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题 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2025年1月2日。早上打开手机,连队战友群里一条消息,老连长张全荣走了。这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我心间炸开,泪水忍不住涌出。往昔岁月里,连长带着我们一起摸爬滚打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连长找战士谈心,深夜查房给战友们盖被子,查哨问战友们的冷暖,下厨房关心战友们的伙食的身影就在眼前。连长的声声口令、句句教诲,都成了我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泪水直流,却怎么也冲不淡这浓浓的哀伤与不舍。连长,您放心地走,您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我们会带着您的期望继续前行,只愿您一路走好,在天堂安息。</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张金荣连长,受一些战友的委托,将连长的若干事迹记录如下。因为连长在战友群里面给自己的名字是老兵,所以这篇纪念文字题目为《永远的老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金荣连长,浙江省 东阳巿人,1944年9月生,196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随父到北京,1960年进工厂,1961年8月从北京入伍到铁道兵部队,1962年8月调厦门参加了九十三师警卫连的成立,历任战士、七班长,1964年11月代理司务长、三排付排长,1965年11月一排排长,1966年5月付连长1969年5月连长,1976年11月转业,分配到东阳巿针织机械厂,2000年2月退休。退休前任厂党委书记。从简历上看张连长既没有被上级领导记过功 ,也没有被授予过英雄称号;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是一个基层干部。但在我们的心目中连长却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一位非常圆满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1969年,我入伍到连队不久,张连长就成为了我们的连长,直到1973年我退伍,他都一直是我们的连长。回想起来,连长很多事迹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p><p class="ql-block"> 张连长的个人军事技能非常过硬,教练方法高人一筹。早在1962年连长还是铁道兵战士的时候,就被师里授予了优等射手称号。连长是从1964年大比武的优秀战士中提拔的干部。大比武中连长是连队的特等射手,刺杀标兵,左手投弹能投出50米的好成绩。在给我们的实弹射击示范中无论是立靶,还是运动靶,连长总是弹无虚发,发发十环。66年的老兵告诉我们,他们看当时张副连长和一位排长穿护具拼刺刀对刺示范,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一个进攻有力,一个防守稳重;一个刁钻进攻,一个巧妙防守;一个向下虚晃一枪,直刺对方胸部,一个后退半步,将枪往上往外一挑,化解了一个险招……看得大家目不接暇, 个个提心吊胆,人人胆颤心惊。只可惜到我们在连队时 ,连长仅只和我们张排长用木枪慢动作给我们试范过,没有那么精彩。也可能是连里没有那样好对手的原故吧。但是连长每次给我们作刺杀示范动作时,都是那样刚劲有力而又干净利索,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达不到的一种境界。张连长不仅个人军事技能非常过硬,在训练战士的方法上,更是比别人高超,使人容易感悟,提高很快。我在新兵射击训练时,在射击的举枪、瞄准,特别是击发上老是不得要领 显得很笨。别人都能很快的找到目标,瞄准瞄准点,憋气击发了 。我却还不能在瞄准时稳定地据枪,更没有掌握扣扳机的技巧。排里其他新兵都能进行三发实弹射击了,我还在为如何正确扣压扳机发愁。班长和排长都暗自摇头,老兵则直接骂我是笨蛋一个。越是这样,我越是掌握不好动作要领。新战友们一大半都已经试射了三发子弹,剩下的除我外,都是班长和排长认为可以进行试射的。连长知道这个情况后,专门到我的射击训练位置,看我做了三遍从臥姿装子弹到击发射击的动作过程。过后,他没有给我作示范,也没讲如何纠正动作,而是叫我坐起来,给我讲起了大比武时他的一个信念:都在同一个连长指导员指挥下,都吃的一个锅里的饭,人家行,难道我就不行?