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的“关东木帮“遗韵

我爱劳动节

<p class="ql-block">  在长白山的雄伟身姿下,广袤的林海如同一幅历史长卷,承载着时间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足迹。这片古老的土地,曾经是“关东木帮”的家园,他们以砍伐、运输和销售木材为业,成为这片土地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尽管现代化的林业已经取代了他们的身影,但他们的精神和影响依然在这里流传。</p><p class="ql-block"> 2013年1月13日,我有幸与吉林民俗和地方史专家王葆林先生一同深入长白山老爷岭的腹地,探访那些依旧保留着“关东木帮”传统的林场工人。穿越茂密的森林,我们最终到达了一个山间洼地,那里是他们的临时住所——地窨子。</p><p class="ql-block"> 地窨子,这种简陋的地下居所,是他们抵御长白山严寒的避风港。在这里,工人们既生活又工作,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朴实的笑容。他们使用着原始的工具,依靠牲畜的力量,将巨大的树木从深山中拖出,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宝贵的木材资源。</p><p class="ql-block"> 与工人们的交谈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这片森林的深情。他们讲述着“关东木帮”的传奇,那些关于勇敢、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故事。虽然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木帮,但他们的血脉中无疑流淌着木帮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王葆林先生认真记录着这一切,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敬意。他向我们解释,这些工人不仅是木材的砍伐者,更是森林的守护者。他们懂得如何在保护自然的同时进行开发,如何在开发中保护自然。</p><p class="ql-block"> 日暮时分,我们告别了这些值得尊敬的工人,踏上了归途。长白山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庄严神秘。我意识到,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访问,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在这里,我见证了“关东木帮”的遗风,感受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长白山下的“关东木帮”遗韵,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在森林中回响,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注:本文为本人“关东新木帮”文章的AI改写版本)</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日,写于沈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