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土耳其共和国,简称土耳其。“土耳其”一词由“突厥”演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p><p class="ql-block">土耳其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靠旗杆一侧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一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鲜血和胜利;新月和星象征驱走黑暗、迎来光明,还标志着土耳其人民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也象征幸福和吉祥。</p><p class="ql-block">土耳其位于亚洲最西部,横跨欧洲、亚洲两大洲。三面环海,北为黑海,西为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南为地中海,海岸线长7200公里,陆地边境线长2648公里,与亚、欧8个国家相邻。</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博斯普鲁斯海峡横贯其中。曾为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首都,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有博物馆、教堂、宫殿、清真寺、市场及美妙的自然风光;有壮丽的地标建筑和连接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有皇帝、指挥官及众多历史人物的居所。它不仅是土耳其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枢纽,更是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纪念柱,又名被烧之柱,是一个罗马纪念柱, 由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修建于330 年,用来纪念拜占庭改名新罗马,作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1779年的地震和大火摧毁了君士坦丁纪念柱,留下黑色烧焦的痕迹而又称为被烧之柱。1985年,伊斯坦布尔半岛的历史古迹, 包括君士坦丁纪念柱在内,被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苏丹阿赫迈特广场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心脏地带,亦是游客趋之若鹜的标志性景点。其历史可追溯至古罗马竞技场,这里曾是战车竞速、赛马与标枪竞赛的热闹场所。现今,广场四周环绕着圣索菲亚大清真寺的庄严、蓝色清真寺的壮丽、土耳其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深邃、阿拉斯塔集市的繁华,以及地下水宫的神秘。一日之内,便能遍览这些历史与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是君士坦丁堡的一个罗马凯旋柱,纪念皇帝马尔西安。据导游说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但后被洗劫并熔化,仅存石质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千疮百孔的柱体及柱基,无言的诉说着曾经的劫难和沧桑。</p> <p class="ql-block">蛇柱是伊斯坦布尔的古迹地标之一。这座柱子来自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为了庆祝希腊人在波斯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波斯人。目前柱子仅剩下半截,原顶端有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现已被破坏,其中一个蛇头收藏在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其它两个蛇头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西奥多休斯方尖碑,是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期雕凿的。其原始位置在埃及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于公元390船运至土耳其,并竖立在帝国竞技场的中轴线上,当时因为方尖碑太长太重无法竖立起来而被迫砍掉三分之一,碑体及其上面的象形文字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大学。</p> <p class="ql-block">有“寺庙之城”美誉的伊斯坦布尔,遍布着20 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建成于1616年蓝色清真寺是全市地标性建筑之一,经历数次地震依然保存完好,是众多寺庙中的佼佼者。 </p><p class="ql-block">掩隐于树林里的蓝色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迈赫迈特·阿加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1609年,14岁即位的阿赫迈特苏丹命令建筑师迈赫迈特·阿加在原来的阿伊舍苏丹的王宫上修建一座能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相比的清真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清真寺于1617年完工。它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是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土耳其的突厥伊斯兰教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蓝色清真寺的设计参照了邻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并加入了传统的伊斯兰建筑元素,被认为是奥斯曼古典建筑的最后一个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的宣礼塔比一般清真寺多出一根,相传苏丹要建造“黄金”的宣礼塔,但“黄金”和“六根”发音相近,建筑师误听成了“六根”,结果就建造起了这六根43米高的宣礼塔。这个“逾制”的举动一下子就触怒了麦加,因为只有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苏丹便命人将麦加的清真寺又加了一根宣礼塔,以此来宣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在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中很突出。它的6个宣礼塔中的4个各有3个阳台,另外两个各有2个阳台,一共是16个阳台。</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庭院。</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走廊。</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建筑中常见的穹顶和圆顶设计是蓝色清真寺的风格特点之一。其顶端有一个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周围环绕着四个较小的圆顶,下面还有三十个小圆顶。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性,能够增强建筑的结构稳定性。</p><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清真寺主体建筑披着金色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走进蓝色清真寺,感受穹顶之下的宁静与庄严,让人瞬间忘却了城市的喧嚣,沉醉于这一片神秘的蓝色海洋中。</p><p class="ql-block">建造蓝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外观造型独特,400年间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清真寺的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瓷砖、数百块地毯和众多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是该寺的重要看点。</p> <p class="ql-block">穹顶。</p> <p class="ql-block">祈祷厅精美的壁画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祈祷殿上方是穹顶及半穹顶,中央穹顶的直径为23.5米,高43米,由四条巨大的柱子支撑,柱子直径为5米。</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出口,很意外的看到门上挂着一条呈人字形的金属链。导游告诉我们,金属链的高度仅能让行走的人通过,而任何高贵的骑马人只有下马行走才能通过。因为清真寺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任何人入内都要怀着虔诚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告别蓝色清真寺,我们步行来到圣索菲亚大教堂,为行程安排外观的景点。