难道我就不能比人家更行吗?正是凭着这么一种信念,他苦练加巧练,成为了连里的特等射手,刺杀标兵。然后,连长信心满满地对我说,你一定行,你要相信自己一定行。接着,他给我示范了几遍瞄准射击的动作,对我说,你其他动作都可以,主要注意二点,一是脸贴枪托不要太紧,太用劲,要自然贴上;二是要体会练习分步扣压扳机,在停止呼吸的 一瞬间轻松自如地击发射击。他还反复示范了分步扣压扳机,告诉我,先练习分三步扣压,再练习分四步扣压,同时练习均匀呼吸和停止呼吸。说来也怪,按照连长教的,我很快找到了感觉。经过反复练习后,我感觉好象掌握了要领。排长用瞄准检查镜看了我的动作,认为大有进步,可以参加实弹试射了。在二天后的全连最后一批试射战友中,我是最后一名射手。射击结束,报靶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三发子弹打了29环的好成绩,是全连新兵试射最好成绩。这真体现了,连长不愧为经过郭兴福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基层指挥员,有一套好训练方法。</p><p class="ql-block"> 张连长不仅军事技能过硬,抓军事训练有一套,在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战士生活上也一点不含糊。当年部队有个顺口溜:“连长打冲锋,指导员学雷锋,副连长罗卜大葱,副指导员锣鼓叮咚,排长补充补充,班长具体分工”;但张连长并不是一个只抓军事训练,打冲锋的指挥员 ,他对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战士的生活都很重视。他经常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做得深入细致,让人容易接受。有一次,一排有个战士被安排去师部农场轮流参加劳动思想不通,排长和指导员做工作也没做通。连长准备去将这位战友叫到连部来谈谈心,做做思想工作,正准备往一排走时,天气突然变化,雷雨交加,便只好在连部门口喊话,叫这位战友等雨停了来连部。正在这时,连部的电话响了, 按常规,这时不宜接听电话,但连长认为,部队是战斗单位,打雷下雨不接电话影响了上级命令的传达执行怎么行呢?他去接了电话,结果真被雷击了,送进了医院。在医院,他还在记着那位战友的思想通了没有。这次,连长虽没有和这位战友直接谈话做工作,但这位战友为连长的行为所感动,愉快地去农场劳动了。上世纪70年代,连队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0.45元,生活水平的改善,需要靠自己养猪种菜来补充。连长亲自抓这项工作,带头利用业余时间种菜,连部的菜地,产量都是排在前几名的。他还经常深入炊事班检查工作,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他还和连领导一起研究了一套激励炊事班战士努力提高技术,全心全意搞好伙食的用人办法。就是,看准了,准备提拔的优秀战士和班长都放到炊事班去干上一年半载。从1969年至1972年先后有三任炊事班长得到提拔,一位是祝子林战友到师部当了机要员,一位是潘申宗当了司务长,一位是郭祥军战友当了二排长。连我这个小小的一班副班长也是经过炊事班的炉火锻炼才当的。记忆犹新的2件事是,一件是,连长曾借了师长的汽枪和猎枪,星期天带人进深山去打了很多鸟和几只 兔子回来,交给炊事班做好,每个班分到一盘鲜美的野味。另一件是,1972 年的下半年,张连长在三排营房前的桂圆树下,精心养了一箱蜜蜂。每过一段时间,张连长就会亲自小心翼翼地采集着蜂蜜。那每一滴滴晶莹的蜂蜜,都像是他对战士们深情的凝聚。采集蜂蜜后,在开早饭的时候,张连长端着一碗珍贵的蜂蜜,缓缓地走向每班的饭桌。他的眼神里满是慈爱与关切,像一位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亲手给每一桌都轻轻地舀上几汤匙蜂蜜。战士们看着那金黄的蜂蜜,心中满是感动。当馒头蘸着甜蜜的蜂蜜入口,那丝丝甜意瞬间在舌尖化开,不仅甜在嘴里,更甜在了每一个战士的心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小小的举动,却蕴含着老连长对战士们无尽的关爱,这份爱兵如子的深情,如同那棵桂圆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战士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我们军旅生涯中最温暖、最难忘的回忆,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永远熠熠生辉,永不褪色。连长的心里时刻装着战士,知道哪个家里遇到重大困难,他总会及时进行安慰和伸出援助之手。在部队他带头捐款帮助家里有困难的战士。