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忽已钻石婚 (散文)记画家张文斌夫妇

沈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生忽已钻石婚(散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忽已钻石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去年4月,旅奥著名画家张文斌先生在奥地利林茨市伊丽莎白修道院举办个人画展。我对其中一幅画有收藏意愿,张文斌太太焦老师说:等9月份画展结束后,运回维也纳后给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0月初我回到维也纳,对画家的另一幅画也有兴趣收藏,焦老师说等张焦带团回来以后,一起送到你家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正的维也纳冬季时刻来临之际,近11月底,我去张老师家与他告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这次回上海会多住一些时间,圣诞、元旦和春节可能不会在维也纳见到他们了。焦老师在边上讲,老张也非常想回北京看看,只是脚不太灵便,看样子是永远不会再回到那里去了。我看张老师的眼神,虽有一絲委婉同意太太的直言,但大多显露的是,就那么一回事吧,不要一听到别人要回去,就把自己的窘境摊出来,现在不是老沈还在这里吗,明年他总有一个时间要回维也纳的,也还会坐在这里“侃侃而谈”的。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尽管此时他们老夫妇两人神色有微秒不同,我仍为张老师感到婉惜,想回北京已经是不可能了,他的表里是否一致呢?不要使他多思那不愿想的事,就马上讲起这次回维也纳后去了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安道尔小国等等。前两个星期又一次去了西西里,昨天刚刚回来,是第三次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把自己在西西里“塞林纳特”发生的那件与狗不愉快又非常有趣的小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了两位老人听,还把裤脚管拉起来,当然也讲了其他一些在旅途中的趣事,两位很愿意听那些小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人说,人是故事的动物,因为人有记忆,记住以往的事。这些经历被人或自己描述之后,就以故事流存下来,再加上一点艺术,加上一些偶然,会成为历史或真理,任何奥深的真理都来自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一个人在西西里旅游,没有租车,利用小车、大巴车和火车这些交通工具,就会有一些故事产生,况且这西西里岛2000多年来,经过一次又一次外国人的“入侵”,则故事更多,每一个小村镇都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然,我也不能讲太多,因为老人不容易集中精力很长时间,10分钟15分钟内,他们会有一些兴趣听听别人的事。我就马上转移话题,夏天的上海,我两次去参加张老师大儿子带乐团的演出。这引起了焦老师的话,非常心疼儿子为带乐团劳累奔赴,说他也是近60的人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说,大儿子近60了,那么你们的婚姻应该也有60年了。这个问题马上引来了焦老师的回应,明年1月1日是我们结婚60年了。她马上拿来一张公证书,我恭恭敬敬接过这份公证书,仔细看完后,又看了一眼两位老人,这一张纸很沉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接下来,我就开始像一个好奇的记者,向两位老人提了几十个问题,1月1日是元旦日,政府机构的人怎么会给你们登记结婚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焦老师回忆了1965年1月1日办好证书后的两三天,在她学校的一个学习会后,让他带了那份结婚证书,与几位学校同事见面,讲了这件结婚的事,同事鼓掌表示祝贺,这就是全部的仪式。我想大概背后的含义是,我们要向学校临时借一房间住,没有几天,目的达到,喜上加喜。</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问你们谈恋爱多长时间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焦老师讲,当初自己把与张老师谈朋友的事,与家里人讲了之后,山东家里人是有意见,张老师不是北京人,其实这个关系还不大,山东农村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女儿到了北京后,找了一个蒙古人谈恋爱想结婚。山东大姑娘是很有颜值的,超过当时周围大部分同龄姑娘,又是优秀运动员,还是一个学校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能家里人对蒙族人只有图画上的概念,蒙古在地图上哪个位置也不太清楚,那些整天骑在马背上、只吃牛羊肉过日子、一直在风沙吹拂下过日子的男子汉,他们的脸会是怎么样的呢?山东农村中的父老乡亲是没有一个人会有稍微一些美好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好焦老师有姐妹在北京,她们见过完全像汉人一样,面色温柔,英俊有神远比那些北京人看上去更像汉人、像一个真正的北方男子汉的张文斌。他从小生活在蒙古贵族家庭中,身体素质营养和家庭教育都无可置疑一流的,还是美院大学生,在出版社做编辑。观察汇报给山东家里人,这桩婚事也就得到了认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0多年前的事,从张老师的口中讲出,还是记得那么清晰,和连许多小的细节都能记住,我想大概是艺术家的原因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老师还记起自己的画画启蒙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共产党想平稳地把蒙古地区的贵族封建制度像其他地区的制度一样过渡,从北京派了一些党员,和政治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一边的人来,引导蒙古人向北京政权靠拢。这位画家老师,首先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参加蒙古工作过渡的,来到张老师读书的小学,把学校中喜欢画画和能够画画的组成一个班,他就是当时班中最小的学生。美术老师就对他特别关心,因为是当地贵族子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果当时一个带有政治任务的老师,没有什么特殊艺术才能,那么在小学里就不可能有一个美术班,老张绘画才能就少一个从小就能够得到培养启蒙的机会,一个偶然再加上另外一个偶然,张文斌就走上了画画的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过去也听张老师讲过,那时北京会有节日的游行,游行队伍中经常把体育学院的学生组织来,步行和彩车上有些女青年穿着紧身的运动服,显出优美的身材,在马路上看游行的张老师此时就会“春心萌动”,这些人与自己身边走过的女青年是多么不一样,是否就是以后找运动员妻子的原因,只有张老师自己知道,或者只是张老师对我讲自己故事的一个引子,这就是张老师的幽默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提的每一个问题,夫妇两人都很乐意仔细回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指着桌上放着的那份“关于他们在1965年1月1日结婚的公证书”,要他们让儿子与区政府有关机构联系一下,有可能必须去一次区政府,把各种证件和公证书一同带上,到时会有政府人员上门来,送一份500欧元“钻石婚”的奖金,和一瓶法国高档香槟酒。如果你不愿意政府人员上门,也可以选择自己去取红包,区政府的规定是如果不提前告知,等到明年1月2号再去区政府,讲自己已经有60年的婚姻了,那时已经超过了申请时间,是拿不到一分奖金的,什么都没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两位老人时,我再一次关照,现在应该马上去办,千万不要忘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张老师儿子发出的“1965年元旦,结婚60周年纪念 同舟共济,白头到老”小年糕。后又看到焦老师也把这个“小年糕”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帝保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们两位老人没有忘记这么一天,自己历史上重要的一天。但我还是想,他们是否忘记了去区政府报备呢,从朋友圈里看不出,也没有透露出,有过大吃海喝香槟茅台的一絲信息。又不好就这个500块欧元的事去问,两位老人会生气我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就不多想了,写一篇小文吧。除用文字祝贺外,还介绍维也纳政府机构有这么一个福利,每对夫妇都有可能得到的福利,我们每个维也纳华人要争取享受。虽然可能,却也是非常非常的困难。首先是健康问题,还就是两人都健在,那就是两个人的健康问题。两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必须“对路子”,在80多年的岁月中,遇到那些非健康的偶然后,必须用健康的偶然加以排除。让健康生活一次又一次“偶然地”光临两个人,就像每个人都是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离开维也纳前一天,张焦把两幅画送到我家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沈宪 《人生忽已钻石婚》 散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画家张文斌夫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1月1日 于上海</span></p> <p class="ql-block">以上文内图片来之张焦的“小年糕”</p> <p class="ql-block">最近收藏的二幅张文斌的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