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油坊庄抗日战斗遗址,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位于油坊庄村南边沟咀,如今栽满林木。这里埋葬着抗战时期英勇牺牲的平汉铁路破坏队队员。1944年5月12日,日军围攻郑州,侧取密县,探知李自然领导的抗日平汉铁路分队驻扎油坊庄,遂迅速包围,意图一举歼灭。李自然派王启林等人迅速转移群众,自己则率队与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分队长陈子祥、队员梅业远等9人壮烈牺牲。河南省档案馆存有相关档案。油坊庄村民为感激队员的保护,含泪将他们分别葬在了东地、和尚滩等地。30年代延安诗人柯仲平著有长诗《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受到毛泽东表扬;《河南文史》等报刊关于平汉铁路破坏队的事迹介绍,远比电影《铁道游击队》更加波澜壮阔,宏伟曲折。然而,现在全国却没有相关博物馆和纪念园。若郑州市新密能把油坊庄三李抗日死难烈士墓建成红色教育基地,这将是郑州与新密之间独具一格的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中原地区也有一支神出鬼没、威震敌胆的“铁道游击队”——“平汉铁路工人破坏队”。这支在党的倡导下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在强敌压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餐风露宿,出生入死,战斗在铁路线上,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炸桥梁、炸列车,令敌人心胆俱寒,这个英雄群体中就有密县青年的身影。如今,从《郑州铁道工人破坏队大队史》中辑录的一些史料,让我们得以认识这些密县抗日英雄。</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中旬,刘文松(湖北黄陂人,平汉铁路工会主任委员、国民党平汉铁路特别党部特派员、军事委员会特种工作团团长、中共地下党员)经张治三(原名张国权,刘胡垌人,中共党员)介绍,结识了密县光林寺乡联保主任李自然(共产党员,1928年入党,曾参加杨寨暴动)。刘文松来到岳村中王庙小学,与一批密县青年见面,向大家作了抗日救亡报告,号召大家参加平汉铁路工人破坏队。大家听后,群情激昂,30多人踊跃报名,其中主要是白寨、岳村、曲梁的青年,也有邻近的郑县、荥阳青年加入。根据白文田的回忆,报名参加的密县青年有:陈景尧(白寨翟沟村人,密县早期党员,1925年任密县县委东北区负责人,1945年3月任八路军密禹新办事处民政科长)、陈昆(陈景尧大儿子,当时17岁,后因年龄小送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在保卫延安战役中牺牲)、李自然(白寨油坊庄人,任破坏队教官、政工参谋、民运组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张冠州(白寨人张楼沟村人,解放后到外交部西欧司工作)、张灿(白寨乡张楼沟村人,解放后担任开封商业局局长)、周君安(白寨良水寨人,曲梁四小教师,与陈昆一起去延安,解放后曾任包头刚铁学院党委书记)、陈贵良、崔浩、张芝兰、申西山(以前均为白寨人)、赵五斤(岳村老坟岗人)。</p> <p class="ql-block"> 2月上旬,李自然率郑县、荥阳、密县爱国青年30余人参加了信阳李家寨的训练班,并出任教官。训练班为期一个月,共举办2期,培训300人。从竹沟革命根据地派来的共产党员石健民秘密进入训练班担任政治教官。受命于周恩来、董必武、项英等领导组建起来的郑州平汉铁路破坏队共80人,正月十六从郑州西铁炉乘火车到山西临汾,刘少奇派来一名副官和数名炊事员,发给八路军臂章,番号为“十八集团军破坏队”,在晋西南补充休整一周后开赴延安,接受政治军事训练。在延安期间,他们参观了陕北公学、列宁党校、陕北总工会等处,毛泽东主席给他们讲了《论持久战》,刘少奇等领导多次给他们上课,并参加边区政府组织的五一劳动节万人庆祝大会。5月,返回郑州。</p> <p class="ql-block"> 1939年1月20日,二大队四中队长、共产党员陈丙离(白寨光武陈人)带队在平汉铁路浚县、淇县间高村车站埋雷炸毁敌伪军官乘坐的专车一列,毙敌伪军官二十余人,伤40余人。炸后,敌人搜捕,陈丙离与班长谢尚富2人英勇回击,掩护大部人员撤退,又毙敌数人,后因子弹用尽而同时壮烈牺牲。1939年初梁军峰等在安阳北站炸毁军车一列。1940年初,班长李同祥在侯马车站西同杨发志各埋炸药一箱,夜11时,炸中西行军车一列,三小时后,又炸中救援车一列。事后,有汉奸自卫团长拍过炸后惨状的照片。1940年2月,班长李同祥由宋韩掩护,在侯马车站南街活捉日兵2人,带到附近潭金镇,交国民党12师处理。1941年春,政训员黄志学带队,同队员张中和、李同祥、申同意(白寨乡皇帝岭村人)在闻喜县凤柏岭附近埋雷,因故障,张、申二人不幸牺牲。在平汉线上,1942年4月,应国民党177师531团团长张永亭的要求,炸毁黄河北嵌温镇境内敌人赖以封锁渡口的碉堡,由班长李同祥负责,531团派一个连正面佯攻,至午夜2时,李同祥从背后偷放炸药,将该碉堡炸毁。1942年10月,分队长余尚荣、班长何惠、队员简立银、刘汝民等,在新乡西五孔桥附近,埋雷炸敌军车一列,毙伤敌一百余人,阻断交通三天。另炸毁黄河北岸碉堡一座、詹店附近大桥一孔。在道清线上,1943年8月,分队长周汉祥设计出类似点心盒子的雷箱,经中队长陈剑平交与修武伪保长交代给王镇碉堡的敌人,敌人信以为真,争相开箱而爆炸,炸毁碉堡一座,堡内敌人8人全被炸死。是年冬,陈建平中队不断渡河在获嘉、博爱的铁路、公路上埋雷破坏交通,敌人防不胜防。12月份达16次之多。其中一次在获嘉站西炸翻兵车一列,毙伤敌200余人。1943年前,为打击日寇想久占中国、在花园口执行“引黄入卫(天津)”的狂妄计划,分队长周汉祥等,曾在七里营、亢村、忠义站不断破坏铁路,炸敌军车,铁甲车,造成物资供应困难,而使敌人这一计划破产。1943年春,中队长王启林带队在汴新段詹店、开封间,炸敌军车一列。8月份黄河秋汛,水位增高,副大队长李自然选派游泳技术较强的队员胡光俊等四人在守桥工人彭玉亭协助下,于黄河桥上游五里处下水,将靠北岸桥墩两孔炸毁,使敌一度停止向黄河南岸的军运。</p> <p class="ql-block"> 李自然带部首先进入郑州后,常和共产党人保持往来,1946年春介绍地下党员王纪祥到《风沙晚报》担任记者(原名王槐堂,郑州解放后为第一任市邮政局局长)。反动派诬陷李自然发国难财,被军统豫站站长周雪池逮捕并准备杀害,经萧汉庭(地下党员)营救脱险。破坏队由于大部是铁路工人或农民出身,在成立的前三年中一直受到共产党人的教育和影响,官兵待遇一样,基本上没有薪资,或者名义上有而常常发不下来,他们在生活上极其艰苦。在军纪上极为严明,以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唯一行为准则</p>