退伍回地方后,他去过江西山东福建浙江等连队战友较多的省去看望战友,每到一地,总是特意去看望慰问在农村的战友,去了总要拿出几百上千元给战友,他还动员安排在机关和国有企业的战友支援在农村的困难战友。连队战友先后大大小小有5次在他的家乡东阳聚会,他每次都是除了忙前忙后招待大家外都自掏腰包请大家会一次歺;2016年那次在东阳的连队战友大聚会,他和阮焕国战友两人花了近万元为每位战友送了纪念品,而且还不让大家知道是谁赞助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是,当他得了严重疾病需要大量治疗费用,连队各地的几十名战友通过微信给他慰问金时,他都一分不收,只是表示领了大家的心意。在连队</span>哪个战士病了,他都会去看望,要求班里战友照顾好。每个夜晚,他都会巡视各班,轻轻地为打被子的战士盖好被子……爱兵如子在张连长的身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因此,尽管他在训练场上对大家非常严厉,常常吹胡子瞪眼,甚至跺脚、挥拳头 ,但是每个战士仍然尊敬他,亲近他。几十年后,不少战士不远千里去看望他,人人都在微信群里关心他,问好他,祝福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连长最让我们忘不了的是他舍身救战士的事迹。那是1971年5月的一天,连长组织入伍一年左右的战士进行进攻实弹单兵演练。其过程是跃出战壕,向敌人阵地冲击,前进中投掷手榴弹,然后抵近射击 ,最后冲进敌人战壕。投弹、射击都要求在运动当中完成。以前进行过很多次的单兵教练和非实弹演练。按要求,这种实弹演练要由一名有经验的老兵或班长排长陪同战士进行。这天,其他连领导和班排长都表态要陪同战士演练。但张连长却不让大家上,说这个演练有危险,他实践经验多些,还是由他上。当几位战士演练完了,有位排长提出他来带练几个时,连长仍坚持自己带练。并命令一位战开始冲击。当这个战士一下跃出战壕,连长紧跟在这个战士的左后方,冲击约60多米后,连长喊话叫准备投弹,这位战士心里紧张,手脚动作不协调,把手榴弹扔在了前方,只有十来米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连长发现这个情况不对,立即一个箭步冲上去了,向右一转身一手把他这个战士撂倒,同时将这战士压在身下。这时,只听一声爆响,手榴弹炸了。连长一看战士没事,自己手脚和头及身上也没发现伤口和血迹,紧张的心平静了些。这时,坐在山脚下,距进攻起点战壕100多米处等待演练和观看的战友中有人在喊:连长不好啦,不好啦,某某某,被弹片打中了。连长一听,刚刚平静一点的心又很紧张了,马上爬起来往山下跑去。连长一看这位战友是被弹片击中了大腿。好在因为距离较远弹片的冲击力减弱了 这块弹片钻进皮肉里,没有击断脉管也没击到骨头。但当时这个战士很紧张,哭起来了;另一旁,失手的战士也在哭。连长见状,大声地对他俩说,哭什哭,革命战士流血不流泪,坚强些。然后,一边安慰受伤的战士,伤不重,不要怕,很快就会好;一边对失手的战士说,己经犯错了,哭不解决问题,今后好好认真训练就行了。这时,有个战士对连长说,连长,你屁股后面衣服有个洞呢。连长听了,用手一摸是有个洞,回头一看,裤子上也有个洞,还在流血。看见流血,连长知道自己受伤了,腿也感觉痛了,先前由于紧张和只关心战士,对自己一点感觉也没有。卫生员的担架也来了,连长却叫先抬受伤的战士去师医院,自己坚持在战士的搀扶下往山下走,走了一段后,大家见状不行,都劝连长不要走,等担架来。连长也只好等担架。到医院后,连长坚持让医生先给受伤的战士动手术。做完战士手术后,医生检查连长的伤口感觉不到弹片位置,就照了X光片,医生根据X光片开刀还是没找到弹片,只好又去照片,照了片回来还是没找到,医生一看过了午饭时间了,就说干脆吃了饭,请下一班医生找。可见这信医生水平不高 但也还有自知之明。另外的医生一听这情况就说,那只有去X光机下做了,这样又去X光室,终于在那里将弹片从胯骨处取出来了。这么来回折腾了4个来小时。这期间连长都是忍痛十分配会医生,理解医生。事后,医生说,张连长真是好人,总是为别人着想。</p><p class="ql-block"> 转业到地方后,张连长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转业到地方后,组织上安排张连长到东阳县的纺织机械厂负责后勤工作。因为工作受大家欢迎,大家选他当工会主席,又因工作出色,组织安排他当厂党委书记。2001年前后东阳县企业里的军转干部和全国各地的军转干部一样因为待遇问题要去上访。已经退休的张连长仍然被县经贸委请出来负责三个企业几十名军转干部的组长,做大家的工作。他不辞辛苦反复和大家说,有意见可以以正常渠道反映,我们转业干部不要忘记军人的光荣传统,要体谅国家的困难,为国而分忧 ,不要去上访。在他的努力下,大家没有上市里、省里上访,而是走正常向上反映意见和要求。后来,浙江省的军转干部问题是解决得好的。