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都是三连的兵:文/张德学

闻欣

<p class="ql-block">  红星闪耀岁月,戎装戍守边防。</p><p class="ql-block"> 光阴以画落笔,时光有梦畅想。</p><p class="ql-block"> 心装千秋万事,莫负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不畏艰难困苦,抒写人生篇章。</p> <p class="ql-block">  在梦里,曾经无数次追寻那段红星闪耀的岁月里绽放的青春风采。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当兵就应该有当兵的样子,要有责任有担当。</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已是第四十四个年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过去的老营房,心中的梦。曾经在这里,这个哨位,这个地方站过岗、放过哨。想一想,一九八一年的十月,十七岁的我多么青春靓丽的年纪,多么青葱美妙的花样年华。清楚的记得,我是那年的晚秋应征入伍的,属于一九八二年的兵。</p> <p class="ql-block">  回想那个时候,离开鞍山时树上的叶子还没有掉净,我们这些新兵穿着崭新的绿军装在告别亲友之后依次走进火车站,来到站台,坦率的说,等待我们的不是绿皮火车而是被称为“闷罐子”的货运列车。</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出门有高铁,方便的大客甚至有的人还可以自驾游。我们乘坐的这个“闷罐子”连窗户都没有,只有对称的四个换气孔。就这样,我们也算是浩浩荡荡离开家乡前往部队里的绿色军营。</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过了四、五天,陆续各地的新兵都到了,我们也初步了解到了我们来到的这支部队原来是隶属沈阳军区的炮十一师第四零一团。师部驻扎锦州,我们团驻扎内蒙古通辽市。其中,在城区的团部住有二营、三营和团直;郊外通辽飞机场附近还单独住有一营。又过两天后,我们这些新兵集合在团部大礼堂宣布分配去向,我被安排到一营三连,随即乘车赶赴远离城区的一营驻地,同时,也开启了紧张繁忙的新兵训练,不久还拿到了我的津贴费,算是工资吧,每月六元。</p> <p class="ql-block">  一路之上,火车基本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也许是一路让我们这些刚刚离家之人在好好看看家乡的景色,也许是要躲避其它快速列车吧,总之,大家从开始的兴奋到逐渐进入正常状态;从开始的熙熙攘攘到彼此相对安静,默不作声。直到中午时分,领兵的为我们发放了面包、榨菜、香肠和汽水,算是午饭吧。</p> <p class="ql-block">  火车轰隆隆的往前跑,渐渐天色已晚,我都快进入梦乡了,忽然一声喊:“都精神精神,马上就要到了。”于是,我们都睁大眼睛等着火车停稳拉开闷罐子大门,刹那间被眼前的一切所惊呆。夜色中,远处朦朦胧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算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城市,因为站台很小,眼前的楼也不高,但风雪很大,漫天飞舞,这城市,是不是想直接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啊!</p> <p class="ql-block">  我赶紧穿上部队发的棉袄棉裤,带上棉帽子,几乎是全副武装爬上那里来接我们的大卡车,一路顶风冒雪,经过大概二十几分钟吧,我们听到了一阵阵的锣鼓声,原来是进入了部队大院。我们这些新兵分批次被安排到营房,一会儿,部队的首长来看我们这些新兵。当他看见我们这些稚嫩的脸庞时,记得好像是当时的团长说的话:“哦,这是谁接的兵呀?怎么把一群孩棒子都招来了。不过,看起来都蛮精神的,不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不长时间后,我们集体去食堂吃饭。这顿饭至今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但我还是记忆犹新:大米饭;四个菜:炒白菜、土豆青椒、胡萝卜和萝卜粉条。哈哈,也许是饿了吧,我们那天晚上食不知味的吃完饭就休息了,直到第二天起床,早餐是高粱米和大米的混合粥,榨菜丝和馒头,随即除雪、帮所住连队搬运储存的白菜、土豆、大萝卜等蔬菜。</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过大概两个月的新兵集训,从队列到操枪、投弹、各种武器的拆卸组和等单兵基本操作技能都实现了达标,也顺利别上了梦寐以求的红领章红帽徽,由社会的闲散小青年成为基本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  想一想这两个月所付出的辛苦,翻毛皮的大头鞋、棉手套都磨破了;脚、耳朵、手有的冻伤了,特别是那张脸,真的,经过被太阳晒再被风雪吹,变得又黑又红又紫,不过,我们的身体变得更结实了,那军营里的队列口令都倒背如流:“内容一:步法及立正;内容二:行进中各种转法;内容三……”直到新兵连结束,我们被正式编入一线战斗班组序列。</p> <p class="ql-block">  从那个时候起,以致在以后的红星闪耀的岁月里,我与一群被称之为“战友”的兄弟在那面心中飘扬的八一军旗指引下,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铺炕,同学习,同劳动,同训练,同休息,同娱乐,坦率的说,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只能拿心去感受,用心去储藏,这种情感就是我们那段难忘的军旅情,战友谊。