球比赛的精彩镜头。<br><br> <p class="ql-block">老照片专题安排了四张照片:一是早年村支部领导和学校教师的照片;二是1969年5月全村15个小队、试验队、大队会计17人的合影照片;三是安排了孟凡玉拍摄的《农村小院办画展》的照片;四是安排了拍摄于1977年的77届三班毕业照片。你看后,你能认出几个人,说不定粘片终会有你。</p> 《正在消失的记忆》安排的是劳动工具、木工用具、生活用具等照片。这些或许以后就见不到了,我们用照片记录下来,保存下来,也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和留下一份记忆。 这里仅仅是《刘茅文史》的小部分展示,感兴趣可以去阅读《刘茅文史》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