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毛湾桥头的遐想</span></p><p class="ql-block"> 毛湾桥像新塑的丰碑,它让人们从梦中惊醒。毛湾桥又似一卷历史长轴,徐徐展开,才发觉如痴如梦的很多惊骇很多深沉。</p><p class="ql-block"> 毛湾桥虽然刚刚浇注而展现着新姿新貌,但它经年悠久,见证了血与火的烽烟,留下了情与爱的绝唱。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割据,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曾在此驻扎半年之久,这座桥的南端驻扎中共湘鄂赣省委,北端驻扎省反帝大同盟和互济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及省军区司令部就在下游不远处。这座桥是木板桥,这坐桥上穿梭般过往军政要员,这座桥便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见证了红军时代的英雄史诗。红军走后,此地遭血洗,这座桥也就淹沒在尘埃中。解放后,这座桥又成为清匪反霸土改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要通道,几经洪水冲毁又几经修复,沒有根本性解决问题。改革大潮后人烟稀少,虽然冠以红军桥雅号也是无可奈何。现在适逢拯救红色旧址的机缘中,得到政府救援得以浇注大桥,才有如此欣然手笔。</p><p class="ql-block"> 我伫立桥头,在松涛呼啸中,似乎听到了呜咽,听到了呐喊,多么的凄凉和无奈。我可怜的母亲吃着红薯甚至啃嚼着野菜和树皮,给自已的儿女提供乳汁,我们就是这样被喂养长大。我辛劳的父亲穿草鞋背蓑衣沒日沒夜的劳作,在洪水中屹立排头冲浪,就是这样在惊险中教会孩儿们有责任有担当。</p><p class="ql-block"> 我踱步桥面,油然升起自豪和敬畏,在这桥上过往的家里人,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从家里走出了县长,走出了乡长,走出了村长,形成三级鼎立的“三角态势″为党和人民牢牢把握印把子。</p><p class="ql-block"> 我䇄立桥头目视远方,我们这一代也觉无愧,我们六兄弟都是共产党人,我们也先后当兵保卫祖国,我们都在自已岗位上敢负责有担当,堂堂正正做人。</p><p class="ql-block"> 阳光辉映大桥,风儿徐徐抚摸着脸庞,时空是如此静謐,感觉是如此从容甜蜜,有了这座桥,一切的一切更是增添了生机,曙光在前,这块古老而红色的土地正在崛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