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一一石门高

四季清

<p class="ql-block">  图文原创 四 季 清</p><p class="ql-block"> 摄影器材 华为手机</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村落石门高位于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地处九华山南麓,贵池、青阳、石台、九华山交界处,是古时安庆通往古徽州的重要古道。“西汉居千载,东晋第一家”石门高古村落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古村坐落在牛形山下的桃花坞,四面环山,地势雄险,犹如一座古堡耸立于桃花坞之上,入村水口有两座巨石对峙,形状如门,故有“山为城,石为门”之说。又因自唐代处士高霁隐居桃花坞后,这里便形成高氏名门望族,故世称“石门高”。石门高与九华山属同一山脉,境内群山叠翠,鸟语花香,飞瀑流泉,宛若仙境。桃花山下,唐代留下的摩崖石刻“桃花坞”,仍在向世人展示着她光彩夺目的形象,诉说着她千年的荣耀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水口处一徽派建筑“文昌阁”映入眼帘,此建筑是古村落重要的水口风水建筑,同时也是古时池州过往古徽州供路人休闲小憩的路亭建筑。四九年以前阁楼上供奉的是文昌菩萨,也是高氏学子启蒙的祭祀场所,始建年代无考,70年代部分倒塌,后依原址原貌修复,大小规格未改。据村民回忆,七十年代以前“水口”没有民居,老石板路沿河岸进村,村口一片参天枫树林,枫林下“文昌阁”骑路而立,正门高悬“枫林霜慰”牌匾,此为石门高古八景之一“枫林晚景”。穿文昌阁而过,步行数米,可见村口河旁“停放”一条“古船”,相传“船”中有塔、有房屋,“船形房”南北正向,长74米,宽24米,“船”中保存有1米高“塔”基,有长25米,宽16米的“苦”字型建筑遗址。“古船”保存完整,现在看依旧宏伟。沿“船”河岸继续前行,便到古村入口处了。</p> <p class="ql-block">  踏着石板路走进村庄,一幅山村立体画卷就展现在眼前,一间间民居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就水取势,随势组景,布局严密,无序却自然。整个山村,恬淡得似一汪清水,静雅得像一幅明清时期的水墨画。袅炊烟,千年银杏树叶早已金黄,院墙内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古村恬静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时候的你,也想停下脚步,拿着小板凳,坐在广场旁暖洋洋地晒着太阳,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也成为这“画”中一景。整个村子是耕读文化的典范,学堂、宗祠、实业厅、高氏家风馆犹见当年风韵。在这如桃花源般的古村里,漫步一条小巷,触摸着饱经风霜的历史痕迹,聆听着古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高氏宗祠,坐落于村中北面一个半月形荷塘旁,祠堂坐北朝南,抬梁砖木结构,平面呈"凸"形。原为七进,现存六进,依次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厅、孝恩堂、祭祖祠。每进之间配置天井,总建筑面积956.37平方米。木质构件的驮梁、月梁、撑拱、雀替等图案雕刻简洁,留有宋代遗风。祠内古时悬挂有“瑶池冰雪”、“恩眷在德”等木质匾额。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高氏宗谱》记载:高氏先祖最早来此开荒破土,距今已经一千八百多年。明《池州府志》载东汉光武年(公元26年)高氏先祖高获(处士)不仕避世,由渤海遁居江南石城(今牌楼乡东源村),《高氏宗谱》载:“其四代孙仉公(约公元一百四十五年)由石城迁石门魁峰”,时有“西汉居千载,东源第一家”之称。</p> <p class="ql-block">  受儒家封建思想影响,高氏家族虽住深山僻壤,却奉行“居家无过于耕读,耕而不读则乱”的理念,依风水将村庄规划成“七星北斗”布局,刻“魁”于村东崖、建船形房、文昌阁于村口,无不昭示高氏家族人坚持以“读书、夺魁、出仕”为最高境界。一千八百年来石门高一村高姓出仕七品以上官宦达一百一十余位,人称“神秘石门高”。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高氏后裔高子军获翰林院大学士,举族欢庆,族人在魁峰刻下十二平方米“魁”字巨型石刻,可称“中国第一魁”。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大诗人李白第一次来秋浦(贵池古称秋浦县),在石门高和青阳县令韦权舆、高氏后裔著名隐士高霁三人联诗: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p><p class="ql-block">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p><p class="ql-block">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p><p class="ql-block">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p><p class="ql-block"> 晚唐诗人罗隐在石门高写下《秋游石门》、明代池州府推官李宗泗写下《秋度石门》;明代诗人蒋宽写下《石门秋晓》。历代高氏后裔,在石门高留下古诗达百首之多。所以说石门高,是一个流淌着诗的村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