这是一种最崇高的、最纯洁的、最亲切的、最温暖的、最纯真的、最朴实的,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情感,就像是一坛陈年的美酒,愈陈愈醇香,愈陈愈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  梦里都是三连的兵。在三连除了后期调到赤峰守备区直属仓库外,我先后参与了两次实弹射击演练还有一次野外露营。坦率的说,我们艰苦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自身军事素质,实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既定目标。</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们第二次在内蒙与辽宁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进行的火炮实弹射击演练,打间瞄。</p> <p class="ql-block">  那是在我们顺利完成吉林黑水直瞄实弹射击后的几个月左右的一天早上,在我们刚刚完成早操归来吃完早饭后,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刺耳的想起来。我们纷纷跑出营房集中在连部门前听连长、指导员训话。连长讲话很短,但信息量好大。简单的说就是接到上级指示,有紧急任务,要马上做好三项工作:</p> <p class="ql-block">  一是全连官兵一律理发,全部剪光头,查验自己的领章是否填上了血型和战斗部别;二是以班为单位领取水、米、面和木材等生活物品;三是领取个人武器装备,全副武装等待通知。指导员做了一定的动员后,就理光头这件事儿,全连干部首先带头理出光头,随后又要求每一名战士写好请战书。天呐,这是上战场的节奏啊!</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跟着全连,肩扛枪械,由于我还是班里的火箭筒手,所以,我背包上还横跨着一支火箭筒,全体开拔至距离营房大约几公里处的树林里隐蔽待命。</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正直中午时分,虽然已是初秋,然而那火辣辣的太阳还是把我们烤得汗流浃背,闷热难耐。然而,我们忍受着,直到深夜12点,团部大院那边升起两颗红色信号弹,这就意味着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的牵引车拉着火炮和全副武装的战友们一路之上轰隆隆的直奔通辽北站,按顺序,上厢板,绑好固定,火车便披星戴月,穿山越岭,一路狂奔。</p> <p class="ql-block">  说心里话,火车开到哪里我们都不清楚,只知道风驰电掣一般,一路南下,连星星和大地都跟着震颤,不时的防空演练,信号弹划破夜空,留下了长长的彩色弧线。</p> <p class="ql-block">  路上大家谁也不吱声,因为我们不知道到哪里去执行战斗任务,但有一点我们清楚,那就是中越边境正在进行全军方面的轮战,我们的八五加农炮虽说是以反坦克为主,但战场上打击敌人碉(暗)堡那也是名不虚传的,几乎是百发百中,特别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屡试不爽,相当给力。</p> <p class="ql-block">  紧张不?害怕不?偷着问班长、问排长、问连长,都是一句话:“不知道,执行就是!”说实在话,请战书写的虽然挺壮烈,但内心还是挺紧张的,即使不去中越边境,当时的中苏边界也是重兵压境。我真的有些想家了更想家里的亲人了……</p> <p class="ql-block">  怕是真的有点怕,但又一想,自己现在是谁?是军人,是战士,既然来当兵,保家卫国就是我们的责任。当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等待我们的只有向前,勇敢的向前……</p> <p class="ql-block">  火车在行进,不过开始逐步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已经进入第二天的深夜,就在我们半睡半醒间,火车忽然停止了运行,全团的车辆、火炮依次开离火车停靠在一个不知名的小车站,在深夜时分又依次驶向不远处的山区。</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们偷偷打开车上的篷布瞭望,不知道这是哪里,也没有明显的标记,小城不大,就要驶离时我忽然惊喜的看到一个工厂的牌子,上面写有建平化肥厂的字样。我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原来,我们的车队来到了辽宁省的西边,因为我清楚的记得,在我们生活中用的火柴就是辽宁省建平县生产的。</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这次前往的是内蒙古与辽宁省的交界处一个大山里进行的间瞄实弹射击演练。我们住在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老乡家,他们热情好客,我们也是帮他们挑水浇园子,每天忙的不亦乐乎。这次的山区间喵实弹射击演练,我们团的考核成绩在全师名列前茅;我们营在全团名列前茅;我们连在全营名列前茅。</p> <p class="ql-block">  想一想,两次的火炮实弹射击演练让我难以忘怀,而更让我刻骨铭心的就是那次冬季野外露营了。</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次野外露营是我们编入一线战斗班组的不长时间。