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学的太多,有用的太少!",是很多人的生命现状。刚刷到一个视频,讲负阴而抱阳:</p> <p class="ql-block"> 于我看,这位老师也没有讲透《道得经》负阴而抱阳,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章的内涵。“什么是负阴而抱阳?″,下面是我问我人工智能的问题及他的回答:</p> <p class="ql-block"> 为方便阅读,我把人工智能回答的全文贴在下面:</p>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深奥的哲学思想。以下是对您提出的问题的解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原文及出处:</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负阴而抱阳″的具体含义及其哲学背景:</p><p class="ql-block"> 在道家哲学中,“阴”和“阳”代表了自然界和宇宙中的两种基本力量或原则。阴通常与女性、黑暗、寒冷、湿润、被动等特质相关联;阳则与男性、光明、热、干燥、主动等特质相对应。老子认为,万物都包含着阴阳这两种相反但又互补的力量,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冲气以为和″在道家思想中的意义和应用:</p><p class="ql-block"> “冲气”指的是阴阳两种力量的动态平衡状态,它们通过不断的相互作用和调和来维持宇宙的和谐。在道家思想中,这种平衡被视为最理想的状态,因为它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同时避免极端和过度。应用到个人修养上,意味着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外在行为的适度,以达到身心的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如何通过阴阳平衡实现和谐?:</p><p class="ql-block"> 实现阴阳平衡和谐的方法包括:认识到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性,接受并尊重不同的特质和观点;在生活中寻求中庸之道,避免极端行为;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来培养内在的平静和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现代生活中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一哲理?:</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这一哲理应用于多个方面:例如,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寻找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尊重差异;在决策时考虑长远影响,避免短视和冲动;以及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的复杂性,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p> <p class="ql-block"> 田小芬对《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不管是《道德经》,《论语》,《易经》,《大学》,《中庸》,包括《金刚经》等等,讲的都是做人的法则。</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读书很简单,领悟其中心思想就可以了,中心思想就是指这整篇文章它主要讲了什么?</span>于我看,《道德经》中心思想就四个字: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道法自然,放在做人学问方面,“道"是古人用以代表“永恒不变的天然的做人法则″,这个做人的天然法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这句话是对前面“道生一″这句话的概括与总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两股力量相互推磨而成的,这里“阳″是代表主动的、能动的,“阴"是代表成型的、静的,放在个人的方面,那就是“思想、信念"和“行动、结果″,思想信念指导行动,所以说“思想信念"是阳,“行动、结果"是阴,“行动、结果″反映出思想,是“思想信念″的成型物(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阴、阳两股势力是相互推磨的:比如,人有好的思想(阳)就会结成好的果(阴),好的结果(阴)又会升华好的思想(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人际关系来说,领导者是主导者、是管创造和建设,属阳,被领导者是跟随者,管执行、管成型,属阴。这里的“领导者″,是指起主导作用的人,不是指行政领导者,有些行政领导者不一定能起主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家长、教师、师傅、班长、经理等等大大小小都属于领导者,属阳(是本应属阳,起主导、建设的作用,但并不是有了角色就起主导作用,比如,有不少家长已经统领不了未成年孩子了,叛逆)。</p><p class="ql-block"> 相应地未成年孩子、学生、徒弟、同学、工人等等属于被领导者,属阴(是本应属阴,跟随,但有些人不跟随,比如有些孩子不接受自己的父母或老师)。</p><p class="ql-block"> 阴、阳是一对动态平衡的合作关系,比如,老师与学生,是教、学互长的,教师通过教,学到一些东西,学生通过学,增加了一些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是指阴、阳两股力量处在和谐状态时的状态,和谐状态才能生出万物,这里有吻合人道法则的和谐状态,也有违反人道法则的和谐状态。前者生成优良的万物,后者生出劣质或坏的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拿婚姻来说。有些婚姻是一方很自我(必须有一个很无我的人才能配得成婚姻:劣质的和谐)。这样的婚姻通常是不幸福的,难幸福的,幸福的婚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正性的和谐状态,才能结出“幸福婚姻″这个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阴和阳就像一块银币:一银两面,是永远都不可能分开的,它俩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阳就不可能有阴,没有阴也没有阳。