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冬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期间,曹谷溪在京西宾馆拜会著名作家孟伟哉(中)、著名诗人朱子奇(左一),伏案签名的是甘肃作家,优秀编辑家杨文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在《延安文学艺术基金发起人签名册上》签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子奇《致延安公开信》1986年1月30日(原载《延安文联通讯》第三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孟伟哉简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伟哉(1933——)笔名小剑。山西洪洞人。1948-1953年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诗刊》编辑部主任,《当代》、《现代人》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中宣部文艺局局长,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及第六、七届名誉委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0 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上、中、下)、《访问失踪者》第一卷,中篇小说《一座雕像的诞生》、《望郢》、《夫妇》、《逃兵戈尔巴托夫》、《表弟·表姐·将军》、《库尔斯克号上的三名乌克兰军官》等多部,短篇小说《战俘》、《一个参谋和三个将军》、《大原野》等近百篇,作品集有《孟伟哉小说选》两种,散文集三部,诗选及评论集多部。《一座雕像的诞生》获首届解放军文艺奖。部分作品译有德、日、俄、朝、英、西文版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朱子奇简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子奇(1920.4.13-2008.10.11),湖南汝城人。中共党员。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著名诗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6年加入南京左联、剧联下的磨风艺社,考入江苏省立农业专校,1937年参与组织学生抗日救亡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1938年入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诗集《春鸟集》《春草集》《友谊集》,散文集《十二月的莫斯科》,译有〔捷〕涅兹瓦尔长诗《和平歌》等。中国作协常务书记,诗人,散文家。1986年7月离休。2008年10月11日10时10分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杨文林简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文林生于(1931~)笔名文林叶。甘肃临洮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解放军一野后勤学校政治文艺科。历任《西北后勤》报编辑组长,兰州军区后勤政治部文化助理员、宣传助理员,甘肃省文联《陇花》月刊编辑,《甘肃文艺》负责人、总编辑,《飞天》文学月刊总编辑、顾问,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编审。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名誉委员。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组诗《响在田野上的短笛》,诗集《北疆风情》,散文《陇头水泊》、《天鼓大音》、《豆饭养食忆》等,并先后主编甘肃省各种文学作品选集14部。组诗《伊犁风情》、《南粤鹧鸪天·诗之祭》、《绍兴三首》分别获甘肃省第一、二、三届优秀文学作品奖。获中国作协全国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中国作协、国家新闻出版署老编辑、老出版工作者荣誉证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