我们班接到野外露营任务。那天晚上真的好冷,虽然我们在大坑底部的战壕里过夜,风比外面还小了不少,但那刺骨的小北风刮起来也是如同刀割一般,我放下棉军帽的护耳,带上护鼻,穿着棉袄棉裤,盖着棉军被又把借来的一件棉军大衣压在身上还是冻得直打哆嗦,几乎是一宿没睡,不过还好,总算熬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梦里都是三连的兵。品味军旅情就是品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品味军旅情就是品味那段荡气回肠的时代篇章;品味军旅情就是品味战友之间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品味军旅情就是品味战友之间那种魂萦梦绕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  在部队当兵的的生涯里,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日生活制度,那是雷打不动的,也是我最充实、最难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随着营里的起床号声响起,连队的起床哨声也骤然响起,我们迅速穿上军装,扎上腰带跑到连队院子里集合起来,以班为单位报数,排长再向值班连长报告,随着值班干部的口令,我们全连战友们迈着整齐规范的步伐向营部大操场奔去开始早操,然后等待早饭。</p> <p class="ql-block">  每天的早饭前,我们都要先唱一首军哥,然后分班、排依次进入食堂。坦率的说,我们那个时候连队的伙食标准不是很高,早餐基本上是大米稀粥、馒头和四个小菜;中午大米和高粱米的混合饭,菜也就是白菜、土豆、萝卜;晚上差不多,赶上休息日或节假日,偶尔可以吃到肉和真正的大米饭,特别是冬天,还有酸菜炖粉条猪肉等,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连队都自己养猪,有自己的菜地,可以种一些茄子、豆角、辣椒等时令蔬菜。</p> <p class="ql-block">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都按训练大纲进行相关的军事训练任务。每周至少有两次由指导员进行政治教育,特别在军事训练方面,如搞紧急集合、分解枪械,擦枪擦炮,各种队列、战术、射击、军体、障碍和负重越野等科目交叉进行,真可谓无论春夏秋冬都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每次操课完成后,我们要检查自身装备,清理现场,集合整队,进行训练讲评。</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天都有午休的时间。在午休之后,下午的训练工作就全面展开,而训练的内容方式与上午都差不多。到了晚饭后,我们会有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比如战友之间下象棋、打扑克或聊天、写家信,在外面打篮球,有时还能赶上放电影等,只有这个时候,我们偶尔可以听到或看到大家的欢歌笑语,也由此构成了连队夜晚最温暖最温馨的业余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想一想,四十多年前,我们冒着凛烈刺骨的寒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到冰天雪地的内蒙古的沙漠边缘为共和国站岗,这是我们的守土之责更是我们光荣义务。那个时候的我们,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手握钢枪英俊潇洒。如今,我们虽已两鬓斑白,满脸风霜,澎湃的激情还在。</p> <p class="ql-block">  夜幕深沉,我们要组织晚点名,清点人数,开班务会,讲评当天工作训练情况,布置明天的工作。随着熄灯号响起,当我们结束了紧张忙碌的一天,很快进入梦乡,而连长和指导员他们还不能休息,他们要组织查铺查哨,对全天的工作或明天的安排进行一番过滤,就这样一忙乎怕是就要到午夜……迷迷糊糊的第二天起床号声已经响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梦里都是三连的兵。重温那难忘的岁月。回望军旅与战友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苦乐与共的峥嵘岁月,内心真是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我的青春我做主,走进绿色军营,让青春无悔。毕竟,不是谁的青春都能有穿军转的历史。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路,真的,感慨万千,也感谢那段当兵的历史,让我至今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或挫折,都能勇于面对,敢于担当。虽然那段青春风采已经成为过去,但梦里永远是三连的兵!</p> <p class="ql-block">  张德学,笔名闻欣:辽宁鞍山人,辽大中文系毕业,退伍军人,爱好写作与摄影。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长期受聘于鞍钢日报社特聘记者。从1982年最初在部队创作小文《哨兵》至今,其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和新闻(图片)报道等散见于国家、省、市及鞍钢的各种报刊媒体。</p> <p class="ql-block">  青春的样子有很多,最潇洒的样子就是那段穿军装的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