</p><p class="ql-block"> 拿人来说,人不可能有思想没有行动,有行动一定是有其思想,只不过他那个思想是吻合人道自然法则还是不吻合人道自然法则而已。</p><p class="ql-block"> 如果他的思想是吻合人道自然法则,他的行为和结果就是厚德,如果他的思想不吻合人道自然法则,他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缺德。用心理人格来讲,他的思想是吻合人道自然法则的,呈现出来的“阴"就是健康的人格,如果他的思想不吻合人道自然法则的,呈现出来的(阴)就是病态人格或困难人格:</p> <p class="ql-block"> “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就是阴、阳两股势力处在和谐状态的时候就能出结果,只不过结出的是良果还是劣果或是恶果之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有吻合人道法则的思想,一定有吻合人道法则的行为,也一定会结出良好的果;如果没有吻合人道法则的思想,也可能伪装出吻合人道法则的行为(比如孝,因为人学了很多技术、手段,可以伪装),但是终究是结不出良果(因为天知道),当然,真正掌握了人道法则的人也会知道,伪装的人必定不会有好的结果(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p> <p class="ql-block"> 4、如何用《道德经》42章的“道生一"的内容来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我把做人的学问浓缩成一句简单的话,那就是下面这一句:</p><p class="ql-block"> 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是家庭团体中的一员,是班级团体中的一员,是工作团体中的一员,是国家团体中的一员),团体好,我个人才能好,所以自律地、创新性地做好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应该做的事情:为团体好,而工作或学习就是为自己好而工作和学习(就是我 提出来的修身养性四句诀的前两句:命运共同体,素其位而行″见本文后部分内容。</p><p class="ql-block"> 自己有烦恼,一定是自己的思想出了问题,一定是自己还没有掌握人道法则,必须重视自我的修养。</p><p class="ql-block"> 于我看,人只有三重境界:索取→自足→奉献(给予)</p><p class="ql-block">索取</p><p class="ql-block"> 是婴幼儿阶段,还不能自理,不能独立,所以他必须靠外来给予。成年人还在索取,那就意味着在告诉别人,你看我是无能的,我还像个婴儿一样不能自理。不管是索取财物还是索取情感,都同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足</p><p class="ql-block"> 相当于说财富和心灵双自由,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经济是可以自由了,但是心灵不自由,还在为情而困,为名而困,为利而困。心灵自由,就是懂得人道法则,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为的,什么是自己不可为的,只在自己可为的地方出力,而不浪费自己的精气神在自己不可为的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奉献(给予)</p><p class="ql-block"> 是自足之后的境界,奉献是指给予他人、家庭、社会、工作团体、国家发展得更好所需要的物质或思想财富。我建议:一定不能单单给予物质财富,一定要同时给予吻合人道的思想信念。</p><p class="ql-block"> 比如,资助大学生,不能单单是要给钱,还必须要让他了解并领悟吻合人道法则的思想和信念;扶贫,不能单单给扶贫金,还要教给他们吻合人道法则的思想信念;乡村振兴,不能单单是教他们种养这个种养那个,还必须教给他们吻合人道思想法则的思想信念;养育未成年孩子,不能单单给予物质享受,还要教给吻合人道法则的思想和信念(关键是有不少父母自己都不懂人道法则,自己做人都成问题,这是教育之难的原因之一)。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些人习惯去埋怨单位不好、领 导不好、社会不好,国 家不好,而自己又没有做好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应该做的事情,依我看,这就相当于是告诉别人:你看,我是无能的,我还处在婴儿阶段。</p> <p class="ql-block">5、什么是吻合人道的人道法则?</p><p class="ql-block"> 我的回答就四句话:“命运共同体,素其位而行,凡事循规律,凡事求诸己″。也就是我提出的修身养性四句诀,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 所以,以我个人的观点,人类文明发展到2025年这个阶段了,作为我们普通人,不用去读《道德经》,《易经》、《金刚经》,《论语》,《大学》和《中庸》,我们只需要领悟“命运共同体,素其位而行,凡是循规律,凡是求诸己″的内涵,并按照这个内涵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就可以过好自己的一生,就可以获得心灵和财富的自由,不仅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立下楷模,同时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在我的认知里:</p><p class="ql-block">命运与共是天性,</p><p class="ql-block">素位而行是厚德,</p><p class="ql-block">遵循规律是智慧,</p><p class="ql-block">反求诸己是自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祝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在2025年都能成为自己感受到幸福又受人尊敬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小芬</p><p class="ql-block">2025.1.2凌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