战友群里,有时有的战友因待遇问题发牢骚,连长总是用毛主席讲的,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和他们比,我们今天又算得了什么呢?同时还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做战友的工作。当有战为连长没有被记功,没有被提拔,没有被评为伤残军人而鸣不平时,他总是深情地说,想想革命老前辈,想想连队参加越战的战友,想想还在农村没有养老保险的战友,一切都想得通,而且还感到很满足,很幸福。连长不仅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的心仍然和战友在一起,关注、关心着战友们。每天早上6点就在战友群发出了起床号,发去了问候语。天天都会在群里为战友们传递国际国内的重大要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转发各种正能量的微信链接。2021年4月,连队几十位战友到他家乡横店旅游,他不顾脚不好的毛病,坚持天天陪大家参观,当好向导,当好东道主。战友们结束愉快的旅游走了,他却因左脚大母指变黑进医院看医生去了。</p><p class="ql-block"> 有朋友可能看了我述说的张连长,为之感到有点可惜,有点遗憾。我要告诉朋友: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好人有好报”,我们的连长没有遗憾,没有可惜; 他是幸福快乐之人。他年近80,身体健康,精神抖擞,妻贤子孝,孙辈强。他夫人是学医的,对他照顾十分到位,两个儿子虽不是大富大贵,但靠自己努力,工作岗位和工资收入都算得上中等偏上,两个孙辈都是大学毕业,表现优秀。更难得的是 连队的战友们,仍然视他为榜样,为英雄,人人都永远记得这位好连长。</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我们的张金荣连长正是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来自人民的英雄;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补记</p><p class="ql-block">连队战友群里见到张金荣连长走了的消息,大家都纷纷表示悼念。这里选方正奇战友写的记上。</p><p class="ql-block"> 张老连长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张老连长走了,走得淡然从容,象一缕轻风,象一片彩云,悠然飘向那永恒的归宿地一一天堂。</p><p class="ql-block"> 一句"战友们好!"是他躺在病床上,最后向战友们告别时发自肺腑的最强音。而他生前亲力亲为为战友们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在2021年4月圆满组织了第二次横店战友集会。为此,他耗费了大量心血,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当时他饱含热泪,与战友们一一握手道别之际,那一刻,他说已然意识到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离别,抑或就是永别!不幸的是,他的预感成真了,有众多的战友最终未能与老连长再见上一面。 </p><p class="ql-block"> 张老连长走了,去到极乐世界极乐去了。人世间有太多的缺撼,到了天堂,自当悉数补回。他生前与烟酒结下不解之缘,末了,这份自由却被病魔给剥夺了。如今,入了天堂,尽可大口抽烟,大碗喝酒。酒干了,再斟满,不醉不休。让人间的烦恼与不平在醉梦中消散尽。烟熄了,再续上,置身在香烟缠绕之中,仿佛冲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烟提精神,酒壮豪气,乘兴再召集先期到达之旧部,来个天堂演兵,杀声响处,管叫阎罗胆寒!我们的张老连长,虽躯体不再,但軍魂不散。生为豪杰,死亦鬼雄!</p><p class="ql-block"> 张老连长走了,带走太多的遗憾与不舍。从此,阴间多了张金荣,人世再无老连长!从此,战友们再也见不到他那雄伟的身躯,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从此,阴阳两隔,相见唯在梦中!从此,过去的一切都将随烟云逝去,唯爱与战友情永存!</p><p class="ql-block">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p class="ql-block"> 张老连长一路走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