</p><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庄严雄伟壮观,是著名的建筑和历史遗迹(详见圣索菲亚大教堂篇)。</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具有近一干五百年的历史建筑。它最初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后来被土耳其人占领后改建为清真寺,直至1935年改为博物馆。圣索菲亚大教堂因其巨大的圆顶和拜占庭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认为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和东正教的中心教堂。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斯坦布尔历史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使其成为土耳其的象征之一,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老皇宫,又称托普卡帕宫,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用一句话形容它的地位,它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们的“紫禁城”。托普卡帕宫记录了奥斯曼帝国的鼎盛和辉煌,陪伴25位苏丹走过400多年的岁月,这里不仅展现了奥斯曼时代标志性的建筑、先进的房屋设计工艺,也囊括了各种艺术家和工匠为帝国创造的书法、壁画、珠宝作品,惊艳世人的86克拉钻石等珍宝。</p> <p class="ql-block">图为皇宫主入口“国王之门”。</p><p class="ql-block">1924年,土耳其共和国将托普卡帕宫改建为博物馆。馆藏丰富,收藏有大量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遗物、伊斯兰教珍贵文物以及中国与日本陶瓷。瓷器馆收藏有中国自唐至清代名瓷2.07万件左右,文书馆收藏有伊斯兰典籍以及阿拉伯文与土耳其文名人书法。</p><p class="ql-block">1985年历史城区及以上古迹及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参观老皇宫需要半天时间,我们仅在其大门口外观拍照,已经是夜色阑珊,导游带我们穿街走巷返回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这些小巷很热闹,灯火辉煌,不少建筑和商铺插着土耳其国旗,国民的爱国之情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参观伊斯坦布尔城区,伊斯坦布尔的有轨电车历史悠久,最初是1872年开始运营的有轨马车。1912年,有轨电车取代了有轨马车,成为伊斯坦布尔市区的主要公共交通形式。然而,由于经济原因,有轨电车在20世纪60年代被关闭。直到1990年,伊斯坦布尔才开始陆续恢复有轨电车的运营,至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现代交通方式。</p> <p class="ql-block">马路对面是排着长队参观地下水宫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沿街的民居建筑老木楼保留了岁月的印记,一楼已改为经营门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午餐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烤肉。</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前往游览独立广场和独立大街。</p><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广场,位于新城区市中心,是一个交通枢纽,许多公共交通线路都在这里停靠。这个广场不仅是一个交通中心,也是城市居民和游客聚集的地方。 广场周围有许多商店、餐馆和咖啡馆,人们在这里相聚,享受城市生活的繁华和热闹。</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很多鸽子。</p> <p class="ql-block">沿途两三百米便看到这样的摊点,卖的都是烤玉米和烤板栗,摊主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猜一猜,为什么都是年轻人,卖的都是同样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导游告诉我们,他们都是便衣警察,一旦有情况,便会迅速做出反应,这里的安保工作真让我们有妥妥的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独立纪念碑是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景点之一, 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建者凯莫尔而建立的。环形的碑体上镶嵌着栩栩如生的青铜浮雕像,将凯莫尔当年的风采展示在世人面前。每到重大节庆日,总会有许多土耳其人自发送来花圈,表达对这位国父的敬意和怀念。 </p> <p class="ql-block">广场旁边有一座新建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街道中间有轨道,这种小型有轨电车经常经过,为这条街道增添了独特的风景。此外,独立大街也是购物的好去处,各种美食和当地特色商品应有尽有,满足了游客的多种需求。</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独立大街被誉为“香榭大道”,是该市最著名的步行街之一。这条街道起始于加拉塔桥塔附近的中世纪热那亚社区,结束于独立广场,全长约3公里。独立大街不仅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还汇集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是伊斯坦布尔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独立大街两侧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建筑,包括各色教堂、各国领事馆和著名饭店。</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建造的石质建筑,底层多为商店。这里不仅有各种国际品牌店、高端餐厅和咖啡馆,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独立大街的热闹和活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周末一天的人流量可达300万人次,街道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独立大街也是购物和品尝美食的好去处,各种美食和当地特色商品应有尽有,满足了游客的多种需求。</p> <p class="ql-block">面条也是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烤肉。</p><p class="ql-block">肉柱贴着加热板不断旋转,360度无死角,受热均匀,厨师用刀在旋转的肉柱上削下烤熟的肉片,非常美味。</p> <p class="ql-block">十字路口这栋楼临街的两面全是名人名星的巨幅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个用铁网围起来的院子有武装守卫,空地上有一座用钢管组成的雕塑,后面是一幢大楼。</p> <p class="ql-block">雕塑的底座为混凝土,塑有一串有趣的阿拉伯数字:1923-1973,猜测与土耳其建国历史有关,加之有武装守卫,应该是个比较重要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外墙上的Local。</p> <p class="ql-block">用微信扫一扫翻译:亚比克雷迪博物馆。但百度一点点相关信息都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大楼左侧中段貌似可看见一座线型人体雕塑,令此处更增添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回到了广场边的集合点,一家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来来往往的行人。</p> <p class="ql-block">旁边是一家面点冰淇淋店。</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独立大街依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种族,不同皮肤的人们汇集在这里,边走边欣赏独立大街的独特风景,他们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天空特别的蓝,白云不是一朵朵,而似无数离弓的箭。</p> <p class="ql-block">离开独立大街和广场,我们来到广场附近的地下通道候车送我们去伊斯坦布尔海峡。这里是一个公交车站,也是各种车辆的上落点。</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规划设计不仅缓解了地面的拥堵,而且安全系数更高。值得借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